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摭谈

时间:2022-08-16 05:28:30

低年级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摭谈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要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实现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和满足学生体验成功的需要等方面下功夫,使学生逐步掌握合理、灵巧的学习方法,形成属于他自己的思维方法与实践途径,成为一个会自主学习的人。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低年级学生 自主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就是自己做主,不依赖别人。学习,就是思考与实践活动。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逐步形成和提高。而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掌握合理、灵巧的学习方法,形成属于他自己的思维方法与实践途径,成为一个会自主学习的人。

一、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在学习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仅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而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刚入学,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增强自己的独立性。

二、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

重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积极性的环境基础。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倡“童言无忌”,提倡“思维无”,让儿童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教态亲切,教学情绪饱满,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谐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应抓住低年级学生都愿意表现自己的特点,不失时机,随时提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如让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给学生带上小猫、小兔等头饰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学习、理解数学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学习情景,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上课轻松愉快。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自主学习意识就得到强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能激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动机引起的,所以激发学习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引起学生参与动机。

低年级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要对他们的好奇心加以诱发,唤起心理效应,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需要,用讲故事、猜谜语、夺红旗或游戏表演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加减混合”(一年级上册)时,我这样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好朋友,它长着长长的耳朵,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可爱极了,猜猜它是谁?”在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后,我播放课件,描述画面,并表述:“1只小兔子来到湖边,看到平静的湖面有4只美丽的天鹅,一会儿又飞来了3只,小兔子高声叫道:‘好美的天鹅啊!’吓得2只天鹅飞走了。”提出问题:“同学们,你能帮小兔子算算现在湖面上有多少只天鹅吗?”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同时,课件演示并让学生描述:“原来……飞来……飞走……”的画面意思,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教学难点就这样轻松地突破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述能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再如,在“图形的拼组”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学生利用学具不仅能摆出书中的图形,而且能摆出书中没有的图形,如几何图形、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发展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的能力。可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善于独立思考,力求创新,就会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也就自觉地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四、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要真正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可以采用讨论、游戏、竞赛练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轻易解决某些难点、关键的问题。如,在学生学习加法应用题时,理解为什么用加法是难点、关键。教师可以设计诸如“草地上有8只羊,又来3只,一共有多少只羊?”之类的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用幻灯片出示“草地上有8只羊”“又来3只羊”的画面,让学生模拟画面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数出“11只羊”,解决“一共有多少只羊?”的问题。然后教师应抓住时机提出问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学生看着画面,回忆着表演的情景,就可以准确地说出:“要求有多少只羊,就是把草地上原有的8只羊和又来的3只羊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在此过程中,学生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对这种学习方式也非常感兴趣,就乐意进行深入思考,想方设法寻找答案。

对于教材中“实践活动:数学乐园”的教学,教师更应该利用其活动材料,组织活动,使学生在贴近自己生活、具有亲和力的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五、满足学生体验成功的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成就感,直接影响其学习的动力和一生的情感。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除了课堂上的及时肯定、赞赏,恰如其分的表扬外,教师还可适当调动家长的力量,及时把孩子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学习的进步等情况通报家长,让家长及时表扬;也可以通过优质作业展览、评奖等活动,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以学生为本,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需要,让学生热情高涨地动手动脑、动口,不断地体验成功,学生才能不断地学习新知。也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低年级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生活化: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至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