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例24颗第三磨牙自体牙移植5年追踪观察

时间:2022-08-16 07:03:01

将自身的第三磨牙(上颌或下颌)拔除并经过适当处理后 , 移植到下颌第一或第二磨牙拔牙位置并固定在邻牙上使移植牙与牙槽骨壁愈合, 从而行使正常咀嚼功能的一种方法[1]。适用于患者同时存在两种情况即第三磨牙牙冠形态好, 牙根无明显变异;第一或第二磨牙无法保留需拔除[2]。作者对24例24颗第三磨牙自体牙移植5年追踪观察, 其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自2003~2013年收治的患者24例, 男10例, 女14例。年龄28~49岁。其中, 下颌第一磨牙残根无法保留需拔除, 下颌第三磨牙垂直阻生6例;下颌第二磨牙残冠无法保留需拔除, 下颌第三磨牙正常萌出8例;下颌第二磨牙牙冠纵折伴有松动需拔除, 上颌第三磨牙颊向错位5例;下颌第二磨牙残根无法保留需拔除, 上颌第三磨牙正常萌出5例。所有病例无拔牙禁忌证, 均无严重牙周病, 术前均拍摄根尖片、曲面断层片。

1. 2 治疗方法

1. 2. 1 首先拔除无法保留的牙齿及残根, 用大刮匙刮除牙槽窝内的炎性肉芽组织。

1. 2. 2 局麻下拔除所移植牙, 牙齿拔除后, 用生理盐水纱布包裹牙根及牙冠并暴露颌面, 手指夹持在牙冠上而不是在牙根上(应尽可能保护牙根表面的牙周膜)颌面开髓、拔髓、扩根、冲洗、吸干、消毒、根管充填后待用。(开髓孔暂时用氧化锌粘固粉封闭, 待拆除结扎钢丝后再做树脂永久性充填)。

1. 2. 3 用高速涡轮钻修整拔牙窝, 使移植牙牙根与拔牙窝相匹配。如果移植牙冠过大, 可调磨近中面或远中面, 移植牙就位后, 用0.5 mm不锈钢丝固定在邻牙颊侧牙冠上并调磨颌面与对颌牙无咬颌接触, 固定4周后, 拆除不锈钢丝。

1. 2. 4 手术应尽可能做到无菌操作, 术后给予足量抗生素, 嘱患者不能使用所移植牙。

2 结果

2. 1 临床效果 见图1~4。

图1 术前全景

图2 4周后口内颊面观(张口位)

图3 口内颊面观(闭口位)

图4 4周后口内面观

所移植的24颗牙齿, 均获得良好临床效果, 咬颌功能正常, 牙龈附着正常。

2. 2 X光片检查 根尖无X线透射区。见图5~8。

图5 术前口内根尖片

图6 术中片

图7 术中根管充填后

图8 固定4周后X线透效果

3 讨论

3. 1 关于自体牙移植后的组织学愈合情况, 文献报道很少[3, 4]。一般认为牙移植后有三种愈合方式:①牙周膜愈合, 即断裂的牙周膜(一端附着在牙根上, 另一端附着在牙槽骨壁上)发生一期愈合。X光片显示:牙周膜的外形恢复;②骨性愈合(骨性粘连):牙周膜不能愈合, 牙根面发生吸收, 牙根吸收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首先表现为根尖周X线透射区, 牙根吸收一般无痛也无明显的松动, 牙槽骨壁上有肉芽组织增生并长入牙根面的吸收处并发生钙化, 形成骨组织, 使牙根与牙槽骨形成骨性愈合;③纤维性愈合:其过程与骨性愈合基本相同, 但最后不发生骨化, 仅为纤维性愈合[5]。

3. 2 根据目前对于恒牙移植的新观点, 在移植操作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牙根的保护, 尽可能保留根面附着的牙周膜, 保存牙周膜是防止和控制牙根吸收以及防止骨粘连的重要因素。通过观察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具有完整牙周膜的牙齿, 移植的效果最好;牙齿离体时间越长, 越易发生牙根吸收。以使这些牙周膜有再生能力, 从而保护根面不被吸收。丁鸿才用猴做再植牙动物实验观察, 发现牙再植后早期普遍有牙根尖的吸收过程, 范围多局限于牙根之下3/2。这是暂时的现象, 经过一定时期, 吸收停止, 并迅速形成新牙骨质以补偿吸收区, 牙周膜纤维可重新附着在新牙骨质上, 而获得一期愈合。只有在感染或搔刮根面等因素影响下, 才形成骨性愈合, 牙根持续性吸收。在手术中牙根用生理盐水纱布包裹, 手法尽可能轻柔, 以免牙周纤维遭到破坏[6]。

3. 3 根据24例自体牙移植病例观察 24颗移植牙正常行使咀嚼功能均超过5年, 其中有5例已使用10年。通过以上临床分析可以得到一点启示:患者如果同时存在无法保留的牙根或残冠并且第三磨牙形态完好, 牙根无明显变异, 首先考虑进行自体牙移植, 这种手术能够很好的恢复咀嚼功能, 不存在同种异体牙移植的免疫反应问题, 患者容易接受, 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欣泉.自体牙移植新进展.口腔医学, 1999, 19(3):164.

[2] 杨芸, 白玉兴.自体牙移植临床应用进展.北京口腔医学, 2007, 14(3):177-178.

[3] 丁鸿才.再植牙动物实验的观察报告.中华口腔科杂志, 1964, 10(1):22.

[4] 戎诚兴.生物科学基础-口腔医学基础理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3:523-539.

[5] 张锡泽,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123.

[6] 刘卫平, 宋光保, 周磊.种植技术在自体牙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6, 10(1):33-36.

[收稿日期:2014-04-22]

上一篇:35例外生型子宫瘢痕妊娠治疗方法对比 下一篇:甲状腺手术中预防甲状旁腺损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