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材料补充“四忌”

时间:2022-08-16 07:12:5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材料补充“四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往往要根据教学内容补充一些材料。材料的恰当的补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如果在补充材料过程中不注意材料的内容,不把握适当的时机,不运用恰当的方法,不但不能起到补充的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材料补充要“四忌”。

一、忌“漫无边际”

如教学《草船借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时,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理解诸葛亮“知天”(算定有大雾)、“知人”(算定鲁肃忠厚,不会向周瑜报告借船的事情;算定曹操多疑,不会在雾中贸然出击,而只会命令军士射箭)等。教学到此,教师为了加深理解“诸葛亮神机妙算”,进行了教学补充,提出这样的问题:“谁读过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或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吗?你们还知道诸葛亮哪些‘神机妙算’的故事?”学生们纷纷发言,讲了“借东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故事,这时,一个学生忽然提出诸葛亮也有失算的时候:“他火烧十万藤甲兵,折了阳寿,点起七七四十九盏灯乞求添寿,就没算到魏延会匆匆进来踢灭了灯火……”这些在学生间引起了争议,其中还夹杂着“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以及“人算不如天算”的消极思想……对此,教师并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点拨,反而一概表扬学生课外读书认真,见多识广。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确实不少,课堂教学中适当材料补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课堂教学材料补充如果脱离教学内容,失去它的补充的意义,就像学生说到诸葛亮失算时,教师就要加以正确引导和点拨,而不能任学生不辨是非地胡乱发挥。一节课的教学,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这些都应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材料补充,由此及彼,无限延伸,结果,偏离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造成了课堂教学低效。

二、忌“艰难苦涩”

如教学《月光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月光曲》,教师补充材料,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来导入。当学生听完钢琴曲《月光曲》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懂了什么?”课堂上一下出现了“冷场”现象,学生都回答不上来。这时,教师生气地说:“这么简单的音乐都听不懂,笨蛋!”……课堂导入,方法很多。教师播放钢琴曲《月光曲》,预想学生听后一定能说出很多精彩的语句,并以此来导入课文学习,形成导入环节的精彩,成为本节课一大亮点。没想到学生在没学习课文之前,对《月光曲》是不了解或者了解很少的,根本就听不懂《月光曲》,所以课堂上出现冷场现象。试问,学生真的听得懂《月光曲》,还用得着学习课文内容吗?要知道,能听懂《月光曲》的有几人?何况是小学生?教师补充材料,播放《月光曲》,拔高了要求,忽视了学生真实高度。教师材料的补充,目的是对教内容进行阐释和补充,使之简明化。教师补充《月光曲》,让学生欣赏,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听不懂《月光曲》,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

三、忌“哗众取宠”

如有位教师在上《只有一个地球》(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时,有学校校长一行人来听他的课。教师开始与学生交流有关地球方面的知识,可学生对地球了解甚少,学生的交流很肤浅。这时,教师拿实物——地球仪来补充讲解,于是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看,今天教室里多了什么东西?”同学们个个看看校长,不敢回答。教师硬抽一位学生回答,一个学生站起来小声说:“多了校长”。老师一听,急了,生气地说:“乱说,校长是东西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校长不是东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材料补充,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结合课文内容,将生活情景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与文本情景相似的课堂情境。教师拿地球仪来补充解释,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没想到学生特别关注校长一行来听课,没有关注到教师的实物,加上教师指向不明的提问,学生在没有明白问题的指向之前,不知所措,答非所问,甚至产生歧义,闹出笑话,使材料补充陷入尴尬局面之中,影响了课堂效率。有时候,教师为了片面追求课堂的活跃,在教学中不注意教学材料的补充方法,不把握教学材料补充的尺度,把课堂教学变成了幽默笑话等,异化了课堂教学。课堂热闹了,可课堂含金量下降了。

四、忌“忘形做作”

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日本兵的丑恶嘴脸,教师在课堂上模仿日本兵凶神恶煞的样子,学着日本兵的那种阴阳怪气“什么八格的,门前门后挖土豆,挖了土豆背土豆”,引得学生哄堂大笑。课堂上,教师的自身形象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把握不住自己情绪,盲目行事,不但实现不了材料补充的目的,反而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材料补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恰当的教学材料补充,会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只要我们一线教师正视课堂教学材料补充存在的问题,正确应用,一定能让教学材料补充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赵家街道中心小学)

责编/张 鹤

上一篇:聚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立足学生发展 追求有价值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