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在贵州经济转型期的作用及模式探讨

时间:2022-08-16 10:59:18

虚拟企业在贵州经济转型期的作用及模式探讨

[摘 要] 2010年11月,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业强省”战略,走工业化道路是贵州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征之一。本文将虚拟企业从微观角度提升到战略高度更好地为贵州经济社会服务,为加快贵州转型时期的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内企业间的协作和专业化分工找到一条路子,本文还分析了虚拟企业的作用及模式构建等问题。

[关键词] 虚拟企业;贵州;经济转型;工业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28-3

一、贵州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和现状

(一)贵州经济发展现状

贵州地处西部,长期以来,欠发达、欠开发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贵州经济长期积累较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三是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

(二)贵州经济转型概述

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通过结构转变与体制转轨的互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演进的过程。贵州省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就是一个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总体而言,贵州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两次转型。

第一次转型是1978年至1991年,以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主要内容,贵州经济初步实现了从计划体制下的传统经济体系向市场体制下的工业经济体系的转变。第二次转型是从1992年至本世纪初,以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对外开放和优化城乡结构为主要内容。经过这两次转型升级,我省市场机制日趋完善,培育出一大批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以专业化市场和各类产业集群为特色的区域产业体系,也积累了较为丰厚的民间资本。第三次经济转型的显著标志是2010年11月,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工业强省”战略是立足贵州省情,基于贵州发展慢、经济社会建设长期滞后的现状作出的科学判断和历史选择。走工业化的道路是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由之路,因此,走工业化道路是贵州经济的第三次转型的主要特征。

二、工业化是贵州经济转型面临的艰巨任务

如前所述,贵州现阶段经济转型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走工业化道路的总体思路有: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深入推进创业、创新、创优,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二是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区域布局,千方百计扩大总量;三是调整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三、工业园区成为工业强省的增长极

(一)工业园区内涵

工业园区(Industrial Park)一般是指集聚一定数量的企业,并享受一定政策优惠的特定地理区域。工业园区强调成员企业之间的联系、合作和参与,通过对资源、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共享而相互受益的网络组织。本课题组通过对企业访谈了解到工业园区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许多企业主要是基于廉价的土地价格和优惠的税收政策而进入工业园区,多数工业园区只是企业扎堆,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聚合体和竞争力。

(二)贵州省工业园区发展情况

产业布局分散、关联程度低、集聚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增值外流重等一系列的现状决定了贵州发展滞后关键在工业,而工业滞后关键在于工业园区化程度低。2011年,贵州全省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97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3.9%;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3.6%,增加值增长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9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超亿元园区87个,其中工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的28个、30亿元以上的15个。2012年10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开发区工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的意见》,更加突出了园区化在“工业强省”战略中的重要位置,把园区化作为破解发展速度慢和效率低这一首要矛盾的重要切入点。

四、虚拟企业在工业园区中的地位及优势分析

(一)虚拟企业的含义

虚拟企业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由若干各具优势和核心功能的企业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组建而成,是一种由企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动态联盟,它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基础,将外部资源配置方式替代内部资源配置方式,快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对市场的的反应能力。

(二)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形成依靠虚拟企业的构建

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应该以本地区已有或者正在形成的产业集群为基础,尽快形成具有集聚效应的专业工业园或特色产业园区。因此,工业园区的除了要搭建各种平台来吸引外资意外,还要为进入工业区内的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在企业间构建产业联系以推动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工业园区能聚集了大量企业,但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并不一定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的是否形成取决于园区内企业的产业关联性,虚拟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在这些企业之间除了相互竞争还要的协作,协同效应是由组织结构而不是由技术或企业规模决定的,产业关联性以及企业间共同利益是形成协作基本条件。因此,虚拟企业作为实现企业间有效协作的组织形式,是推动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虚拟企业的优势

1.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

企业分散布局带来的是缺少规模经济、浪费土地和污染环境等问题,加之市场竞争激励,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提高技术水平、扩大经济规模、降低成本来提高竞争力。而我省企业在空间布局上缺少统一规划,比较分散,无疑成了发展的障碍。工业园这一模式的出现推动了企业由分散到集中布局,有利于企业共享公共设施、优化配置资源、取得规模效应。但现阶段,企业的集聚还经停留在是空间上的扎堆,企业之间几乎没有建立起的相应的产业关联和分工协作关系,处于一种地理空间上的集中、产业关联上的离散状态,区域竞争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因此虚拟企业的组建应增强企业间的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通过产业链将企业紧密有机的集聚在一起,要注意区域产业的协调,避免同质化竞争。

2.提高了对市场的对快速反应能力

传统企业由于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投入,当某一新产品问世之时,由于丧失了先机,没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自然就会被淘汰。而虚拟企业的理念就要做到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以最快的速度来满足市场需求。

3.能汇集各种优势资源

虚拟企业是集成了各合作伙伴的核心能力,成员企业必须对联盟有“贡献”或“承诺”。“贡献”意味着联盟成员应具有资源、技术、信息等;“承诺”意味着联盟成员愿意在联盟内部实现某种程度的资源、技术、信息共享。如果成员企业之间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起不到优势互补、技术共享的作用,组建虚拟企业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同时,如果虚拟企业各成员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互补关系,成员可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创造出高品质产品或提供最佳服务。

4.成本优势显著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问题较多,如功能齐全导致分工细,企业要成立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等部门,组织机构庞大臃肿,资源耗费较多,导致运行成本增加。此外,机构众多很难有效的配合工作,推诿扯皮现象层出不穷。而虚拟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5.促进企业间进行信息共享

各成员企业之间的联络可借助信息高速公路,采用通用数据进行信息交换,使所有成员企业都能共享设计、生产和营销等信息。如通过共享的销售信息可以分析销售趋势、顾客偏好和顾客分布等,以便提高整个客户关系管理水平,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差异化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共享的产品信息能使上下游企业了解产品的质量、性能等信息;共享库存信息可以实现供需平衡,使产品尽快到达用户手中;共享的售后信息,可以使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6.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程度

首先,虚拟企业集合了市场优势资源,使得虚拟企业提供的产品独具魅力,这是单个企业不可比的。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一端联系着顾客,一端联系着虚拟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一方面,企业可以适时的了解顾客的具体需求,另一方面,顾客可以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对产品的设计、生产等过程提出建议或意见,有利于企业生产出更能符合顾客需求的产品,提高了顾客满意度。

五、政府支持引导虚拟企业发展的思路

(一)重视产业定位与规划

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是工业园区必须依的,要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有所突破就必须从产业关联性上下功夫,我省对工业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定位都应该把产业关联性放在重要位置。我省工业园区的地理位置上往往是以城市为基础展开的。这就到到导致了较多问题,如较高的生产成本,破坏植被、污染环境等。在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规划建设中,政府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和规划。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配套服务体系

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完备,综合服务是否符合入园企业的需求,是衡量企业集群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首先,政府要对行政服务工作进行“集成”。其次,鼓励中介机构入园服务,要求在集群企业内加强技术咨询、科技成果交易、知识产权转让、律师会计事务及教育培训中心等方面的中介机构的配套服务。再次,加大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根据园区长期规划,完成道路、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实施的建设,及早投入使用。

(三)提高虚拟企业与市场对接的能力

工业园区内企业必须保持与市场的良好对接,虚拟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组织生产,实行订单生产。因此,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使成为企业与市场的桥梁,让市场了解企业,让企业有机会进入市场,将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整合,这是虚拟企业在工业园区获得长期繁荣的基础。

六、虚拟企业的组织模式设计

如前所述,工业园区发展应定位于建设具有集聚效应的特色产业园区或专业工业园区,由于工业园区的产业特色鲜明,必然要求园区内企业间有明显的产业关联性,从而能较好地在企业间形成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建立起彼此间信任与承诺的非正式联盟,园区内每个企业都因与其他关联企业相互接近而享受集聚效应的辐射。虚拟企业的构建模式很多,但究其本质无外乎有以下三种:

(一)合作联盟组织模式

在利益的驱动下,虚拟企业由具有由不同优势和资源的企业组建而成,这些企业拥有了市场所需的资源、技术、资金等。在虚拟企业中,每个成员企业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他们所做的贡献大致相同,每个合作伙伴的表现都会影响整个虚拟组织的运行。在一定的协调机制下,风险共担,收益共享,这种组织模式“按需”构建的,当使命完成后,组织解散。

(二)领导者组织模式

领导者组织模式就是核心为了实现自身的主流价值在市场寻找合作伙伴并与其签订契约,核心企业提供主流的顾客价值,其他成员企业主要核心企业服务,成员企业有一定的流动性。

(三)价值链联盟组织

按照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中》提出:企业创造价值产生于一系列活动之中,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以及产品开发等,这些活动有机的联系,就形成了企业的价值链。由此可见,价值链上的成员企业都各具特色和优势,每个成员都只将其业务集中于价值链的一个点上,仅靠企业自身单打独斗,很难发挥其优势。如果把这些点上的企业联合起来共同为完成某一任务和项目,向终端客户提供完整的产品或服务,不但展示了核心能力,而且也从价值链上收益。因此,价值链上的的成员都以自身拥有的核心能力加盟到链条上。

参考文献:

[1]王缉慈.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发展中的企业邻近与集聚辨析[J].中国软科学,2005,(12).

[2]胡昌升,胡碧玉,梁玉冰.从工业园区到企业集群:基于产业链延伸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10,(4).

[3]刘宝发.工业园区的产业链优化路径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4]罗景欢.网络经济下的新型组织模式――虚拟企业[J].价值工程,2005,(5).

[5]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2010.

[6]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2010.

作者简介:冷继波(1981-),男,汉族,贵州瓮安人,硕士,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成本与管理会计、政府会计等。

上一篇: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之我见 下一篇:“心性论”与王国维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