“稳”中求胜追击高分

时间:2022-10-28 08:56:20

摘要:作文是高考语文科的重头戏。学生稍有把握不慎,就可能在作文上严重失分。有效规避"风险",关键要在"稳"字上做文章。唯有稳中求新,稳中取胜,方可追击高分。

关键词:高考语文;作文;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133-01

作文是高考语文科的重头戏,其重点考查学生认识理解事物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完整、独到而深刻的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从内容、表达和特征三个大的方面指导评卷老师如何评分,更是要求学生如何在此标准的指引之下规范作文。不同评卷者因个体审美情趣、生活阅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会在评判同一篇作文时存在较大误差,这就很难保证能绝对公平地对待学生的作文了。那么,怎样有效规避这一不可避免的"风险"呢?我认为,学生在考场上,要首求其"稳",在"稳"字上做文章。唯有稳中求新,稳中取胜,方可追击高分。

1稳稳把握命题意图和考查取向

新时代背景下,在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时,评判主体对学生表达中的思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考量标准,要求学生能用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对自然、人生、社会的认知,能用自己的审美评价系统对社会作出理性的评判,能用简练的文字来说理明情,能辨证地看问题,并养成辨证分析的习惯。明白了作文的命题意图和考查取向,接下来就要具体做到三个落实。

1.1自然阐发哲理。哲理看似深奥,其实无处不在,"归来偶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只要细心观察,真心体悟,都可以在生活的各个层面找到哲理。考生在作文时,切忌满纸哲理(这其实也不可能),亦不能穿凿附会,生拉硬拽。要想让文章有深度、有张力、内蕴深远,就一定要从生活小事中升华哲理,做到以小见大。

1.2深层穿透社会。行文切忌拘泥于个人生活的范囿,一定要将视触探向社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合",人离弃社会,便不再成其为人。学生要在作文中表现出对社会的热情和拥抱,要歌颂正义、真理、良知、道德,远离"愤青"情结和自怨自艾情绪。也就是说,文章要有阳光气,要有一种积极的人文关怀和向上的审美情结,能主动"迎合"大众主流审美意识。

1.3纵向观照人生。要特别重视生命,探讨生命的意义,能明确新时期青年的价值取向,进而在文章中表现出一种昂奋向上的精神。面对生活,唯有热爱它,善待它,并用文字来歌颂它,方显我们对生命的尊重。

2稳稳驾驭考场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审准题、立好意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也几乎决定了作文一半的命运;但稳稳驾驭一些考场作文技巧,无疑会使作文增色、升格。

2.1精打细造快入题。

要在约一小时之内打造一篇精品,不管是时间还是篇幅都不允许我们玩晦涩、摆深沉,但并不就此拒绝藏而不露。学生看到题目后,要迅速审题立意,组织材料,确定文体。行文时宜"多一些烧酒,少一些名茶"。虽不苛求提笔明旨,但也要避免弯弯绕。看人先看脸,读文先遇头。考生要着实倾力打造文章的一、二段(或前部分),并在此中点明叙说的要旨,切不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篇幅已过半,时间剩无几,还没有扯到正题上,这注定是一篇失败之作。

2.2隐显相宜明主旨。

不限文体的作文,环境相对比较宽松,但若在这样的环境下却牛头不对马嘴,跑题了,实在是触犯了作文之最忌。对于作文时容易跑题的学生而言,可使用一些虽笨却稳而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在文章的适当位置反复出现主旨句、中心句,或让文章的主旨变换句式出现在显要的地方。行文不可故作晦涩、艰深之状,故摆佶屈聱牙之姿。内容要充实,感情要真挚。无泪的号哭,强装的笑颜,都给人一种极不舒贴的感觉。该显即显,应隐就隐。既不能白话天下,又不可"千呼万唤不出来"。

2.3繁简适度紧结构。

车走车道,马走马路,上哪面坡唱哪里歌。选择了一种最适合文题及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后,就要确定什么材料用在什么地方。最可用于表达主题的要大显其能,边角辅料一笔带过。有的学生写议论文时,惟恐对某些事例叙述得不够详尽,占去了三四百字的篇幅,重心大偏;在刻画人物时却又极其吝啬,用一些概括性、总结式的语言笼统言之,忽略了细节。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均为对结构把握不当的做法。

2.4含蕴深远妙结尾。

作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要有一个显眼的标题、精妙的开头、充实的主体,还需要一个"余音绕梁"的结尾。学生在作文时一定要注意留出篇幅和时间来结尾,切忌草草收尾或一时难以收尾。结尾太突然,意犹未竟,如同急刹车,势必造成与文本的不协调;而一时结不了尾,又势必使文章显得繁琐、冗长。结尾要力求用墨少,简洁而诗化,给人以绵远的回味。

上一篇:音乐辅助英语学习教学案例 下一篇:浅析小学语文教学课改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