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自贡“盐工号子”谈音乐文化的阶级属性

时间:2022-08-16 06:53:09

透过自贡“盐工号子”谈音乐文化的阶级属性

摘 要: 地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往往制约着这一地区的文化发展,同时,地区文化的发展状况又反映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四川自贡以其独特的井盐经济社会环境,蕴育出具有鲜明阶级属性的音乐文化――“盐工号子”。本文分析了四川自贡盐号子的阶级属性。

关键词: 四川自贡 盐工号子 阶级属性 音乐文化生态

“千年盐都”――历史文化名城自贡,以其独特的音乐文化形态――“盐工号子”吸引着世人,这座有着2000年之久盐业历史的西部城镇,一度因其盐业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位列四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悠悠的千年盐韵在南国熠熠灯姿的辉映下益发迷人;名扬千里的自贡美食文化参合着独特的地质地貌――恐龙家园,使这座西南盐业古镇益加彰显出古老和神秘。“盐工号子”作为这一地区音乐文化的特有形态,走进了音乐文化的历史。“盐场音乐”产生于盐业资本主义经济环境中,不仅盐味十足,而且因不同经济阶层对音乐文化形态喜好的不同折射出鲜明的阶级属性。

一、盐业无产阶级音乐文化生态群落――盐工号子

自贡历史上土著居民很少,盐业经济的发展“吸引周边及贵州、云南的劳动者来这里做直接或间接的劳工”。“康熙朝就有湖广填四川一说,使两湖、两广、福建、江西人口大量移居四川,在清咸丰年间,乘川盐第一次济楚东风,逐利而来的各路商人和只求一口饭吃而来的八方苦力起聚自贡”。[2]P54盐工业的发展造就了盐产业工人阶级。发展到清代中叶,常年积聚在盐都的盐商与盐工即达20万人左右,并按不同的社会分工自然形成各种行帮。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群体在井盐生产劳动中,创造了有着自己阶级特色的艺术形式――盐工号子。盐工号子是“劳动号子”的一个种类,在盐场工人的各个劳动环节中都有存在,内容涉及非常广泛,遍布整个井盐生产劳动过程与各个生产领域,成为“自贡民歌”的一个重要类型。“盐工号子”依据工种不同种类很多,有辊工号子、汲卤号子、筑灶号子、抬锅号子、水车号子、板车号子、打石号子、锉井号子、搬运号子、盐船号子(盐船调),等等。号子能使工人劳动时步调一致、动作精确、劳力爆发,最大限度地减少损耗,保证生产的安全,提高劳动生产率。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逐渐将人异化成为劳动生产机器。在这台生产机器中,劳动号子成了机器转动运作的传动杠杆或电子设备中的脉冲信号。从这种意义上讲,盐业劳动人民创造的盐工号子,审美属性已处次要地位,而作为一精神性劳动工具和技术手段直接参加了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创造活动。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创造了文化。盐工号子的生产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被人们遗忘。当我们重新以文化的视野来审视下层盐业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盐工号子”,尽管这一处于音乐文化生态植被最底层的艺术形式看似朴实自然简单,但正是广大下层民众创造的这些朴素的音乐形态,才是孕育文明绚烂的音乐艺术之花的母体。

二、盐业环境中职业、半职业艺人的艺术形态――说唱音乐

自贡盐业经济繁荣时期,酒肆、茶楼、、旅店、街头巷尾无处不有,说唱音乐遍布川南城镇各个角落。我曾多次调查走访自贡地区的高龄老人,他们或属于现自贡市人,或来自周边地区,无不回忆起当年民间说唱艺术活动的热闹景象,绘声绘色地描述着那时街头巷尾的繁华情景,比划着一桌、一椅、一扇、一惊木的陈列,时不时地模唱上几句。虽然这种音乐艺术的繁荣景象在现在的自贡已经荡然无存,但老人们动情的回忆与部分方志的案卷记载,依然证实了自清朝中叶以来,川南盐业经济的发展和两次“川盐济楚”带来的高度繁荣,曾对这一地区的民间说唱音乐艺术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并一度形成民间音乐艺术高度发展的局面。

从民间说唱音乐演出的形式来看,它比“号子”体裁有着更大的丰富性,内容更加宽泛,更加贴近生活,音乐曲调更加多变,更具有抒情性。说唱艺人的经济状况属于下层,走街串巷者的演唱活动大多分布在农闲时期,职业艺人则常年出入酒肆茶吧、旅店等公共场所。他们的活动范围与人身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比前者更加宽广和灵活,流动性更强。在这些民间说唱艺术中,“折子戏”居多,均以地方方言演唱,形式虽然简朴,但也用一些简单的道具,多有简单的伴奏乐器,如锣鼓、笛子、胡琴、醒木、盆碗、碟子、扇子、铜铃、竹筒、简板、三弦、扬琴等。我在田野调查时,在几家古董店曾见过几件百年以上历史的民间乐器,包括三弦、二胡、扬琴、唢呐、简板、镲、锣、鼓等,这既反映出民间乐器的丰富性、古老性,又证实了一百多年前这些乐器在这一地区确实被应用过,而那一时期正是自贡盐业经济的繁荣时期。“百里盐场,市井繁华,酒肆林立,会馆密布”。[1]在川南这片辽阔而神奇的大地上,职业、半职业艺人创造了众多的音乐艺术形式:灯戏、扬琴、花鼓、相书、评话、清音、竹琴、善书、盘子、荷叶、车灯、莲花落、谐剧等。[3]它们属于川南音乐文化生态植被中的中间层次,就像散落在川南盐场上的艺术珍珠,不时地发出耀眼的光芒,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盐业资产阶级音乐文化生态群落――戏剧音乐

自贡新兴盐业资产阶级的音乐文化生活,表现为他们对戏曲音乐艺术的热爱。元明清三朝,中国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较长的“弥合期”,古代音乐形式或淘汰或发展,诗词曲牌群起,歌舞大曲弥彰,宫廷雅乐下移,俚令乡曲互渗。戏曲音乐成为音乐文化激荡后的更为完善、综合的音乐艺术形态。大型的综合艺术要想得以发展,一定要建立在经济的发展基础之上。自贡盐业经济的发展为它提供了这一客观先决条件。盐业的兴起吸引了外来资本,也吸引了外来音乐文化。各省份、各地区戏曲音乐到此交流、融合引发了川剧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在自贡,会馆众多,庙堂林立,茶楼遍地,会馆庙宇均建有专门的戏剧演出戏台,而且特别专业化。这些都是川南音乐的演出场所。陕西庙、贵州庙、王爷庙、张飞庙、火神庙、南华宫、湖广庙、天后庙等都是典型的代表。这些会馆祠堂都是盐商们观看“大戏”的场所,普通百姓是没有这个经济实力的。经济基础的发展程度直接制约音乐艺术的发展程度。

对戏曲艺术的热爱体现了有产阶级的音乐文化价值观念与艺术审美情趣。这一建立在有钱人或新兴的剥削阶级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的戏剧品种主要有川剧、秦腔、粤剧、高腔、昆剧等。自贡盐业资产阶级来自全国众多省份,如晋、陕、粤、赣、黔、鄂、湘等省,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文化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超越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价值观,具有了新生的革命性和斗争性。这一产生于封建阶级外部的社会变革力量,基于盐业资本主义意识形成,其道德观、审美观有别于封建地主阶级。这一新兴阶级的各类价值观念与精神追求反映在他们对中国地方戏曲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接受上,强调自我价值体认与复兴,带有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元代戏曲音乐的大发展,主要表现为“高雅艺术文化”的“世俗化”,它反映了社会下层贫苦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表现了劳动阶级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这类文化的兴起当然代表了劳动人民的立场、利益与文化价值观念。同时说明,能够理解和接受或能够站在这个立场上“欣赏艺术”、寻求“精神家园”的生命群体,大多出自于这一民众层次,他们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最终成为拥有一定资产的手工业者、作坊主、小资产者和盐业资本家等资产所有者,与地主阶级的利益立场是格格不入的。这一从无产阶级内部成长起来的有产阶级,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济文化价值观念及生活审美判断标准,成为新兴的经济文化的剥削阶级。

富有的盐商作为新兴资本阶层的代表,凭着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生活在上层音乐文化形态的陶养之中。富比王侯的自贡盐商所喜爱的戏剧艺术当处川南文化生态群落的最上层。在盐业经济的滋养下这一艺术形式发展到了非常完美的境地,在音乐艺术发展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良曦.中国盐文化奇葩――自贡盐帮菜[M].盐业史研究,2007.3.

[2]吴晓东.自贡盐帮菜文化内涵浅析[M].盐业史研究,2007.3.

[3]夏兰.中国戏曲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基金项目:①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理工学院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课题编号YWHY08-06)②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课题编号CJF08055)。

上一篇:营造民主课堂,确立民主教学观 下一篇:手指踏板技巧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