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高窟壁画佛教形象的演变

时间:2022-08-16 01:45:57

论莫高窟壁画佛教形象的演变

摘 要:自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美术在中国盛行,它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随着时代和社会崇尚的变异而具有变化,本文试以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为例,浅析莫高窟佛教壁画在不同历史时期形象的演变,从而重新品读敦煌。

关键词:莫高窟;佛教壁画;形象特征;影响因素;演变

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024-01

一、前言

敦煌从西汉起即为东西方交流的重镇,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标。“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中国和中亚及西方诸国的商业、文化交流得以发展,佛教和佛教艺术及时循此路线,经敦煌传入中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和交流造就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殿堂,敦煌佛教壁画艺术,是敦煌艺术的主要方面和最为丰富的内容,是中西绘画融合的典范,文化的渗透与传承就这样凝固在石窟内的壁画上,并通过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的创作,不断演绎着历史的变迁,书写了一部敦煌壁画佛教形象演变的艺术史。

二、莫高窟佛教壁画不同时期的佛教形象特征

(一)第一时期——西域风情

东汉、三国、西晋是我国佛教的初传时期。由于这一时期佛教传播的范围不广,人们对佛教的认识也不清晰,佛神不分,信仰水平较为低下,因此这一时期的佛像普遍形象模糊。

十六国及北魏前期,佛像画则有了一定的改观,如佛像面相丰圆,神情庄重而恬淡,在衣冠服饰上,保留着西域和印度、波斯的样式,呈现出明显的西域风格。

(二)第二时期——秀骨清象

北魏晚期与西魏,尤其是西魏,由于统治者阶层文化追求和审美观念的不同,以及中原地区道教神仙思想的流行,这一时期的形象特征有所不同。造型上,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变形手法,特别注重加强爽朗明快、生机勃勃的意趣,最终形成了面貌清癯、眉目阔朗、潇洒飘逸的“秀骨清象”。画中的大部分形象,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如褒衣博带式的服装,面部以色块晕染双颊的中原汉式表现手法,以及体态潇洒、运动感很强的飞天等。

北周时期,由于地方政权与西域交好,出现了一些新形象和新特点。如在造型方面,由中原式秀骨清象与西域式丰圆脸型相结合产生了“面短而艳”的新形象;人物精神面貌方面,淳朴庄静与潇洒飘逸相结合,产生了温婉娴雅、更富裕生活气息的新形象。

(三)第三时期——丰腴华贵

隋唐时期,由于宗教服务于政治、伦常的儒家思想终于深入佛教,唐代的佛教作品中,一种温柔敦厚关心世事的神情笑貌和君君臣臣恪尽职守的统治秩序表现在了莫高窟佛教壁画上。唐代前期壁画,“菩萨的面相有方额广颐型、条长丰满型,头束高窃,戴宝冠,“素面如玉”、“长眉入器”均有丰满莹润的风貌。更接近现实中真实的美女。菩萨的姿态有多种:一种肢体修长亭亭玉立;另一种身姿扭曲“一波三折”如“S”型;在开元天宝时期,还出现了“丰胶腻体”、“曲眉丰颊”的杨贵妃型。唐代后期的壁画,虽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的作品,但总体的趋势是江河日下。在佛像形象上,充分掌握了“骨法用笔”的奥秘,注意了骨与肉的结合,佛像面向多为统一的条丰型,菩萨摒除了扭妮的体态,出现了双腿直立、腰部微扭、自然和谐的姿态。

(四)第四时期——僵板世俗

唐以后,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后期。随着政治与经济的衰落,佛像艺术开始由盛而衰,步入了衰微期。佛像艺术带着浓重的世俗审美特征迈上了世俗化发展的历程。五代、两宋时期,佛像的面相或方或圆,或长圆,两腮鼓出,眼凸起,从额头到鼻梁处一般凹陷下去,呈一条明显的圆弧线,与当时现实中庶民面型十分接近。白毫一般饰于两眉正中。造像躯体肥胖,肌肉均显松弛,不如唐代键劲有力。

西夏、元代时期崇重藏传佛教。佛像形象表现为:头顶平缓,肉髻高隆,额部宽平,五官端正,肩宽体壮,四肢粗硕,衣纹简洁,躯体光洁圆润,气势雄浑。菩萨像特点是:形象媚妩,装饰繁缛,姿势优美,富于动感和肉感。

明清时期,佛教在明清诸帝的提倡下继续发展,大量寺庙得到重修,出家僧人众多,世俗士庶奉佛者有增无减。这时期佛像艺术体现明显的世俗化发展趋向,佛像面相宽平,体态丰臃,姿态停僵板,装饰繁琐,结构细腻,完全是一种世俗崇尚的富态和福相审美模式,失去了内在的精神力量。

三、结语

综观中国的佛教美术,它的发展演变,就是一部佛教中国化的历史,佛教美术的蓬勃发展,更多的是促进了中国古老文化的发展,滋润了中国的各种文化艺术,在佛教美术中除了敦煌壁画外,还有石窟艺术和佛教建筑,它们的发展同样也是佛教文化中国化的发展,敦煌壁画艺术以佛像艺术为切入口,融入了中国本土民族文化,在历经了数千年的风雨后,仍然具有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并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绘画爱好者。

参考文献:

[1]王爱和.图说敦煌艺术.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敦煌研究院.敦煌.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3]陈丽萍,王妍慧.中国石窟艺术.时代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上一篇:室内装潢设计的相关技术及艺术手法分析 下一篇: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Design Consci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