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一”结构下的养老风险及探讨

时间:2022-08-16 04:36:15

“四二一”结构下的养老风险及探讨

摘要:自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大多数80后家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家庭结构:即“四二一”家庭结构。家庭中的父母正在步入老年,使得这种特殊家庭结构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着重就“四二一”家庭结构探讨一下家庭养老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可行的养老方案,从而改善“四二一”家庭中父母养老的困境。

关键词:“四二一”家庭结构养老风险 养老方案

中国有句老话叫“养儿防老”。绝大多数老人晚年都希望依靠儿女养老,去养老机构养老的人们通常被认为是儿女不孝顺或者是没有儿女。所以,处于怕别人笑话的心理,外出养老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里面是不能轻易接受的。这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中国的养老方式将以家庭养老为主。[1]

“四二一”家庭结构是指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第一代独生子女夫妻、第二代独生子女构成的倒金字塔形势的家庭结构。这是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鼓励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下产生的。

然而与多子女家庭相比,“四二一”家庭中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夫妻的唯一性或不可替代性使得他们不得不面临着巨大的养老挑战。单纯依靠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1.目前的养老风险

1.1经济供养困难

对于城市家庭的老人大多有退休金养老金,可以保障自己的日常生活需求,但是农村家庭的老人经济基本靠子女。加之老年人体弱多病,高额的医疗费用又会加重老人的经济困难。许多“四二一”家庭中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夫妻刚工作不久,在房贷车贷的压力下,生活费用较高,不但不能给父母提供帮助,反而从父母那里获取经济资源,而且高额的子代抚育经费也占据了独生子女提供给父母的经济资源。所以“四二一”家庭结构下父母的经济供养问题比较突出。

1.2生活照料不足

大多数“四二一”家庭中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夫妻跟各自的父母往往居住在不同的地区。当父母身体较好时,尚能自我养老,当父母年龄增大,身体衰老不能照顾自己,或者其中一方丧偶后,他们都希望跟子女住在一起,也就是选择家庭养老。然而第一代独生子女夫妻大多工作繁忙,生活上没有充裕的时间,无法很好地照顾父母。甚至需要父母来照顾自己的子女。父母几乎得不到应有的日常生活照料,更不要说生病住院后的家人陪伴。如果独生子女夫妻一方出现意外早亡,父母的养老将难上加难[2]。

1.3精神慰藉缺乏

与多子女家庭相比,“四二一”家庭中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各自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教育培养孩子身上,年老后,对子女的依恋尤为强烈。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受到求学、工作、婚嫁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婚后的独生子女与父母同住的越来越少,甚至与父母相隔甚远[3],他们大多忙于自己的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下一代子女的培养上,容易忽视父母,只有节假日有时间看望父母,平时偶尔打个电话。父母变成了“空巢老人”,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缺乏精神上的慰藉。

2.可行的养老方案

2.1 完善计划生育政策

要想从根本上规避“四二一”家庭结构下的养老风险,就要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目前山东省已经开始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一方面可以避免政策意义上的独生子女家庭继续累积,另一方面可以缩小当前和未来的 “四二一”结构家庭的规模,从根本上化解 “四二一”结构家庭的风险。

2.2加大社会保障制度

2.2.1 养老保险

大多数“四二一”家庭父母养老的经济来源是退休金和养老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生活成本的提高给仅仅依靠退休金生活的老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国家和企业应该根据当前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养老金的金额,以保住老人有足够的养老金维持生活。

2.2.2 医疗保险

国家和企业要加强对“四二一”家庭的医疗投入,放宽“四二一”家庭享有医疗保险的限制,保障每一个“四二一”家庭的老人都可以享受完善的医疗保障服务,这样就可以减轻“四二一”家庭的医疗负担。

2.3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只依靠独生子女不能很好的照顾老人,就需要借助外来的力量,借助他人的帮助。因此国家应加大力度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以便更好的照料老人,尤其是生活部能自理或者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老人。只有照料人员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子女才能放心请他们来照料。

2.4建立多种养老形式

由于“四二一”家庭单纯依靠家庭养老缺乏足够的生活照料的精神慰藉,可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其他养老形式。

2.4.1家庭护理

针对“四二一”家庭第一代独生子女夫妻大多在外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对父母进行生活照料的现状,可以采取家庭护理的方式,雇佣保姆、钟点工等到家里进行照料。

2.4.2机构养老

通过开设各种养老机构,可以对老年人集中起来进行养老照顾,这样既可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同时又可以减少两代人因为存在代沟从而导致交流困难或者产生摩擦等,养老机构的设立可以让老年人在一起生活的过程中结识新的朋友,减少孤独感。

2.4.3社区养老

由于传统观念,加上经济条件限制,很多老人不愿去养老机构。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养老应运而生。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这样既满足了家庭养老的生活照料,解决了机构养老的经济困难,又不至于因为居住环境的改变而不适应,缺乏安全感。

3.小结

“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养老风险主要体现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方面,单纯的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该类家庭中父母的养老需求。因此国家社会应加大力度从各方面改善目前的养老困境,借助于多种养老方式使老年人可以拥有一个更好的晚年。

参考文献

[1]李颖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探析[J].今日中国论坛,2013,07:28-29.

[2][5]罗丹.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研究综述[J].老龄科学研究,2013,05:62-69.

[3]王萍,陈颖.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风险探析――以南京市为例[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35-40+91.

上一篇:中西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疗效比较 下一篇:脑出血的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