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我借我一双翅膀吧

时间:2022-08-16 09:09:07

借我借我一双翅膀吧

我在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题目叫做“老外看北京”,说的是一群外国友人对北京的所感所想。其中有个加拿大老兄很是有趣,因为看到北京公交车上的乘客通常是昏昏欲睡,于是提了一个怪可爱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北京人晚上都参加了一个通宵Party,所以早上起来都睡眠不足?”因为他是国际友人,所以我就不说什么了。换了是我们自己的同胞,又同样生活在北京这样交通吃紧的大城市,居然还能问出这样矫情的问题,我一定一巴掌扇过去,打醒他这个两眼不看世事,不知百姓疾苦的梦中人。

据报道,北京市机动车数量已经突破300万辆,并且在以每天约1000辆的速度增长。北京拥有近2万辆公共电汽车和6万多辆出租车;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中国大城市里,北京的人均私车拥有量位居首位。这些枯燥的数字落实在现实生活中,就表现为无限长的车水马龙闪着灯、喷着气儿在有限宽的道路上拼杀撕咬、步步紧逼,争夺每一寸有限的移动空间;如果是上下班的高峰时刻,移动空间就体现出因为稀缺所以异常金贵的一面。这时候你只能在车上苦苦地等待时间一分一秒、半小时一小时地过去,然后前面车的屁股才会矜持地往前一挪。有了这样的速度,我不相信有哪个上班族胆敢不牺牲部分睡眠预留出堵车的时间,而自作多情地认为上了车,车就能在合理的时间里把你送到想去的地方。

我的一位朋友从国外回来,虽然已经在美洲、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开了上万里的路程,但只要一上北京的马路,心里就直打小鼓。北京路况之复杂,首都驾驶员们见缝插针、移形幻影的功力之深厚,可以让每个初来乍到的人叹为观止。在所有的驾驶员中,又属小公共汽车的司机们技术登峰造极。我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坐过一次小公共,据我不敏锐的观察力和贫乏的交通知识来看,开车的司机至少逆行2次、强行并线数次、非转弯处急转弯若干次,至于三环之内鸣笛,那就不知道有多少次了。总之最后我从既驶既停的小公共上下来,腿直打哆嗦。开小公共的师傅们固然有一副豹子胆,北京的骑车人和行人也不是吃素的, 闯红灯、骑自行横穿马路、飞腿跨越护栏,赶路的人和蛮不讲理的机动车们一道,构建了每一个高峰时刻的“骇客帝国”。

在北京呆的时间越长,就越感慨北京的车和人的不容易。除了交通拥堵、路况复杂等既定的不便因素,交通中的北京人还得防备着种种意外。今年2月26日,京广桥外辅路突然跑水,将近百米路面淹没,外环内侧两条机动车道被封锁。接下来的5天时间,我每天不得不在下车之后步行两站地上班;最近又因为要修地铁,亮马桥和农展馆的部分人行道被封闭,行人只好借用自行车道,与自行车、汽车刮蹭事件屡见不鲜。

2008年是奥运年,据报载即使到那时候,北京交通的智能化水平与国外发达城市相比还是要落后10年,堵车仍然不可避免。依照中国人谦恭好客的优良传统,估计到时就会开辟“运动员专道”来解决运动员参赛的问题。虽然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所有人一样,我热爱首都并且为有朋自远方来而不亦乐乎,但还是想不通凭什么就因为我没有霍尔金娜的一双或是不能在入水之前连翻三个筋斗,就得在上班的路上花更多的时间。行车难的问题应该靠改善交通管理以及加强安全疏导来解决,不能靠牺牲老百姓的利益来保证特殊人群的时间。

交通的问题任重而道远,在北京交管局和交通委员会带头解决这个难题之前,我将继续在每一个堵车的时刻,在车上幻想我有一双翅膀或两只风火轮,让我蔑视停滞的交通,而自由地跨越东城西城、飞越朝阳海淀,彻底实现交通无障碍。

上一篇:瓷都之惑 第4期 下一篇:和谐社会亟待重建改革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