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8-16 08:50:30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摘 要:总结了42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从呼吸道管理、喂养管理、预防感染等方面给予精心护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早产 低体重儿 护理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时28周≤胎龄

1 1临床资料 42例患者中:男20例,女22例,胎龄29―35+2周,出

生1小时体重1例为1050克,1例为1350克,余为1750――2300克。

2 护理

2.1保持呼吸道畅通,维持有效呼吸

发生呼吸困难和青紫时,给予低浓度间断吸氧,一般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70mmHg(6.7―9.3kpa)或经皮血氧饱和度90%―95%为宜。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以防发生氧疗并发症。对呼吸暂停者给予弹、拍打足底,轻拍后背等物理刺激以恢复呼吸,有痰液者给予吸痰。据报道[1]抚触可有效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吐奶、呛奶发生;对颈肌软弱的患儿,颈下可垫软垫使呼吸道呈伸直。

2.2 合理喂养

尽早喂养,以母乳喂养或早产儿配方奶为宜,对吸吮能力尚可和吞咽协调者可直接由母亲报喂婴儿。对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者可用滴管,胃管喂养和静脉高营养。对鼻饲者应在每次鼻饲前检查有无胃潴留,如残奶量超过胃容量25%,则立即通知医生,并暂停鼻饲一次,鼻饲时速度宜慢,完毕后用温开水2-3ml冲管,以确保乳汁全部进入胃内。鼻饲至小儿吸吮及吞咽功能良好,能完成每日所需热量,并无呕吐及呛奶发生,此时逐渐停止鼻饲,改为母乳喂养。每日精确计算液量和热卡,监测血糖,并准确记录,及时增减液体和能量,输液采用微泵24小时均匀泵入,控制水肿、心衰的发生。

2.3 维持体温稳定

环境温度24℃-26℃。将患儿置于温箱中,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维持体温在36℃-37℃,温箱湿度在55%-65%左右。每日的护理和治疗应集中在温箱内进行,同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

2.4、控制感染

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注意手的卫生,工作人员或早产儿如患感染性疾病应立即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病室应有空气净化装置;室内物品定期更换,每日消毒,防止空气污染和杜绝乳制品污染;做好暖箱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吸引器、暖箱水槽中的水,防止“水生菌”滋生;加强皮肤、脐带的护理,保证皮肤完整性及脐部清洁干燥;

2.5、注意观察黄疸,防止高胆红素血症

据报道[2]早产儿血脑屏障功能不成熟,诸多并发症可导致其通透性增大,并发胆红素脑病,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黄疸出现时间及程度变化(范围及色泽),发现皮肤黄染,及时报告医生,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检查,及时予蓝光照射治疗。由于早产儿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症。

2.6、减少声、光、疼痛的刺激

医护人员力求做到“四轻”,及时回应监护仪的报警。暖箱上使用遮光罩,予“鸟巢”位,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24小时内至少应保证1小时的昏暗照明,以保证宝宝的睡眠。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安慰奶嘴)也能减轻疼痛感;必要时使用止痛剂。

3 体会

早产儿由于各种生理功能不健全,故并发症多,死亡率越高,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3]。早产儿病情变化快,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给予精心护理,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第一通讯作者:成都市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贺冬梅610404

参考文献

[1]张素珍,孟永勤,丁焱.抚触预防早产儿低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13-914

[2]张家,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66-567

[3]张巍,童笑梅,华.早产儿医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0-202

上一篇:百日咳综合征37例护理体会 下一篇:腹膜透析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