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时间:2022-08-16 04:56:25

抓好数学课堂教学 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简捷途径。抓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应从实际出发,设计“合情合理”的教学方案、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加强学法指导和教学反馈等四方面做起,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 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简捷途径。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比较丰富的数学知识,早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心的热门话题。根据本人多年执教数学的实践经验,可从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法指导和教学反馈等四方面做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设计“合情合理”的教学方案

一堂“优质课”,好的教学方案是良好的开端,合情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案会成为关键,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营造适合学生学情的良好学习氛围,进而客观科学的组织实施教学。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等客观过程就是学情,它又可分为本质学情和具体学情。本质学情,指的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实际情况;具体学情,指的是一个学生或一类学生甚至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所反映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体的学习特征。即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所表露的不同情况。教师在钻研教材、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备课的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基础设计教案,准确把握教法,合理引导学生学习,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因材施教,克服教学工作中的主观盲目性,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进步。

2 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始终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模式就是局限于老师不停的讲、学生疲劳的听,老师牌上写、学生在下记,教师教什么,学生就死记硬背什么。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不一定吸引每一个学生,对老师讲授内容已经掌握的学生会感到索然乏味,这样很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甚至开小差。而自控能力差、基础差、听不懂的学生更是觉得无望,进而失去兴趣及信心,取而代之的是上课说话、睡觉或看小说等不良状况。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会逐渐养成不动脑、不动手、不爱看书等被动的不良习惯。这既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厌学。因此,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能自觉主动地观察、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动口说。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愉愉快快获得新知。教师要鼓励和启发学生打破常规,对一个问题要从多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求答案,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应有的培养与发展,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3 强化学法指导,不断开发学生潜能

在新课标要求下,我们不单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智力发展,而且还必须把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摆在教学活动的第一位。首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如何看书,如何预习,如何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如何通过自学解决所发现的问题。这样不单会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会学习,能学习。另外数学的学习,就是要借数学知识的平台,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理解过程,掌握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技巧。通过对数学方法、数学技巧的反复使用,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因此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学到广博的知识,进而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4 及时矫正学生存在问题,确保教学效果稳固提高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正确认知过程以及重要结论必须得到及时的强化,不正确的认知和结论应得到及时的矫正。要做到这样,首先必须多途径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信息,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反馈学生在学习中的现状,如已掌握哪些,还存在什么障碍,怎样才能排除等。这样才能使用合理的方式及时纠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排忧解难。完成老师“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另外就是要借学生已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找其错误的根源,使其彻底明了。同时还应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及学生的知识缺陷,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制订补救方案和措施,认真修订教学计划,以便在后面教学中能更加科学地掌控教学,使学生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堂,课后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教与学两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充分地发展。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备课上课,注重学法指导,及时查缺补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上一篇: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下一篇:与生活互动 与探究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