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时间:2022-08-16 05:22:11

宜君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

摘要 阐述了宜君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指出了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宜君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实际情况,从防控措施、防控体系建设、森林自御能力建设、防治机制建设等方面情况提出了具体、切实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防控对策;陕西宜君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165-02

1 宜君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

宜君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十分严重。特别是近10多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天保”、“三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及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经济林基地的建设,有害生物的种类逐渐增多,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该县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子之一。据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宜君县已鉴定常见的害虫有 178种、病害14种、鼠(兔)害2种、有害植物8种,其中造成危害的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有15种,年均发生面积4 000 hm2左右,占森林资源面积(10.95万hm2)的3.65%,年均成灾面积266.67 hm2,年均成灾率为2.44‰左右。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发生面积每年均呈上升趋势,对造林绿化、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已造成较大影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种类主要以杨树天牛类、中华鼢鼠、红脂大小蠹、草兔、松梢螟(球果螟)、核桃叶甲、核桃举肢蛾等林业有害生物为主。

(1)松树发生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为红脂大小蠹、松梢螟(球果螟)。松梢螟(球果螟)为本土害虫,年均发生面积500 hm2左右,主要发生在十至三十年生油松中幼龄林内。在大面积纯林、生长不良、郁闭度低的油松幼林中发生尤为严重。发生点多面广,部分发生地由于虫口密度大,已造成小面积的成灾危害,并对油松正常生长造成严重影响。红脂大小蠹为入侵宜君县的外来危险性害虫,自2004年传入宜君县以来,在4个国有林场油松林区均有发生,每年发生面积666.67 hm2左右,有虫株率为3%~5%,为轻度危害。主要发生点分布在公路边、农田边、火烧迹地、林区人为活动频繁区、抚育过和人为破坏过的中幼龄油松林区域。年年采取全面的综合防治,已基本得到控制。为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保护林业资源和生态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全县油松资源安全仍存在极大威胁。

(2)核桃发生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为核桃举肢蛾、小吉丁虫、叶部害虫和核桃溃疡病等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约800 hm2,主要发生在哭泉、棋盘、太安、城关等核桃主产区。

(3)杨树有害生物为以黄斑星天牛为主的杨树蛀干及叶部害虫。年均发生面积186.67 hm2左右。主要发生在城关镇、太安镇、彭镇、西村等乡镇近年来栽植的速生杨丰产林基地、铜黄高速路宽幅林带及乡镇道路沿线杨树绿化带区域。

(4)中华鼢鼠年均发生面积约为786.67 hm2,主要分布在云梦、棋盘、太安、城关、哭泉、尧生等乡镇近10年多来实施的退耕还林、三北四期、三北五期及天保工程项目区和核桃栽植区域内。

(5)草兔年均发生面积约为653.33 hm2,主要分布在云梦、棋盘、太安、城关、哭泉、尧生等乡镇的退耕还林、三北四期、三北五期及天保工程项目区未成林地及部分幼林地内。

2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原因分析

(1)随着人流、物流及林业生产活动交往的日趋频繁,检验检疫难度加大,病虫害检疫工作开展薄弱,导致外来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入侵风险增加,为害虫的繁殖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被害面积有可能随之扩大,新的害虫种类可能不断增多。

(2)缺少防范有害生物的造林设计。工程造林一般规模较大,在进行造林设计时,应该考虑到林木病虫害的发生与管理。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三北及天保工程等林业生态工程的启动,纯林面积大幅度增加,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通道绿化工程,营造了大面积纯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较差,生态体系脆弱,客观上为有害生物的发生、扩散、暴发流行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一旦发生病虫害极易传播蔓延[1-2]。

(3)林权改革给病虫害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由于林农个体防治意识和防治能力的差距,就出现了重造轻管、重栽轻防、你防我不防和等靠现象。由于有的林农缺乏防治有害生物的主动性,病虫害发生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造成灾情加重和疫情扩散;另外林农选购苗木和处置林产品更加自主,检疫监管难度加大,疫情人为传播几率增加;更有一些林农产生了麻痹思想,导致大面积发生后再进行防治,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就会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威胁生态安全,影响农民增收。

(4)缺乏行之有效的综合科学防治技术。枝干害虫活动隐蔽,轻度发生或小面积发生时不易被发现,监测难度大且缺乏准确性,给早期防治带来了困难,多年来没有找到一种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虽然一直在治理,但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致使枝干病虫害小灾常常有,小灾酿大灾。

(5)社会公众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主动检疫意识薄弱,林农和林木经营者自觉防治、依法防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严格检疫执法和群防群治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基础薄弱。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事业的重要性和认识程度不够,森防体系建设滞后,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基层组织机构不完善,资金不足,森防队伍不稳定,森防网络化管理缺乏等,导致林业有害生物猖獗,制约了全县森防检疫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3-7]。

(2)重造轻管、重治轻防的现象比较普遍,还不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到林业生产全过程,在采种、育苗、造林、抚育等环节缺乏预防措施,导致森林林分质量不高,引发有害生物的发生。

(3)发生面积逐步增加,防治难度大。由于人工造林尤其是纯林面积的增加,导致病虫害加剧。面对这一严重态势,宜君县严格按照森防目标管理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发生面积逐年减少。近几年,由于连续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发生面积又有所上升,受客观因素影响,防治难度加大[3-7]。

(4)成灾病虫种类增多,损失严重。目前,全县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达15种左右,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病虫害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全县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万元,对生态、社会效益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3-7]。

(5)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2004年危险性害虫红脂大小蠹侵入宜君县,经控制后虽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宜君县是国际性检疫害虫松材线虫病的适生区,一旦侵入,很可能使宜君县大面积的油松林在短期内毁灭[3-7]。

4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

树立森林健康的理念,防治工作遵循“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坚持“谁管理、谁组织、谁负责”和“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以持续控灾、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为目标,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营林技术为基础,合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加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力度,逐步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大力提倡和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调控作用,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建立起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要求、技术先进、管理高效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确保宜君县林业生产的健康协调发展。当前及今后防控工作应着手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加快防治体系建设。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应急反应机制,改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发展环境,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建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通讯员工作制度和重要信息制度,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与林业有害生物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技术,加快实用技术和法律普及,提高全社会森防意识。树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典范,以带动、引导他人。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和队伍,促进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3-7]。

(2)突出生态控制,提高林分自身健康水平。在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等各个环节实行规范化管理,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预防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造林过程中,要突出强调混交造林的比重,强调造林树种的多样性,以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达到生态平衡。合理抚育间伐现有纯林,提高林分自身的抵抗能力[3-7]。

(3)加快防治机制建设。对森林进行分类经营,建立公益林有害生物的预防和重大危险性病虫的治理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有害生物的防治以经营者投入为主、各级政府补贴为辅的投入机制[3-7],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防灾减灾计划,对以油松为代表的生态效益为主的公益林有害生物,走政府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联防联治;对以杨树、刺槐、核桃等为代表的经济效益为主的商品林有害生物,走市场主导型防治之路,实行群防群治。

(4)建立林业有害生物合同制管理制度。对国家投资建设的公益林及绿地,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做到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建立完善的森林病虫调查联系报告制度,严格执行“限期防治通知书制度”,对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单位及时下达限期防治通知书,依法督促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3-7]。

(5)做好科学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在当地的特征特性及综防技术的研究,总结并推广有效地预防和综合防治措施。开展对林业有害生物适时监测、检疫、诊断、预警、预报的应用技术的研究,同时积极开展当地区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等[3-7]。

(6)实施工程除治。一是生物除治:运用白僵菌等生物农药,施放生物肥料;保护和培养鸟类、寄生蜂等天敌。二是化学药剂除治: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同时开展生物控制和信息素控制,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化学药剂。三是人工防治措施:对于刚刚传入、尚未大面积扩散的入侵物种采用人工防除(人为捕捉、诱杀、清理),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清除有害生物。四是综合治理:融合各项技术,实行优势互补,达到综合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五是信息素除治:利用林业有害生物的趋光性、趋化性等趋性,采用黑光灯、无公害的甜性和酸性物质进行引诱剂诱杀[3-10]。

5 参考文献

[1] 马爱国.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 马爱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3] 赵永华,肖正利.远安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现状及防控对策[J].绿色科技,2011(8):124-126.

[4] 马立国,祁敏.浅谈我省森林病虫害工作的防治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8):128.

[5] 何慧婵.关于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策及措施[J].民营科技,2008(12):135-136.

[6] 袁晓庚,刘伟各.浅谈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97.

[7] 何国印.浅谈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价值工程,2010(1):59.

[8] 李玉萍.浅议营林技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先导,2013(17):308.

[9] 刘朝霞.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途径[J].内蒙古林业,2013(5):13.

[10] 马世芳,商艳君.七星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对策及措施[J].大科技,2013(10):254-255.

上一篇: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下一篇:庆元县乡土野生绿化树种种质资源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