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归于放弃

时间:2022-08-16 11:44:03

摘 要:佛家四大经典故事通过四个爱情故事诠释了人世间的四种爱情境界,分别是觉醒之爱、顿悟之爱、不渝之爱和大爱无形。前三种爱向世人讲述的是在爱情中要懂得放弃,放弃不该拥有的才会拥有更好的,才会有更圆满的结果;最后一种爱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讲述了超越无限与有限的人生,它让人经历了人类感情的全域。

关键词:圆满;放弃;觉醒;顿悟;不渝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204-02

何谓“境界”?一般有三种解释,大概是指品位、审美意象和人的精神境界与心灵境界。美学中所讲的境界一般指最后一种,即人生的境界。佛经中有“境界”的概念,那是指心之所对、所知,接近西方哲学所说的“对象”[1]。流传于网络上的佛家四大经典爱情故事便体现了不同的四种爱情境界。何谓“爱情境界”?它包含于人生境界之中,又与佛经中的“境界”一脉相承。无论是何种境界,它均有自己的品位。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品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1]。虽然对爱情境界无统一的划分,但从美学的角度来讲,它必定有着不可混淆的阶层。不然何谓伟大与渺小、崇高与卑微之分,抑或大爱与小爱、灵魂之爱与肉体之爱。

一、前世谁埋了你——觉醒之爱

故事讲述的是一位书生与未婚妻约好某日结婚,结果在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于是书生一病不起。最后他被僧人所点化:他的未婚妻前世是一名在海边遇害的女子,他路过时曾给她披一件衣服掩盖尸体,而他未婚妻现在的丈夫却是将她掩埋之人,也就是她要用一生一世报答之人。于是书生觉醒病愈。

书生所付出的爱是一种觉醒之爱。何谓“觉醒”?通俗地讲就是“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觉醒之爱在这四种爱情境界中是最低一级的爱。因为书生的爱是短暂的,他懂得放弃。佛教里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与诸佛菩萨没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一颗“本来清净的心”,这颗本来清净的心,就是人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自身的主人公(佛教里叫“无相心体”)。佛教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让人们认识这个主人公,认清我们自己。这个本来面目,就是真实的自己,也叫“觉悟的彼岸”。正是因为这个“觉悟的彼岸”需要回转过来,才能认识清楚,所以,佛教里说“回头是岸”,在佛看来,觉悟的彼岸,并不在遥远的地方,而就在每个人的“当下”[2]。在觉醒与非觉醒之间我们喜欢赋予一个定义为“固执”。那是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中默认为需要“觉醒”的一定是不好的事。这就像是固执与执着的区别一样:如果方向错了,还一味地坚持下去,那叫固执;如果方向是正确的,坚持到最后成功了,我们会叫它执着。觉醒之所以体现出美,是因为它所涉猎的方向被默认为是不正确的,当放弃了固执,美也就体现出来了。

二、蛛儿与芝草——顿悟之爱

故事讲述的是一只蜘蛛经过一千多年的修炼有了佛性,于是佛祖问她:“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她回答:“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又过了一千年佛祖问她同样的问题,她也给了同样的回答。然后又过了一千年,佛祖问题依旧,她的答案也依旧。于是佛祖决定带她到人间走一趟。她化身成一个富家小姐,名叫蛛儿。在拜佛之时她爱上了甘鹿,但甘鹿并不爱她。并且皇上下诏命新科状元甘鹿与长风公主完婚,蛛儿与太子芝草完婚。从此蛛儿不吃不喝,危在旦夕。于是太子芝草向她诉说了他对她一见钟情。这时佛祖出现了并对蛛儿说:“甘露(甘鹿)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得将他带走。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头看过它。蜘蛛,我再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蛛儿最后顿悟了“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顿悟之爱在这四种爱情境界中处于第二级,它比觉醒之爱更能深入人心。蛛儿就像是一个不懂珍惜的人,但这故事终究不是一个悲剧,当蛛儿顿悟之时,芝草还在。在蛛儿与芝草的故事中却蕴含着无限美的意境。首先是灵魂美。屠格涅夫曾说过:“爱必死,比死所带来的恐惧还更强有力。因为有爱,只因为有爱,生命才能支撑住,才能进行。”[3]两位主人公全部都曾因为爱而要轻生,但最后又都是因为爱而获得重生。其次是空灵的美感。最后的结局告诫人们“永恒就在当下”。当他们不再忧伤,不再伤痛,而是一种平静与安逸之时,就会得到一种解脱感和满足感。当顿悟了生命的意义之时也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了。

三、千年等待——不渝之爱

一个少女在人群中遇见了自己深爱的男人,她为了能再次与他相见,每日晨昏礼佛祈祷。终于感动了佛祖,佛祖答应了她要与他相见以及抚摸他一下的要求,只是女孩前后一共要修炼一千年,女孩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一千年修炼完满之时,却也没能换来男子的爱恋。于是女孩决定放弃之时,佛祖却告诉她,有个男孩子为了看她一眼已经修炼了两千年。

这个故事的最后没有一个明确的结局。但是那种圆满之美却在冥冥之中渗透心肺。这个女孩最后选择了放弃修炼,不是代表她不爱那个如同风一样的男子。而是她明白了再修炼下去也是没有结果的。这是一种理性的,但其实更是一种矢志不渝的爱。这种矢志不渝也表现在了另一个男主人公的身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矢志不渝的爱超越了前两种的觉醒之爱与顿悟之爱,但同时也略有超脱与现实的意味。其实,爱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美的意象。真正意义上的爱应该是让人们在心灵上和灵魂上都达到了一种愉悦的享受。否则,那只是一场悲剧。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悲剧,正如辞典里没有诗,采石场里没有雕塑作品一样[4]。这种执着于千年的不渝之爱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它更是一种崇高之爱。崇高的意象世界的核心意蕴是追求无限。对于任何一个崇高的意象世界来说,它本身必定不是“无限”,而是一个有限的意象[1]。佛教里所说的“解脱”是一种“即世而超然,超然而即世”的人生智慧,也可以说是“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并不是要求人们放弃,而是不执著于一端,而时刻保持清醒和反观自身。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智慧解脱[5]。当她独身遣返之时却有另外一位为她修炼两千年的男子等她,这正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吧。同时她的爱也是一种空灵之爱。因为当她觉悟之后那种没有忧伤的解脱感正是对人生中无限与有限的最好领悟。禅宗启示人们一种新的觉悟就是超越有限和无限,瞬间和永恒的对立,把永恒引到当下、瞬间,要人们从当下、瞬间去体验永恒[1]。

上一篇:仪式与社会分化 下一篇:陈夏红:我是一名法律人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