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的养生理念

时间:2022-08-16 07:40:06

似是而非的养生理念

在国人腰包渐鼓的今天,对养生保健知识需求强烈,于是,各种健康学、营养学观点、观念应运而生,也出现了一批“健康专家”、“营养大师”级的人物,这些人物和观点大都是正确的。但是,健康知识过度商业化,使有的“大师”走向极端化、片面化、绝对化、夸大其词,如已发现的张悟本、李一,台湾因贻误病情而被判刑的营养大师林光常等等,他们某些理论违背了真正的科学精神。另外,民间流传的一些健康理念也多是以讹传讹,笔者搜集了一批似是而非的健康养生理念,并请教专家以正之。

提倡吃素,拒绝动物性食品

有些专家认为,牛奶会导致骨质疏松和儿童气喘;鸡蛋会诱发过敏、蛋白质过多;红色肉食会导致大肠癌;鱼也最好少吃。要吃肉,就得以自己的健康和寿命作为偿付的代价。

中国营养学会营养资源与保健食品学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于守洋指出,国际上公认,植物蛋白质不如动物蛋白质即肉类的优良,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长不高,就是由于优质蛋白质缺乏造成的。因此,平衡摄入动植物食品非常重要。

按照膳食指南,一般人应该每天吃50克瘦肉、一个鸡蛋、50克鱼虾等水产品,才能满足基本营养需求。即使是癌症和肾病患者,也不能一点动物性食品都不吃。中医认为,肉蛋奶等食物补益气血;对病人来说,还有助于提升正气,加强抗病能力。

无论按营养学常识还是膳食指南,保持食物的多样性是首要的――鱼肉含有大量的、其他食物无法替代的不饱和脂肪酸,肉类含有的优质蛋白是植物无法比拟的,蛋里的维生素和铁对儿童尤其重要,牛奶的钙含量非常丰富,所以,需要平衡摄取。

食物本身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每一种食物都含有其特定的营养成分,不同食物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关键在于一个“度”。因此,饮食的多样化尤其重要,从各种食物中摄取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才能够达到饮食均衡、全面的目的。

人每天需要喝2000毫升水,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

其实,这是一个模糊的理论。科学研究显示,人体代谢每天大约需要2000~3000毫升的水,但并不是说每天就必须喝这么多的水。因为除了喝水,食物中所含的水――如粥、汤等也会供给机体需要;人体通过自身代谢也会产生少量的水。所以,没有必要每天机械地喝2000毫升水。由于季节不同气候差异,以及体力活动、身体素质的不同,个体间的水分需要量有较大差异,不可一概而论。比如冬季饮水普遍减少;而夏季饮水普遍增加,有的时候一天不仅仅需要3000毫升,甚至4000毫升也不止。这主要是看需要。如果机体本身并不需要,短时间大量饮水,还可能导致“水中毒”呢。

肉食品吃得多会导致人体偏酸

台湾的林光常认为,因为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在身体里代谢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这时候,人的体质就会偏酸,体质一偏酸就会生病,几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是酸性体质。

中华医学会全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杨秉辉教授认为,血液不可能靠吃和睡就会“偏酸”,人体有一套严密的调节功能,酸多了就会从尿液中排出去一些,呼吸也会排出一些被称为“碳酸气”的二氧化碳;而如果是人的肌体内碱多了,酸性物质就会多留一些来中和它。

在医学上,如果体液pH值低于7. 35,就属于酸中毒――这是严重的疾病,必须治疗。酸中毒常见于肾脏疾病:一是肾小管酸中毒,多由药物、风湿免疫疾病、干燥综合征等引起;二是肾功能受损,导致体内酸性物质排不出去。另外,如严重的肺气肿、肺功能衰退,二氧化碳气排不出去,也会导致酸中毒。

酸中毒需要立刻就医,在家里通过饮食调节、休息是不可能缓解的。饮食无法导致酸中毒,也无法纠正酸中毒。饮食可能对血液的酸碱度暂时产生影响,但这个影响很小,很快就会被人体自我调节过来。

食物“相克”

比如豆腐与鸡蛋不能同吃是流传最普遍的。这个“相克”之说影响了不少家庭,其理论依据是:因为鸡蛋的蛋清里含有黏性蛋白,可以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使蛋白质的分解受到阻碍,从而降低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这种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让好多人信奉不疑。

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孙淑芝指出,“豆制品与鸡蛋相克”的说法流传已久,其实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豆浆中的胰蛋白酶不太耐热,只要加热时间够,就会被破坏。所以将不同的蛋白质混合食用,有助于蛋白质的互补,不仅能提高人体对营养的吸收,还可减少蛋白质被分解代谢的量,减少含氮物质的产生,降低了肾脏的负担,对机体反而有利。

民间有不少食物“相克”的传说,绝大多数都是以讹传讹,没有科学依据。

蔬菜水果都应该连皮一起吃

台湾的林光常认为“选择水果,必须注意要符合当地、当季、盛产的原则,而且要连皮吃。香蕉皮营养价值高,对心脏特别好,连皮切块或整个香蕉连皮一起打果汁吃也非常好。”

专家认为,不管水果的产地是哪里,最重要的应该是其新鲜程度,只要是新鲜、成熟、符合卫生要求,不是本地产的完全也可以食用。蔬菜水果是否该连皮吃,应该具体对待,因“果”而异,有些水果蔬菜适宜连皮吃,如苹果、葡萄、胡萝卜、黄瓜等等,但食用前一定要彻底清洗,防止农药残留或虫卵等引起食品卫生问题。有些瓜果是不适宜连皮吃的,比如椰子、菠萝。香蕉皮或许是有食用价值的,但到底有什么价值、具体怎么吃,还需要进一步开发研究。如果不论具体情况、一味强调蔬菜水果连皮生吃,就太绝对化了,不符合科学精神。

提倡生吃茄子,说茄子可以吸油

这个理论的提倡者大家都知道是已被批了的张悟本“大师”,其理论依据仅仅是烧茄子这道菜很费油,所以认为茄子“吸收能力”很强。

专家认为,茄子不应该生吃,不加热不容易消化,对身体尤其是肠胃不太好。生吃茄子吸油脂的说法,纯属想像。有人调侃,海绵“吸收能力”更强,为什么不吃海绵呢?

开水等于死水,有致癌物质、无氧,不应该喝

这一说者认为,水在除氯的过程中,经过高温烧煮之后,会产生三氯甲烷,三氯甲烷是标准的致癌物质,只要微量就会导致癌症。经过煮沸的水,就变成没有氧的“死水”。

专家指出,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对没有污染的自然水是很少的,大部分生活用水都是经过人工净化的,包括那些纯净水、矿泉水等等,都经过人工净化。喝没有煮沸的水,既不安全,也不卫生。水中的含氧量只是用来检测水污染情况的标准之一,高含氧量的水对身体有益的说法也并没有科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全球因饮用水污染导致的疾病高达20%。因此,为防止水源性污染,还是喝烧开的水好。人体内的氧气是通过血红蛋白运送的,与呼吸有关,与水中含氧量无关。这种提倡不喝开水、喝生水的观点不可取。

人每天放屁5~10个,过多过少都不好

其实,排气即放屁也是人体排毒的一种方式,每天排气几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食而异,不一定就是5~10次。比如,最近几天吃进肚里的黄豆多,那放屁也就多。反之,吃进去的食物没有促进排气的,屁可能就少一些,不必为此大惊小怪。编辑/谭明

上一篇:国外另类长寿法 下一篇:家庭健康通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