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李子费尽周折找到销路

时间:2022-08-16 03:20:15

各方助力 滞销李子找到销路

今年6月,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永东乡高庙村的李子园迎来百年难遇的丰收年。然而,丰收的果实并没有给果农们带来欢乐,因为该村李子上市十多天来一直难觅销路。近日,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众多媒体的帮助下,高庙村的李子终于找到销路,令果农们转忧为喜。

李树笑弯了腰 果农愁烂了脸

高庙村雨水充沛,气候适宜,特别适宜李子生长,从清代起就开始种李子,至今还有一片上百年历史的李子园。由于该园所生产的李子清脆而香甜,被誉为“高庙脱骨李”。高庙村人纷纷在房前屋后和坡上坎下种上这种李子,逐渐走上致富路。如今,全村95%以上的农户都种了李子,成为当地有名的“李子村”。

今年高庙村的李子大获丰收。6月26日,笔者在该村看到,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李子树,累累硕果压弯了树枝。在82岁村民吕金钺的记忆中,今年结的果子是最多的,百年难遇。据高庙村村支书吕凤彬初步估算,全村今年李子总产量约40万斤。但是,面对着这么多的李子,高庙村的果农们却一脸愁容。

村民吕玉湘说:“往年这个时候,商贩到村里来收,至少都是3元/斤,我们自己摘了挑到街上卖,最高还能卖到10元/斤。”今年,村子通往外面的道路因为工程施工而受损,同时雨水过多也影响了李子的口感。如今他们村的李子上市都十多天了,基本没什么商贩上门收购,自己挑到乡上卖1元/斤,也鲜有顾客问津。

村民吕玉润是村里的李子大户,他看见李子一直销不出去,便尝试着运了一百多斤到内江城区销售。两天下来,李子倒是销售完了,可最后一算账,吕玉润却傻眼了:“除去来回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不仅一分钱没赚,还倒贴十多块!”

现在正是李子的成熟期,如果再过一段时间不销售出去,那剩下的30多万斤李子将烂在树上。看着李子树下越来越多掉落的李子,果农们心急如焚。

各方卖力吆喝引来客商收购

“不能让李子就这样烂在树上,我们就是喊破喉咙,也要帮果农们把果子卖出去。”高庙村李子滞销的消息揪动着永东乡党委书记尤其祥的心,他立即召集相关干部商讨对策,并决定向外界求助。

30万斤李子滞销的消息,通过众多媒体的报道,引来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当地官方微博也扯开嗓子帮助吆喝。“一定要支持啊,有路子的朋友帮把手,农民伯伯辛苦一年不容易!”“咱们能不能发起团购呢?”一时间,高庙村的李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家纷纷为李子的销路大声吆喝。

功夫不负有心人。6月28日,通过永东乡一位人士的引荐,重庆水果商刘兴福专程驱车来到高庙村。通过现场调查产量和品尝口味,刘兴福同意收购高庙村的李子。下午,在村支书吕凤彬家,永东乡乡长程利、永东乡在外知名人士王平、重庆水果商刘兴福,以及几位村民代表坐在一起,商量收购价格。最终,大家达成一致意见,以每斤5角至6角的价格收购。刘兴福告诉笔者,“先收购1.4万斤,如果销售情况好,还要继续收购。”

听到这个消息,果农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希望高庙李子在重庆卖得好,重庆老板能够继续进村收购。”

专家建议

就高庙村李子一事,笔者采访了内江市东兴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魏忠。他分析说,造成高庙村李子今年滞销的原因大体有两个:一是雨水过多影响了李子的口味。他说:“今年立春以来,光线偏弱,加上雨水又多,所以果味较以前清淡了些,品质自然不及从前。”另一个原因是高坝村的李子产量突然猛增,产品供大于求,加之受到与安岳李子同时上市的冲击,加剧了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为此,他建议:一是要引导农户积极应对天气变化对果树造成的影响,遇到雨水过多的天气,要加大果树排水力度,为果树提供最优化的生长环境。二是适量追加钾肥和磷肥等肥料,促进李子品质改善。三是要打好时间牌,利用当地李子比安岳李子早熟半个月的时间差,做好营销策划,抢在李子大量上市之前做好大面积销售。四是拓宽销售渠道,依托内江,背靠成渝两地,加强与销售商的协作,建立稳定的供求关系。

上一篇:江苏凌家塘市场:蛋价持续回落 果品新品迭出 下一篇:新发地清晨问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