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考为名

时间:2022-08-16 10:04:11

以思考为名

作为一个古老的欧洲国家,英国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在其大量高水准的文学、戏剧、电影、电视剧作品当中。英国的戏剧传统对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影响有多么之大、多么之深远,看看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就知道了。能作为一国文化之大统、代表本国展现给世界人民,可想而知,戏剧在英国历史上、人民生活中的角色有多重要。正因如此,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导演丹尼·博伊尔说:“我的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莎士比亚的戏剧《暴风雨》。”而整个开幕式,他几乎就是用“戏剧”构成了一幅独特的英国文化地图。

如果有人觉得丹导在伦敦奥运会“画的地图”还无法真切体会到在大不列颠亲身感受的戏剧之魅,那就让我们一起聊聊你知道或还未知的英国戏剧实况。“别害怕,在岛上虽然人声鼎沸,但,在这里,可自由畅谈。”

一、英国戏剧变迁——与时代共舞

英国戏剧与西方其他的古老大国如法国、意大利一样,最早也来源于教堂、教会的某种仪式表演。随着世俗化的进程的发展,逐步摆脱教会影响和宗教色彩,从礼拜剧到奇迹剧,然后至道德剧,再行进之插剧,经过了不断演变后,于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鼎盛。

作为古老欧洲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它的舰队曾一度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建立欧亚北北美洲海上殖民霸权,向世界展示着这个伟大帝国的皇威和强大。虽然经历了衰落,但流转于教会、皇室上流社会和城小镇平民的戏剧气息,像它的工业革命始终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一样,始终活跃在文艺发展进程的舞台上,随着上流社会的高贵典雅到普罗大众的生活点缀流转出“传统——叛逆——传承——发展”的进化之路。

英国戏剧的传统,或许就是它的保留和传承,而它传承的过程,实际上却反映了时代演变。古老欧洲的最大势力是教皇,教会是人民信仰依赖之所,戏剧发展的土壤就从教会开始,工业的发展,刺激了文化活动的丰富,皇权为获取支持而顺应民意,又加速了戏剧的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受经济复苏的影响,戏剧再次走向人民生活,从国立剧院到私人剧院、从贵族化的VIP私人包房到大广场的廉价票,话剧是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出现。英国戏剧,似乎总能找到和时代结合的方式传承下来。溜达一圈,英国戏剧以最英明的方式随着时代前行,从草根跑到皇室贵族玩一圈再回到平民大众,然后自由穿越,延伸至世界各地。

二、 英国戏剧“大咖” ——莎士比亚

别说是英国戏剧,只要与戏剧沾一点儿边,就不能不提及这个来自英国小镇、没有上过大学却成为戏剧“大咖”的头号人物——莎士比亚。他不但是英国文学界的最重量级人物,还是世界级的“金牌剧作家、诗人”。因为,他拥有几个世纪以来任何人都无法企及、无以复加的特质:

(一)英国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二)他是世界戏剧爱好者都尊敬的 “莎翁”。除了被同行尊崇,他的经历还为电影界贡献了一部获第78界奥斯卡多项提名的电影《莎翁情史》;

(三)性取向问题扑朔迷离。虽结婚生子,但是在其著名的十四行诗系列作品中,很多章节表露出同性恋的痕迹,被誉为“爱、、生殖、死亡和时间的本性的深刻思索”,这个历史迷案倒也成就了一大批文学批评家的研究领域。

(四)其很多作品是“不朽”的级别。莎士比亚一生写了据说共计三十七部戏剧,包括历史剧、喜剧和悲剧,著名的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威尼斯商人》等。

(五)神秘的人生经历。除了作品,他在世时却没有留下任何信件、日记、手稿,同时代的人对其也廖无记载,“莎士比亚”这个名字是真名还是化名,现今都无从考证。

(六)除了联合国以外,只有他的故居能光明正大的悬挂那么多国旗。 在他的故居,已竖起了近200多个国家的国旗,每一面都代表一个国家翻译了他的作品。

(七)莎士比亚是有史以来词汇量最多的作家,至今没有人能超过他。

(八)对他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学问,叫做 “莎学”。

(九)死去的日子和出生日同月同日——4月23日,生的平淡,死却传奇。

如果谁能符合以上一半条件,我估计也能入个准大咖级别了,不用吆喝、不用打折,自然会被强大的传媒所发掘;如果以上条件都符合,那也就只有非莎士比亚莫属,他就是为戏剧而生的,不但是英国的大咖,更是世界的戏剧大咖。

三、英国剧院——有地界无国界

据说英国的剧院比便利店还多。虽然是不完全统计,但是,到过伦敦旅游的人一定知道,英国的剧院数量之多绝对不是“逗你玩儿”。根据伦敦旅游局的统计,剧院是游客游览伦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游客必去的剧院圣地,自然是与纽约百老汇(Broadway)齐名的世界两大戏剧中心之一的“伦敦西区(London's West End)”了。伦敦共有剧院100个左右,而仅西区就集中了40多个,而且还是密集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对于地大物博的中国观众而言,这是代表英国戏剧界的地方。伦敦西区虽然几经战火洗礼,但这些剧院经过修葺新建之后,在今天的英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传播和经济增收的双重功效。在这里,每天都能看到各大剧院上演着从音乐剧、话剧、歌剧、芭蕾舞和现代舞到木偶剧、儿童剧等各种剧目。

剧院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演出的剧目有多么经典、多么受市场欢迎上,剧院的装修能否给人带来文化冲击力、座位舒服不舒服、观剧环境是传统雅致还是个性都直接影响着观众的感官体验。在英国,无论什么样的观众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剧目和喜欢的剧院类型。

四、英国戏剧——就要“幽你一默”

坐落于泰晤士河边古堡式的伦敦塔、镶嵌着旧式大钟的英国议会大厦、一座座墙壁灰暗、有着古老屋顶的基督教堂,这些无处不在的传统气息萦绕出英国戏剧的传统氛围;去英国最古老的剧院,位于伦敦西区的特鲁街剧院观看一场古典音乐剧,除了狠狠的呼吸着那穿越时空感的文艺复兴的气味,顺便偷瞄一下:剧场里到底有多少英国的绅士淑女们的精心打扮穿着让我们感觉如果自己要是穿着T恤、踩着人字拖进去看戏,还应该顺便带把铲子挖个坑,好把自己藏得不让人注意一点,才有脸儿待下去。问题在于,有这空想的当口,或许剧院的门卫人员已经以衣冠不整的名义将你拦在了剧场之外而不得入内,这就是英国保留下来传统观剧的规则。那么,英国就真的只有保守的一面吗?

英国,既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又是一个保留封建皇室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既给人以传统、严肃和保守的形象气质,又出产过让世界轰动的“朋克文化”、一位时装界“朋克之母”、一支影响世界的著名摇滚乐队——beatles披头士乐队、一个摇滚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约翰·温斯顿·列侬(John Winston Lennon)。忽然发现,英国戏剧一路走来深受其祖国双重文化的影响,其实从未脱离过传统,也从未脱离过潮流。当戏剧从草根逐步进入皇室贵族上流社会的活动圈子,它便如树根吸收营养一般,牢牢融入到了时尚潮流的前沿,无论是对戏服制作的精良要求,还是对观众的入场着装规范,英国戏剧的传统与时尚始终如英国的文化和英国人的性格一样:看似对立,实质和谐统一着。就像他们最注重一个人是否幽默一样,英国戏剧的传统和时尚将世界人民幽了一默。如果你还是简单的想当然去认为,那么,你将无法感受这幽默背后的意义,就像你无法理解这个国家的矛盾为何能和谐发展前行那般。

莎士比亚的经典名言中有一句世人皆知: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许,引用到英国戏剧,可以变为:传统还是时尚,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上一篇:浅谈王骥德《曲律》的戏剧理论 下一篇:戏曲改革对其服饰可舞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