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课程要求,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

时间:2022-08-16 03:26:56

适应新课程要求,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思想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新课程改革对体育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必须进行有效性教学。

1.制定目标、选择内容

根据教学对象制定五大目标。第一,运动参与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初步形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表现出乐于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并在活动中表现出展示自我的愿望和热情,体验到体育活动的兴趣、乐趣和情趣。第二,认知、技能目标:通过各项体育活动内容,获得一些运动和健康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习完成简单的组合动作,培养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以及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的意识。第三,身体目标:通过教学活动,逐步形成正确的动作姿势和良好的身体形态,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发展身体灵敏、协调、速度、耐力和力量等体能。第四,心理目标:在学与练中,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紧张与愉快、兴奋与疲劳、成功与挫折等心理感受,学会通过体育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渐形成克服困难与抗挫折等意志品质。第五,社会适应目标:引导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精神,积极勇敢、顽强、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意志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围绕这些目标选择学生爱好的内容进行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以坚持“健康第一”、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指导思想。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为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我通过讲解、示范,指导学生积极学习,采用引导、鼓励、表扬、比赛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共同参与。在游戏部分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注重情绪调控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一种双向教育活动,既然是双向活动,就存在着统一和矛盾的两个方面,就潜伏着产生诸多情绪的刺激因素。再者,体育教学大多在室外进行,一是场地大,二是班级多,三是外界人和事物的干扰面广,这里面存在着更多更广泛的产生情绪的刺激因素。

情绪产生之后就必然牵动师生的情感,当情感激动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育和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学会和善于调控好个人和学生的情绪,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教师要自我调控情绪。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意志、智慧、修养,冷静理智地分析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考虑激动情绪带来的严重后果,主动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保持思维的条理性。

例如,在集合队伍,当学生迟到,并不紧不慢地往这边走时,首先教师会在思想上产生反感,进而愤怒,而教师情绪变化会迁怒于学生。假如教师在此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任其情感发展,就会打乱课堂常规,进而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

假如教师发现迟到现象后,冷静、理智地控制住个人的情绪,平静地想想同学们为什么迟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就会使一场风波停止下来,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下去,同时还会增进师生感情。

3.注重常规教学

小学生大多是六到十三岁的孩子,他们的特点是活泼好动,要在体育教学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常规的形成是特别重要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常规一般有:课前、课中、课后。各个常规又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3.1上课前:教师要注意备好课,设计好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师先到达指定地点等候上课;学生方面,要准备好服装,系好鞋带,放好钥匙之类的金属物品。

3.2课中常规:准时集合上课,注意上课礼节,安排好病、弱学生在旁边学习,教育学生爱护场地器材,注意安全和保护,鼓励学生刻苦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得无故离开,坚持正向教育,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注意按时下课。

3.3课后常规:下课后,组织好学生收拾器材。教师课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学常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形成的,而是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长期反复的练习,才能建立起来的。而良好的教学常规的形成,对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

4.注意加强体育委员的培养

体育委员是教师的左右手,因而体育委员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在班级中培养几位体育骨干,上课纪律就会明显变好,课堂教学也更顺利。但是体育骨干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要教会他们课堂常规,让他们照葫芦画样,管理班级,组织活动,同时还要向他们说明体育骨干的作用,自觉地做好榜样。并且,要随时随地观察,帮助他们纠正缺点,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

5.遵循教学有效性要求,合理设计、精心准备教学过程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单步骤,教师根据经验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所增加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指定与选择后,还应考虑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使教学更有效。只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才会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6.提高自身教学技术水平,正确示范和规范动作。

传授即指体育教师的课堂讲解和示范。教师运用精确的语言向学生传达信息,应注意传递内容的效率,注意时间和讲解内容的分配。教师往往在短时间内讲解过多的内容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感,影响讲授的效率。教师正确合理地运用动作技术示范方法会最大限度地强化教学效果,如正面、背面、侧面,镜面示范等。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是教师的指导。教师可采用集体指导、单独指导、巡回指导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和错误纠正。

上一篇:计算机与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任教优势剖析 下一篇:计算机系统安全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