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 “后末日” 营销重构

时间:2022-08-16 12:03:39

三星 “后末日” 营销重构

基于数据的营销的本质是基于人们行为表现出来的偏好特征, 有针对性地送达适合目标偏好的营销信息。 既然是针对人们的不同偏好和属性, 那么这种营销行为一定是与情感相关的, 打动目标受众是最基本的目标。

白晔

三星电子网络营销总监

十余年知名企业市场营销经验, 擅长跨界融合的创新营销。 2013年是他在三星电子的第九个年头, 期间负责三星电子多款旗舰产品的在线新媒体营销。 白晔很多的营销案例并非单纯的创意和投放, 而是对商业模式的思考。

“我知道在广告上的投资有一半是无用的, 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 约翰·沃纳梅克 (John Wanamaker) 的这个至理名言堪称广告营销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

营销的目的是让消费者接受信息, 然后付诸品牌期望的行动。 受众的广告接受度调研, 也许能帮我们了解一些信息的接受程度。 不过, 伴随着对数字营销工具的思考, 也许即将找到衡量营销结果的、 更接近于行动端的评价方法。

2012年, 三星电子在网络营销的部分尝试, 试图距离找到答案更进一步。 在Galaxy Note II百人证言宣传中, 我们尝试寻找广告投放、 用户搜索行为以及新产品的即时销量之间的关系。 一个发现很有意思: 高投放的新产品营销项目的市场影响力, 同用户搜索指数基本实时正相关, 用户搜索指数会领先即时销量一个相对固定的周期并且正相关。 在Galaxy Note II百人证言这个案例中, 这个周期是3~4周。 如果结果具有普适性的话, 那么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全过程将变得更加可衡量, 而且基于这种规律重构的营销过程, 特别是数字营销过程, 将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力量。

除此之外, 三星电子一如既往地在视频营销领域继续探索。 回顾我们至今所尝试的视频营销项目, 可以归纳分为四大类——硬广类、 内容类、 技术类以及社交类。 分别举例来说, 硬广类包括我们在伦敦奥运会期间配合GalaxySIII上市, 在视频网站实现贴片广告全UV覆盖; 内容类则为三星手机从 《四夜奇谭》 开始一直在尝试的微电影营销; Galaxy SII的 “挖掘” 电影《变幻的年代》 算得上技术类的推广; 而2012年, 三星为新款GalaxySIII推出一支超现实主义微电影 《I Know U--星知我心》 , 结合社会化媒体发起互动, 在影片出品方三星的官网上, 开辟了专门的页面用于网友自行DIY作品的呈现。 为了方便观众创作, 在编辑页面上, 影片的精彩片段还被分成了数个片段, 只需鼠标轻点即可随意剪辑, 配乐也被分成了数段可依网友做好的内容重新添加, 并且所有台词对白也都留白可随意编辑。 这部社交电影自后,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短短几天时间点击量就已经达到几千万。

作为 “世界末日” 后的第一个年头, 2013年将注定不平凡。 它将被打上无数个元年的标记, 其中, 一定有一些属于营销这个范畴。

我观点

大数据开始驱动情感营销, 帮助企业、产品, 甚至政府树立品牌、 塑造形象。

基于数据的营销的本质是基于人们行为表现出来的偏好特征, 有针对性地送达适合目标偏好的营销信息。 既然是针对人们的不同偏好和属性, 那么这种营销行为一定是与情感相关的, 打动目标受众是最基本的目标。

基于互联网,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 营销受众的行为分析将变得越发立体化, 受众的多维度画像逐渐成为可能。 而且, 这种画像还可以做到多渠道的海量数据的相互验证。 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锁定目标。 而锁定之后的 “有情” 沟通, 将成为2013大数据营销的亮点。 奥巴马的数据挖掘团队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邀请乔治· 克鲁尼帮助竞选筹款的案例, 就是这种数据营销的典型代表。

移动互联网变革的深刻化。

这一年, 以下几个领域, 也许跑得更快:垂直细分领域的移动端富媒体化应用、 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 SNS巨无霸的艰难商业化尝试、 移动互联网的政策监管、 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争夺、 AR的营销实用化、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模型与工作流程重构、 以及 “隐私” 产品的 “合法化” 。

上一篇:汤臣倍健 消融 “刀尖” 上的风险 下一篇:欧安派 拥抱国际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