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干货:给孩子喂药的技巧

时间:2022-08-16 07:19:09

育儿干货:给孩子喂药的技巧

张思莱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新生儿专业、儿童保健、儿童疾病治疗以及儿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在婴幼儿早期教育及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研究。著有《张思莱育儿手记》上册孕、产、0~1岁和1~4岁下册、《张思莱育儿微访谈:爸爸妈妈最想知道的事(健康分册)》《张思莱育儿微访谈:爸爸妈妈最想知道的事(养育分册)》《张思莱谈育儿那点事儿:专家解惑0~6岁育儿难题》。

口服喂药是治疗疾病的第一选择。但是由于宝宝年龄小,药物或多或少带有苦味或者其他宝宝不喜欢的味道,对于偏好甜味的宝宝来说,这些异味的药物确实不受欢迎,甚至拒绝、反抗,因此造成不少的宝宝喂药困难,使得疾病不能很快地进行治疗,往往贻误病情,对此妈妈颇感头痛或无奈。

喂药时间的安排

喂药的时间要严格遵照医嘱或者药品说明书的使用时间。每种药物进入体内后,绝大多数借助血液到达作用部位或受体部位,并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达到治疗效果。所以对于使用的每一种药物,医生都会明确告诉你口服药物的时间,才能保证药物在血液中有效的治疗浓度,达到治疗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抗生素,要严格遵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服用,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这样才能制约或杀灭细菌,控制病情的发展。

例如,医生告诉家长,此药需要每日吃3次、每次1片。往往家长多是早晨给孩子吃1次,中午吃1次,晚上吃1次。这种吃法就是错误的,它不能保证药物在血液中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因为在夜间血药浓度可能下降到很低水平,而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正确的口服时间应该是间隔8小时吃1次,可以早8点、下午4点、夜间12点各口服1次。每日2次用药指的是间隔12小时口服1次,每日3次用药指的是间隔8小时口服1次,每日4次用药指的是间隔6小时口服1次,这样才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控制病情发展,直至痊愈。

另外,需要注意药物是饭前(饭前15~30分钟)服用还是饭时、饭后服用。

喂药前的准备工作

给宝宝喂药需要选择合适的器皿、工具,对于新生儿或者小婴儿可以使用滴管;1岁左右的孩子可以选择汤匙、带有刻度的小量杯、长把饭勺或者压舌板;如果吃的是药片还需要准备研碎药物用的小药钵。为了减轻孩子对于苦味或者其他异味的刺激,家长可以准备白砂糖,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准备一些小的水果糖块。针对自己孩子的情况,也可以使用去掉针头的注射器。还需要搅动药物的筷子1根、白开水1杯、大毛巾1块、围嘴1条,以上物品均要经过消毒后方可使用。

给宝宝喂药的基本步骤

首先要让孩子选择半坐位姿势,轻轻把住孩子的四肢,固定住头部,以防喂药时呛着孩子或者误吸入气管。

对于1岁之内的小婴儿使用小滴管喂药最适宜。喂药前围上围嘴,旁边预备好毛巾,将小滴管吸进药(可以混入少许白糖)后伸进孩子的嘴里,将滴管嘴放在孩子一侧颊黏膜和牙龈之间,将药少量挤进,待孩子吞咽后再继续喂下一口,吃完药后再喂上几口水,用毛巾给孩子擦干净嘴角,然后亲亲和夸奖孩子。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先做好动员工作,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吃药,吃药后病就会好得快一些,才能有力气玩。对于明白事理、比较合作的孩子可以围上围嘴直接使用汤勺喂药,喂完药后让孩子喝几口清水,用毛巾擦干净嘴角,给一块糖来解除孩子口腔中的异味,也表示你对孩子好的行为的一种奖励,告诉孩子“今天你吃药表现得非常好,妈妈非常高兴”。亲一亲你的孩子,将孩子这个好的行为巩固下来。对于不合作的孩子,大人可抱着孩子,采取半坐位,围上围嘴,将孩子的两条腿夹在大人的两腿之间,孩子的一条胳膊放在大人的身后,大人一只手固定住孩子另一条胳膊,大人另一条胳膊固定住孩子的头部;另一位家长用长把饭勺或者压舌板轻轻压住孩子的舌头的中部,用汤勺或者去掉针头的注射器将药液滴进孩子的颊黏膜和牙龈交界之处,让药物慢慢流进;压舌板或者勺先不要取出,待孩子咽后可以放松一下,然后继续压下舌头喂药,直至全部喂完,然后让孩子喝几口清水,还可以给孩子一块糖,告诉他这样可以减少药物的异味,减少孩子对吃药的恐惧感。但是说服工作还是要进行的,孩子只要有一点儿进步就要进行表扬,将孩子进步的行为巩固下来,直到能够自己主动吃药。

喂药的注意事项

平时家长要做好教育工作,不要利用吃药、打针、去医院恐吓孩子,造成孩子对一些医疗行为的恐惧感;要告诉孩子生病后就需要吃药、接受医生的治疗,这样疾病才能很快痊愈。

吃药前一定要核对药物名称、药物剂量、使用说明、有无禁忌、是否在保质期内,准确无误后方可喂孩子。如果是液态制剂,一定要摇匀后再吃;药片研碎后倒入少许水,调成混悬状备用。吃完药后注意如何保存,防止由于保存不当引起药物变质。

喂药时不要采取撬嘴、捏紧鼻孔等方式强行灌药,这样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感,而且孩子挣扎后很容易呛着孩子引起误吸。尤其是一些油类的药物更要慎重,防止呛后引起吸入性肺炎。

不要在孩子张口说话或者大哭时突然喂药,这样很容易随着孩子的吸气而将药物误吸入气管。

药物不能与果汁、牛奶、豆浆、饭菜等食物同服,除非有特殊需要。因为药物与食物同食很容易引起药物与食物间的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的药效。

家长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同时也要给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当孩子看到榜样被奖赏的行为时,会增加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反之,当孩子看到榜样被惩罚的行为时,就会抑制产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小儿药物剂量的计算目前采取两种计算方法

・按小儿体重计算

婴儿6月龄前体重估计:月龄×0.6+3(千克)或者出生时体重(克)+月龄×700克

7~12月龄体重估计:月龄×0.5+3.6(千克)或者6000克+月龄×250克

1岁以上体重估计:年龄×2+[ 7(千克)或者+8(千克)]

药物剂量(每日或者每次)=药物/千克×估计的体重(千克)

・按体表面积计算

此法被认为相对准确、科学性强,但是新生儿不适合使用体表面积计算药量。对于婴幼儿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出体表面积:

体表面积(平方米)=0.035(平方米/千克)×体重(千克)+0.1(平方米)(此公式仅限于体重在30千克以下者)

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成人体表面积(1.73平方米)

上一篇:男女BB私密处清洗要点 下一篇:国际化背景下的跨文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