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人间的天堂

时间:2022-08-16 09:37:04

想要远离城市的喧嚣,去束河古镇,空灵悠远、宁静祥和,听风赏月,把酒当歌,浪漫之情是溢于言表的。束河位于丽江城北,沿柏油马路向雪山方向行驶,约五公里处左转,便可以见到一个古老的明清建筑群的村落,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又名龙泉村。

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到过此地,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 “十和”即今束河之古称。可见,早在明代,这里已是丽江的重要集镇了。

走进七月束河,这里被雨雾笼罩在淡淡的诗意中,浸濡着远山,小桥下流水浅浅,你可以清醒的知道自己正在被迷惑着,却又不愿从迷惑中清醒过来。与大研镇一样,这里也是家家小桥、户户流水。不同的是,束河的水更加清澈纯净,如同流淌的镜子,一蓬蓬水草在水中轻盈漂荡,令人心醉神迷。 束河的水源有两处,一是九鼎龙潭的泉水,一是玉龙雪山流淌下来的溪水,溪水奔腾激越,泉水幽深宁静,分道扬镳,互不干扰。

纳西人崇尚自然,爱护环境,对水更是格外珍惜,无论是大研还是束河,都有不少“三眼井”:三口井台阶式地一字排下,第一口井饮用,第二口井洗菜,第三口井洗衣。在饮用的井边,有水杯或碗,供路人使用。

古镇的河道纵横如织,环环相扣。河水自西向东,悠然而行。轻轻踏着被河水及雨水冲刷得斑斓异彩鉴可照人的石板路,在恍如隔世的古镇中穿行,越往古城的深处走,越感觉到她的呼吸清澈而空灵,一如远山在轻轻呼唤静静延伸的小巷。石壁上的青苔、河底的水草透出诱人的绿,可以把手放入清凉的水中与快乐的水草握手,享受着阡陌的清流;可以看着路旁的一头老牛,静卧在阳光下有滋有味地反刍;可以看着古朴的村民在翠绿的菜地间劳作,沾满水珠的菜叶在逆光中闪闪发光;可以听见山边的古树在风中喘息,鸟儿在树叶间鸣唱;可以看到穿着纳西民服的老妈妈在四方街欢乐的人群中快乐的“打跳”,皱皱的脸上写满动人故事。

闭上眼,拥抱这浮嚣中的宁静,感受林涛鸟鸣了然超凡的闲适。世俗远了,天地近了。

龙泉山下古树参天,一道好水积成九鼎龙潭,潭水清澈晶莹,水草曼舞,游鱼逍遥,玉龙雪山倒映其中,清姿傲岸,意境无穷。潭中的鱼儿是游人最喜欢的景致,不知多少游人看了才能领悟了那句禅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我喜欢这里,尤爱居住邻水的一家客栈。翠竹绿树点缀着轻灵的花朵簇拥着客栈,躺在阳光灿烂的院子里,点一杯浮着水果香的清茶,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浴,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做“一日平安一日福,一日无事一日仙”。时间,已经变得不再重要。看身旁的水流潺潺,品着茶香淡淡,袅袅轻雾在心里弥散,当思绪开始摇曳,当眼神开始慵懒,感觉自己已经成了风景中的风景,传说里幸福的主角,可以清新浪漫,也可以深情无限。一切仿佛是在梦中,一切其实在现实中。

梦与现实如此般重合在这里。在这里,可以很容易的感染到各种情绪,悠然的,喧嚣的,或是静谧的。

九鼎龙潭上端有一座寺庙,名叫“三圣宫”,西殿供奉观音,北楼供奉龙王,南楼供奉皮匠祖师孙膑。东楼楼基直接入水,三面都有回廊,供游人凭栏远眺。在这里,远近风光尽收眼底,田畴润绿,炊烟袅袅,鸡犬争鸣,生机勃勃,一派田园牧歌,无限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尤其是月明之夜,登楼赏月最有风味,文人墨客每每对月吟诗作画,传为佳话。

“”前的龙门寺就建立在九鼎龙潭之上,又名龙泉寺,其东楼高耸,犹如王之涣笔下的鹳雀楼,“手可摘星辰”,居高临下,可以鸟瞰束河全景,于是,登楼望月成为当地人夜间休闲的一大雅趣。诗人独上高楼,心事寂寞,香烟盘旋,袅袅飘逝,更增添了诗人怀念友人,寂寥无边的心境。当地纳西族诗人和志敏(1879-1959),字学英,号藤宇,是清朝末年的秀才,出生在束河的书香世家,他就曾经在这里写下了他的《龙门寺眺望》: 山门寂寞带秋寒,放眼犹观独倚栏。 诗客迢遥千里外,篆烟缥缈一炉檀。 汀芦绕水浅深白,枫树含霜疏密丹。 天地相连无障碍,澄心印证照澄潭。 后人归纳束河八景中的“龙门望月”就是源于此。如今,倘佯于龙泉之畔,漫步于束河古街,总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

丽江束河古镇,就是如此一个特别美丽的地方,她那特有的气息可以让人放下一切,尽情享受懒惰。那时我在想,不如长做古镇人,天天呆望古镇,顺便老死这里,是怎样的一种幸福。

丽江束河古镇,遗落人间的天堂……

上一篇:马蹄莲一样的女人 下一篇:“吃”是中国人的普遍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