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16 08:11:59

明目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明目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住院治疗的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明目汤加西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明目汤;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中西医结合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3-0268-02 中图分类号:R 777.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3.008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是俗称“红眼病”,中医称“天行赤眼”,具有起病急、传染性强的特点,表现为流泪、异物感、灼热刺痒、疼痛难忍,重者甚至导致失明,同时由于该病极易引起流行扩散,严重危害患者及公共卫生安全,因此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并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诊疗的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疗标准》:①白睛红赤,或见白睛溢血呈点、片状,眼睑红肿,黑睛可见星翳;耳前或颌下可扪及脊核。②眼沙涩,灼痛,畏光流泪,甚至热泪如汤,眵多胶结。③起病迅速,邻里相传,易成流行。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0~71岁,平均(32.24±2.20)岁;病程3~25 d,平均(5.20±1.10)d。对照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2~70岁,平均(32.45±2.15)岁;病程4~28 d,平均(5.25±1.14)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均给予0.25%氯霉素眼药水,或0.1%利福平眼药水和0.1%阿昔洛韦眼药水,或4%吗啉胍眼药水交替滴眼,每30~60 min一次;睡时用0.5%四环素眼膏和3%阿昔洛韦眼膏涂眼一次。对分泌物多的患者,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每天冲洗2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明目汤治疗,方剂组成如下:密蒙花、僵蚕、蝉蜕、鱼腥草、石决明各15 g,木贼、夏枯草、、桑叶、车前子、刺蒺藜、羌活各12 g,薄荷10 g(另包,后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副作用。

3.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评定疗效。治愈:白睛红赤消退,症状消失,黑睛荧光素染色阴性;好转:白睛红赤减轻,黑睛荧光素染色减少;未愈:症状未减,诸症同前,或出现并发病。

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结果

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37,P

2.两组患者各治愈时间段比较 观察组治愈时间

3. 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讨论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可散发或流行于学校、幼儿园、家庭或其他集体场所,具有起病急、传染性强的特点。患者往往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表现为流泪、异物感、灼热刺痒、疼痛难忍;检查多有双眼睑红肿,睑结膜明显充血,表面粗糙;眼眵分泌物多而黏稠,呈淡黄色;球结膜高度充血伴轻度水肿,并见大小不等之斑点状出血;角膜附有脓性分泌物,失去正常光泽;同时多伴有脉浮数有力,舌红,苔微黄等征象[2]。由于该病传染性强,故有效诊治、防治疾病扩散流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西医治疗方法不多且欠佳,而祖国医学在治疗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明目汤联合西医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苏忠英,张培珍.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天行赤眼136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7,18(5):29-30.

[2]李爱萍.天行赤眼的辨证施护[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2):176-177.

[3]范大菁.密蒙花散加减方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4):255.

[4]陈旭红,韦企平.天行赤眼中的卫气营血辨证[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l(1):29-30.

(收稿日期:2010-03-31 修回日期:2010-05-11)

(编辑:潘明志 英文审校:钟京梓)

上一篇:高频超声在闭合性肌腱损伤诊断中的实用价值 下一篇:全血细胞减少症152例病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