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鱼的白日梦

时间:2022-08-16 08:23:47

2006年2月9日晚,上海大学学生林哲乐和中央戏剧学院学生韩延在北京获得由法国电影联盟主办的首届电影短片大赛大奖。他们的获奖作品分别为《Q鱼的下午》和《套子》。两位获奖者将参加2006年法国戛纳电影节。2005年10月,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在法国电影联盟的支持下举办了首届短片比赛,共有75名声像、影视专业的中国大学生参加比赛。

本期《DV生力军》为读者带来了林哲乐和韩延的专稿,让我们一同见证影像的力量,一起在影像的世界里徜徉。

在拍摄《Q鱼的下午》前,我十分想拍摄一部短片,十分钟左右,有趣但不是无意义的搞笑,有新意,要流畅要有节奏,这些可以说是当时给自己定的标准,有了标准但是无从下手,一开始完全没有头绪,不停地干瞪眼。不过有一天对着鱼缸瞪眼的时候,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然后一个晚上,一直挤不出字的白纸就填满了。最后成型的作品是用鱼隐喻人反映一些社会现状,一个在社会底层又有些阿Q精神的小“鱼”物在阳光明媚的下午做了一个白日美梦,最后又逃不开被扯回悲剧现实的结果。做这部短片的目的也与预期相符。就是用简单明快的影像和黑色幽默的风格来阐述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故事。

写完了故事,我就把剧本丢开了,主角是一条鱼,唯一的问题就是怎么拍。为了使视觉上不单调并且配合剧情,拍摄用到了很多种的鱼,但是很多种的鱼相处起来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鱼确实不太闹,但是绝对不会听话,为了让“演员”比较方便的“表演”和“走位”,就得让不同场次的鱼分开两个容器,一个表演区,一个休息区,只是往往要往表演区换“演员”的时候,休息区已经是一场大屠杀之后了。随着拍摄的继续和去花鸟市场次数的增多,我开始也对鱼的习性更了解一些,比如哪些能放一块、哪些不能放一块……这样进度就快一些,当然也是在增加了数个休息区的前提下。拍摄中还有许多不可预计的情况,比如冬天加热器爆管事件、蛙吞鱼事件、缺氧事件、莫名集体自杀事件等等……。不过幸运的是主角这条独眼鱼确实不简单,全部挺过,只有一只眼睛的鱼能够生存下来,还有有它的道理的。

拍摄中我需要一些效果,就想了一些办法在最低成本下实现,去纸店买一些有纹理的各种颜色的厚卡纸、黑卡白卡纸、滤色纸等,把鱼缸从它原本的位置搬了下来,搬到一个我可以四面拍摄的位置。纹理的色卡纸放在鱼缸的外面包着,有时是纸背打光。鱼缸前打光,或者纸背打光,鱼缸前不打光,或者加滤色纸,或者交替白炽灯和冷光灯,或者用黑卡切光等等,来营造一些梦幻或者剪影效果。没有办法,独立制作不能放弃低成本的光荣传统,最后的效果还算光鲜。

最大的问题是实际拍摄,鱼也准备好了、相安无事,灯也打好,纸也包好,颜色也行了,然后就是一个字:等。我比较注意取景,选半天选好一个角度,把鱼缸里的摆设全部换好,在画面里安置好,然后静候半小时鱼缸浑浊变清澈,开始拍摄,突然发现这是个它永远不会光顾的角落,在很多次这样的失败后,只得胸闷顿足,随鱼所欲,决不随我所欲,它们也有习惯的活动区域,在那些地方等待捕捉需要的镜头的可能性比较大,我用的是“等待捕捉”和“可能性比较大”这样的词汇,往往是按下“录像”按键,静等十多分钟,没有预期的动作和路线,十分懊恼,然后按下暂停,它就游进画面来,漂亮的一个走位,留你呆呆地站在那里,满脑子只想把鱼缸砸了。因为我是属于比较性急的人,蹲着等真的好难受,拍到一半想过放弃,所幸在父母和姚平的鼓励和帮助下坚持了下来,有人帮忙拍起来就方便一些,用鱼食、鱼网兜、木棍等对“演员”进行威逼利诱和“引导走位”还是拍完了,不过真的学到了,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耐心,对人也一样。

前期工作做的比较仔细,后期剪辑就比较顺利,镜头都比较准确,也没什么需要补拍的镜头。只是开始选择音乐又用了很长时间,每段音乐的感觉我都知道,但是我不知道确切该选的歌曲,只能不停地找和听,现在的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听和筛选音乐的那几天弄得我有些神经衰弱。

很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所以片中的主角就是这样的小人物,值得可怜但是旁人不可怜他,值得同情但是命运不同情他,但是至少每个人都有做白日梦的权利,所以就拍了一条小鱼的美梦,一个阳光明媚暖暖的下午,最适合做白日梦的时候,所以就起了这个《Q鱼的下午》,原本心血来潮想在开头加上“以此片向鲁迅先生致敬”,感觉实在哗众取宠,幸好作罢,不过还是要感谢如此优秀的《阿Q正传》给了我小人物描写的参考,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以及姚平、梦薇在拍摄中给我的巨大帮助,感谢阿飞和冬亮制作海报。

我在创作方面比较偏向的是人性和人心,通过台词和行为来刻画人物,但是不需要去讲道理,应该去呈现现象,真理永远存在并易于理解,我觉得我所要做的不是去把道理说出来,而是给观众一个体验的过程,看完各取所需就最好了。

对于DV,我想说的是DV对所有热爱电影、并且想投身于电影工业的年轻人来说是很好的手段和工具,它的成本相对低廉,又能够以很小的团队完成,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想法,所以很好啊。但是DV只是一种工具,它对制作水准的要求并没有降低,用专业的态度来对待就是拍电影,用把玩的心态那就是自娱自乐或是家庭录像,一切都决定在使用工具的人手里和脑里,对我来说,摄像器材的提升可以提升画面的质量,但画面不是电影的全部,要拍电影的话,甚至手机都可以。关键取决于自身,有良好的环境和先进的器材当然值得庆幸,可能更重要的是物尽其用,在任何环境发掘自己的长处和有利的条件更是关键,而且自身的态度明确了,什么事情都好解决了。

要做出好的作品,就得有专业精神,没有专业的精神,难有好作品,认为自己不专业,就想办法挤到剧组去学,实践出真知。平时我还会注意所有方面的积累,甚至观察形形的人都对自己会很有帮助。

我毕业于广告专业,拍广告肯定赚钱,但是我喜欢拍电影,现在继续努力做不一样的短片和长片,我认为如果做一件自己擅长而又喜欢的事情才会做好。希望所有热爱影视的热血青年可以沸腾热血,燃烧青春,大家一同实现自己的梦想。

上一篇:普罗科菲耶夫《第九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主题... 下一篇:舞蹈的审美特征和意境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