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庭院设计对中国传统庭院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时间:2022-08-16 12:17:29

试论当代庭院设计对中国传统庭院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摘要:随着岁月的变迁,庭院景观从古展至今,它的概念和内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同年代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政治文化以及人的思想行为这些因素都赋予了“庭院”不同的意义。在这种环境下传统庭院一定会找到现代的生活脉动,就像它千百年来一样,融入每一个时代。传统基因与现代元素的重组,它既不是回到过去,也不是要步入异域,而是要明确与强化现代在世界现实层面上的历史投影,使传统与时代共生。

关键字:庭院空间 ,传统, 现代, 行为因素, 继承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along with years of change, the courtyard landscape from ancient developed so far,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already have great changes, Different s era background and social environment, the political culture and people's thoughts and behavior, these factors are given "courtyard" a different meaning. In this kind of environment traditional courtyard will find modern life pulse, like it in one thousand, as it is to come into every time. Traditional genes and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modern elements, it is not a return to the past, also not to enter a foreign land, but to clear and strengthen modern in the world at the level of historical reality projection, the traditional time and coexistence.

Key words: garden space, traditional, modern, behavioral factors,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前言:人们在逐渐适应由高架桥与高楼大厦所构成的城市形态的同时,也逐渐适应现代紧张的生活节奏与紧凑的生活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自然随之改变。为了能营造更宜人的生活环境,缓释人在现代都市中的巨大生活压力,人们迫切需要营造属于自己的庭院。然而庭院类型是传统生活方式的产物,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如何利用传统中的精髓——庭院文化来营造更宜人的现代生活环境,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虽然庭院的概念有所变化,但是始终不变的是庭院意境的营造。庭院意境就像庭院的魂,它不仅影响着庭院设计的品味还映射建筑与人的思想层次。当然,在当今社会生产力下,传统庭院文化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造园的民族形式或民族风格再要维持下去是办不到的也是不现实的。但是传统庭院空间的意境营造手段是值得借鉴的。学习的不是庭院形式,而是一种营造意境的手法与时空精神塑造。因此,正是基于这种目的,试图对传统庭院空间的形态构成与设计语言进行归纳与辨析,对传统庭院如何转换机制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做一尝试性的探讨。

在当代中国的建筑景观创作中,对庭院空间的运用进行了很多尝试,其中大部分有意识地提到与传统庭院的文脉关系。它们当中不乏成功的范例,也有一些与设计宗旨相去甚远。设计者希望人们能感受到传统的韵味,而使用者却往往感受不到。除了功能形式等外在因素,更深的误区是传统庭院中的空间意象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对意境的追求就更欠缺了。

中国庭院,作为东方庭院设计的一个主要代表的分支,源远流长的好、美就不用多说了,是介于人和自然之间的。中国庭院是植物基本上采取自然式,石材是叠石成山,但是中国的现代作品好的不多,为什么呢?某些庭院空间中因意象的缺失导致传统意境丧失殆尽。有的设计中,庭院成了仅仅满足采光通风的功能性天井,自无意境可言。大部分还丧失了传统庭院意境的重要源泉,就是主题性。传统庭院通过文化的引入引发人的联想,触动人的心灵,而不少现代庭院既无传统文化,也无现代文化的引入,缺乏使人伫足、倾听、畅想的主题。这些传统意象特征的匮乏,终于导致意境的丧失。某些现代庭院设计由传统庭院形式照搬而来,认为其意境也可随之而来,这种意境的照搬是不会成功的。意境是主客体的情景交融,是每一时代生活的艺术化,时代与生活都发生了变化,仅借用客体的形式,只能引发对遥远过去的回忆而不能与当代生活形成共鸣。没有分析传统庭院产生意境背后的意象构成或没有认清它们的关系,仅对诸如小中见大、曲径通幽等描述性的手法或是堆山叠石等形式要素加以继承,结果是月湖石泛滥,庭院空间琐碎不堪,局部的趣味代替了整体的考虑,所谓的传统意境也就被曲解了。

我们看到现在一些哪怕是开发商做的非常提倡的作品,也是以建筑在中国中式建筑上单索比较多,真正在园林上探索的比较少。中国会把石头有一个叠法,这样就可以代表山,这样的一个优秀传统在当代庭院设计里面很少有探索。在日本庭院设计中虽然庭院更加拘谨,但是因而控制的力度更强。庭院中的所有东西都是严格控制他的比例尺度,比如说灌木有多高,30公分高,它永远是在30公分高,植物也是一样,它不能让它长高。形状与大小都是在设计师的严格控制下,这样的一个形式,哪怕是自然生长的东西也是经过严格的挑选和控制的。它的庭院也是千年基本上维持原貌,但是日本通过了明治维新和新的运动之后,日本当代的景观设计是非常先进的,这就是因为他很多的庭院设计作品是加入了很多建筑的要素,是由建筑师创造的。里面与其说是庭院设计师,不如说是每一个东西都当做雕塑在创作。所以一谈当代庭院设计作品,谈东方往往在世界人的心目中首先想到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国。因为它不仅有传统,而且还走向了当代。

如果深入分析传统庭院的意境营造,首先要从传统庭院本体、文化内涵、文化的精神层面进行分析与理解。再次,了解不同时期社会的文化背景下的人的行为,以及在这种特定大环境下的庭院文化衍生。人的行为总是与文化相联系的,人的行为模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表现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因此,作为社会文化的精神层面所要探讨的必然是指导人的行为的一种制度、准则与思想,它不仅是指导活动者在庭园中的行为的内在因素,同时也是庭院的文化塑造所要继承与扬弃的传统守则。

那么,如何处理好继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呢?这就要求我们从庭院的“意象”入手分析。庭院意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在庭院空间中,各层次的形式构成要素,如建筑、构件、花木,都可被感知而形成“象”。庭院中生活的人,作为审美主体,他的情趣决定着审美意象中的“意”。在庭院要素的创新中,整体性依然是制约设计的首要原则。要素组合不像数学中的排列组合那样简单,而应在众多可能性中寻找那些和谐统一的组合方式。通过要素形式的变化、重构,达到要素层次传统与时代的共生,并找到传统与创新的平衡点。

在现代庭院设计中,往往我们要利用符合时代背景的元素,也就是利用新结构、新材料、新色彩来营造一个符合时代精神与人类审美的庭院景观。各种新结构的发展必然会给庭院空间形态带来全新的概念;再加上新材料的层出不穷,新的材料与传统并不矛盾,采用创造性手法可在传统基础上有新的感受。传统图案应该与当代文化相结合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性,而传统建筑对美、质的追求也应在当代庭院得以体现。利用空间、环境、结构、材料及光影的独特处理,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当代审美与传统意境的融汇。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各个地区基于文化取向的不同,在空间观念形成以及相关空间属性与内涵方面产生了不同的分支,而各种分支同时也代表了各个民族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正是在当前同化的步调上我们所忽视的文化继承的一个方面。所以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特征方面,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对于这个建筑空间体系较之其他体系更为熟悉,更重要的是在我们所了解的世界文化形态中,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不比西方文化的显得弱势,而且在中国文化的积淀上有着深厚哲学意义的那些传统思想模式在讲究个性发展的今天的也极具指导意义。

中国庭院的发展不在与对传统的模仿,也不在于对现代风格的过分追求;而在于如何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中,利用现在的技术手段创造出具有灵魂的庭院,也就是说不管时代怎样发展,唯一不能丢失的是庭院的魂。

参考文献:

[1]李允.华夏意匠.[M].香港: 龙田出版社, 1980.

[2]任军. 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庭院 [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3]林静娟.中国文人庭的再现.[J].台北:建筑师,1993.

上一篇: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 下一篇:省道303延安至吴起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