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获取直肠癌标本淋巴结数对病理分期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8-16 12:33:12

不同方法获取直肠癌标本淋巴结数对病理分期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标本获取的淋巴结数对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 82例直肠癌患者, 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41例。对照组在肉眼下以手获取淋巴结, 研究组应用脂肪清除技术获取淋巴结, 分析两组患者获取的淋巴结数对病理分期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淋巴结数量、淋巴结大小及转移数量、不同病理分期转移情况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直肠癌;标本获取;淋巴结数;病理分期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0.018

临床中直肠癌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近几年直肠癌具有越来越高的发病率。直肠癌在治疗时主要采取手术方法, 术后患者淋巴结有无转移情况对于预后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有研究资料表明, Ⅰ、Ⅱ期结直肠癌治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75%, Ⅲ期5年生存率只有45%~60%[1], 所以明确直肠癌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预后治疗评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82例直肠癌患者, 分析直肠癌标本获取的淋巴结数目对病理分期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82例直肠癌患者, 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1例。对照组中男23例, 女18例, 年龄35~74岁, 平均年龄(55.8±13.6)岁, 平均体质量指数(BMI) (23.5±1.3)kg/m2;研究组中男24例, 女17例, 年龄34~73岁, 平均年龄(55.0±12.1)岁, 平均BMI (23.0±1.5)kg/m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淋巴结获取方法:对直肠癌标本应用常规方法处理, 切开肠管, 以大头针对其实施固定, 然后以10%甲醛溶液对其过夜浸泡, 再获取淋巴结, 且对其予以描述。研究组患者淋巴结获取方法:在中尔马林中对淋巴结标本进行连续24 h浸泡, 然后应用90%乙醇溶液对其予以连续24 h的浸泡, 最后应用50%乙醚进行连续24 h浸泡。经预处理, 将淋巴结脂肪变性部位进行溶解, 获取标本, 仔细观察淋巴结数量, 对淋巴结标本予以严格病理检查, 分析记录淋巴结数量。

病理分期标准:应用HE染色、切片和石蜡包埋方法对患者直肠癌标本实施病理学检查, 按照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肿瘤浸润深度对患者病理分期结果予以判定。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检测到淋巴结565枚, 平均检测淋巴结13.8枚/例, 淋巴结直径3.3~12.0 mm, 平均直径(7.3±2.9)mm。研究组患者检测到淋巴结1307枚, 平均检测到淋巴结31.9枚/例, 直径0.7~12.2 mm, 平均直径(3.7±8.7)mm。两组淋巴结数目及大小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对照组患者61枚淋巴结转移, 平均1.5枚/例, 研究组发生119枚淋巴结转移, 2.9枚/例, 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目和大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结转移数目高于对照组, 不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直肠癌患者病理分期主要依据常规淋巴结检测作为基础进行分析, 以手进行触摸并用肉眼观察是目前淋巴结获取的一个常用方法, 但此检查方法并无较为理想的精确性及可信性。经临床研究可知, 与常规淋巴结获取方法进行比较, 脂肪清除技术获取淋巴结时患者淋巴结获取数量更多、更彻底, 淋巴结转移检出几率更高, 可以防止淋巴结出现遗漏现象。

在临床上直肠癌TNM分期时患者局部淋巴结有无出现转移对于研究具有明显临床意义[2]。当患者直肠癌处于Ⅰ、Ⅱ、Ⅲ期时, 局部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对于PTN分期是较为有效依据。特别是对Ⅱ、Ⅲ期患者进行区分时, 淋巴结是否出现转移与患者手术治疗方式是否具有规范性、术后获取淋巴结是否充分、病理检查是否准确详细均存在一定关系。确定淋巴结状态对于直肠癌内分期存在较为关键的作用, 患者直肠癌处于早期状态时往往说明其预后效果较为良好, 当患者直肠癌发展到Ⅱ期时其预后则出现较为明显差异性。对临床直肠癌患者病理分期予以检查时, 通过淋巴结常规检测, 常规方法以肉眼观察双手触摸获取淋巴结, 结果是否准确具有一定疑问[3]。在患者中有的小淋巴结应用常规方法实施检测过程中极易发生遗漏现象, 采用脂肪清除技术能够较为清晰的发现小淋巴结, 所以通常脂肪清除组获得淋巴结数量明显超过常规组, 而且脂肪清除组转移淋巴结数有持续上升现象, 脂肪清除组能够对机体淋巴结全部检出且准确判断患者身体客观情况。经本文研究可知, 研究组患者淋巴结检出数量、大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直肠癌标本获取的淋巴结数对病理分期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采用合理方法进行淋巴结数获取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建忠.Ⅲ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率的预后作用.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2(11):785.

[2] 赖东明.直肠癌淋巴结检出数对病理分期的影响.中华外科杂志, 2010, 8(11):452.

[3] 梁景琳.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获取数目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中山大学, 2010.

[收稿日期:2015-05-07]

上一篇: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下一篇:“有爱”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