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日剧教我做的事

时间:2022-08-16 04:58:24

我是爷爷带大的。爷爷很老派,凡事讲究规矩,比如不到吃饭的时候绝对不能吃闲嘴,否则要打手心。上了席面,礼数更多:拿碗的手势;执筷的位置;参照盘子的圆点,规划出隐形的扇面,夹筷子时不能逾越这个面积;够不着的菜绝对不能站起来;不能嘁哩喀喳咬碎螃蟹,碎蟹壳容易崩飞或卡在齿缝间;吃豆腐不要舀得太满,最好像吃糖浆一样喂整勺后再品尝……

长大以后,我偶尔梦到爷爷都是吃饭的场景。一对童叟坐在不点灯的昏黄的餐桌前,寂静地咀嚼,沉默地吞咽;从不交流,也不允许收听无线电。一顿饭下来,只能听到咻咻的鼻息和筷子碰到瓷盘底部的声响。

落落寡欢的性格大概正是童年养成的吧。进人大学,第一次过集体生活,更加剧了我的孤僻。每次去食堂,我都像苔藓一样只光顾犄角旮旯的死角。辅导员怕我有自闭倾向,刻意坐在我对面。没想到,看上去温文尔雅的他却是个职业甩干机,喜欢拿筷子头在盘子里翻拣,夹起一块较好的,再抖上几抖,甩干浓腻的汤汁,如果对品相不满意,他不会体现在频频皱起的眉峰上,而是热情又大方地夹到我的碗里……无数次的推让与争执中,他总是把我的嫌弃当客气。每次!

就这样我成了一个对食物非常淡漠的人。如果每天吞下一枚药片就能支付皮囊的周转,我一定能把吃饭这回事给戒掉。但是,对吃饭的冷漠,并不代表对所有食物凉薄。我至今对小而精致的美食充满好感。这个习惯是我看《东京爱情故事》的时候才发现的。这算是80后和日剧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那时候,赤名莉香的微笑不知道烫伤了多少人的青春。我天生愚钝,尤其在情爱方面。饮食男女,我唯独对饮食怀有大欲。那些撒满了细碎金箔的纸杯蛋糕对于一个把江米条都视作人间美味的年代来说,简直是此物只应天上有。   年轻的胃,总是特别喜欢消化奶酪、焦糖、黄油等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我们民间传统的甜食,比如老北京的糖火烧,因为缺乏脂肪丰腴柔滑的口感。一味死甜,只能甜得寡淡、凄惶,甜得专心、伤心――穷气毕现,显然是贫穷时代的证物。往往炸糖糕的面饼和里面的糖心是个同心圆,往往一口咬下去还不见糖心。糖心一旦被咬破便涌出一股乳白色的稠密的糖浆,流满指缝,滴在凉鞋上,脚趾和鞋子黏黏糊糊,令人不快。虽然糖心甜得呛嗓子,可剩下的面团子更没啥嚼头。记忆中,我好像从没囫囵吃完一块糖糕。最后一口总是趁人不备地丢人垃圾桶,食物的粗糙和廉价丝毫没有唤起我的羞耻心。

不喜欢与人交往,又不热衷饭局,我有更多的时间与自己独处。看了大量的日剧之后,对我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疯狂迷恋上日料。不管是铺在碎冰上面的刺身,还是被捏成一团的寿司,抑或是清水烧的杯子盛着无糖的大麦茶。单纯是喜欢味道吗?也不尽然,我有试过连吃一个礼拜,舌头已经腻歪掉了。

日本是岛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传统日料是没有家禽的,鱼肉永远是主角。随进走进一家日料店你会发现食单上好多字的结构都有一个鱼字在旁边。另外,不管是寿司、手卷,还是昧增汤都离不开紫菜。紫菜中含有很多沙,《东京塔》里欧巴桑坐在蒲团上,迎着午后的光,一粒粒拣去,真是感人。画漫画的儿子,一口吞下紫菜饭团,瘦巴巴的脸被饭团撑肿了,最后不忘响亮地嗍一下手指,吮干净上面的饭粒子和酱汁。《美食侦探》中,小柯南把晚里的萝卜头拣出来,被奶奶阻止了,外婆说,这可是植物生长的地方哦,吃了它你才能长得很高。

我一边看一边想,我怎么没有这样一个奶奶?我的奶奶是贫农出身,家里穷惯了,烧火时,必须火苗压到灶里去,如果火焰扑棱出来就是浪费。奶奶炒菜时,只在锅里放一点点油,倒进去之后,她舌头飞快在瓶口绕一圈,抹布一样。这个寒碜的动作经常被我的爷爷所不齿。

贫困的年代造就人们节俭的习惯。也许你会说,日本人对食物的敬惜是由资源匮乏,物价太高引起的。这么说就太肤浅了。日本是礼仪之邦,从他们交往中三步一叩首的习惯就可见一斑,但饭桌上的规矩却和国内不大一样。比如寿司必须一口吃下去,把嘴唇包得紧紧的;吃拉面要把面条扯得嗤噜嗤噜的响。《蒲公英》中的女主角穷尽一身本领做拉面,就是为了能让客人在吃完拉面之后,把汤汁也咕噜咕噜地喝光喝净。故事的结尾,当她看着一排底部露出瓷色的碗,忍不住捂住嘴,捂住了突如其来的哽咽。

中国人在餐桌上的繁文缛节所下的功夫,日本人用来对付食物。他们对待食物的态度有着科学家一样的严谨。为了避免自来水中的氯气,厨房会配备分离子净水器;切鱼生也有讲究,砧板必须勤洗,一有刀纹,即藏细菌;一种鱼配一把刀,根据纹理和厚度,切出来的有天渊之别;大米就更不用说了,日本大米是全球最贵,那是因为他们本着种人参一样的态度去培育。《寿司王子》里面的极品寿司,大师傅要拿着镊子一粒一粒挑选最晶莹饱满的大米。握饭团也是最难控制的一关,多一个动作,手指传递的温度就会影响寿司的质感。有经验的厨子,一个饭团中有多少粒米饭,每次握,都不会出差错。《大胃王神探》就是凭借这种细微的差别来甄别坏蛋。

日剧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对食物的敬惜,更重的是不断追求完美,渐渐变为己有的精神。像他们的拉面,从中国学去,当今已变成他们独特的食物。就连日剧也是如此,当初学的美剧,如今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并且在全亚洲广泛输出。文化输出是最难的,我们若想在这一块儿有长进,不妨多学习下日本。

上一篇:蒋雯丽魅力变色龙 下一篇:冯绍峰人生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