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剧《重版出来》看数字编辑的挑战与未来

时间:2022-08-15 11:53:20

从日剧《重版出来》看数字编辑的挑战与未来

长久以来,出版总是靠畅销书和议题来带动市场,然而这种靠畅销书带动周边书系的出版已不复见。

全球景气持续衰退,而出版产业也随着薪资负增长成为最先被消费者冻结的非买项目之一,消失中的出版业与实体书店,愈演愈烈,相关部门也开始着手想解决这一状况,但市场反应两极化:一派称让市场决定存活,另一呼声则认为政策应推行购书抵税抢救消失中的购书文化。长久以来,出版总是靠畅销书和议题来带动市场,然而这种靠畅销书带动周边书系的出版已不复见。

今年在台湾初引起关注的日剧《重版出来》是难得一见的与编辑行业有关的连续剧。《重版出来》(原著松田奈绪子,荣获日本经济新闻工作漫画类第一名)故事以漫画杂志社为主轴进行讲述。担任新人漫画编辑的黑泽心,原是前奥运柔道项目候补选手却踏入了周刊漫画编辑部,在资深前辈五百旗头敬的指引下,开始一步一步经营自己的书系,剧中对出版流程从原稿到出刊的过程有完整描述,并加入了许多出版专有词的说明,笔者认为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片,尤其道出了编辑从新手到成功推出畅销作品的过程,如经过内部编辑会议取合谁可以为重点作者,再力争营销会议决策第一次印刷多少册数,并协调书店展示与签名会等促销方案,《重版出来》即是成功再版,是经编辑整合协调每一环节才得以出击命中,而成功再版这种至高无上的幸福,如今正在消失中。

数字革命带来的思考

电子革命是自手抄本以来最大的改变,它改变了书的物质型态,完全去掉了书的传统支撑材料:纸。数字革命所引起的反应和恐惧,就如同五百年前的印刷术出现一样。书的生产向来视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脉络而定。每一种大众书或小众书都有它的存在价值,社群时代下“书”的高雅地位正在流失。《书的演化史:六千年来人类知识载体的大变迁》中提问,书究竟是谁制作的?

事实上,作者写的不是书,而是文稿,文稿再由编辑、设计师与插画家修润、改造、诠释,出版者必须决定开本、纸质与价格,文稿必须排版、印刷、装订,除此之外,还有针对特定消费市场的宣传与广告,仓储与物流系统负责储存书籍、把书派送给书商,而读者也是这个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阅读品位更是当代社会的文化体现。但数字化后的读物,打破了原有的惯性与思维。

数字化后的读物,更强调的是可读性与易读性,编辑需挑战如何挑选出适当的材料,⑺正确组合、排列成顺畅的视觉呈现并引导出内容情节。如今,编印发统整资源的全能编辑,始终是刊物与读者问的灵魂掌舵手。虽然编辑的门坎不高,但要能以此为终身之职,也必须不断地自我增进与学习。

下面,笔者以“编辑与出版”“设计与装订”“营销与阅读”和“数字编辑与未来”四个主题,来介绍一下目前台湾地区市场上与编辑相关的书籍。

王聪威著

出版:联经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年

作者王聪威,将他主导的《联合文学》完整的55期,以他当时的编辑构思,设计想法编写成书,导入他的GuideBook的编辑SOP,如编辑部如何组织进稿流程、开会怎么进行、每个人负责什么工作、职衔角色定位、对别人的反应要有什么回馈、平常互动形式应该怎么样都有详细规定,书中栩栩如生道出每期封面制作时的构思和设计,尤其添加Memo以反思的角度来批判自己当时的构思设计,现今该如何调整,对于文学编辑来说,提供了思考脉络,让老牌文学杂志重新获得新生代的支持,同时,书中也有编辑决策和其与作者如何交流沟通等内容。

《编辞典》

饭间浩明著,黄碧君译

出版:麦田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

辞典是定义世上人类共有的所有事物,用语精确与词语体例变化是很重要的,每一位编辑入门都应了解。本书从编辑方针,用例采集,取舍选择、释义,推敲琢磨和当今的流行用语的语汇流变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例如作者提到他会紧盯杂志封面的用语,也会录制一些纪录片或新闻节目,专注倾听用语与语法上的不同,每每都会有新发现。作者建议每位编辑都应编纂自己的编辑手册与制作流程,而统一用语与体例的收集便是日常必须的工作之一。

康文炳著

出版:一本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

作者康文炳先生拥有多年编辑职场实战经验,他观察目前市面上的书籍较多地集中在美术版型和故事写作上,相对的,有关选题、结构、标题等方面的著作,却难得一见。作者认为现在是编辑转型的职场制作人时代,需靠定位力、选题力、结构力、采访力、写作力、视觉力、标题力等编辑七力,构建一个实务分析架构,以此作为编辑创新思考的重要一环。他认为,媒体的衰落,根本不能全然归因于网络或阅读行为改变所带来的挑战,而是导因于人力养成与编辑专业的弱化。这本书,也可说是一本回应产业变化的编辑教战手册。

《过稿力:一流出版人告诉你编辑到底想要什么》

倪采青著

出版:尖端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

本书是倪采青继《变身畅销小说家》的又一本畅销书,透过经营博客,写出自己的特色风格。作者很详尽地叙述了编辑日常在做什么,尤其对投稿的新手作者而言,非常有帮助。本书分六大部分,从出版社人员的日常谈起,让有志从事出版行业者认识出版结构;再到跟写作者有关的投稿准备、过稿攻略,接着谈出书后如何推广宣传,作者要如何保持效益、与读者互动,最后告诉你最新型态的出版方式与可能。

设计与装订

《新装帧谈义》

菊地信义著,郭尹盈译

出版:盘筑创意出版

出版日期:2013年

菊地信义,是日本知名书籍装帧设计家,他谈到设计是一种沟通的手段,将一方的讯息传达给另一方,并非藉由媒体的媒介将信息传出去,而是揣摩人与人之间想法的沟通。作者提出装帧的构成要素,为了作品变成书,必须去了解文字的构成,纸张的选择,色彩抽象化概念和图象的意义,这些都是具体的东西,书是立体的,到了读者的手里书就会产生自己的空间、时间的流逝,而拥有时间以及多层次意识的作品,更需独具匠心去设计,这是一本非常值得编辑选读从而了解装帧设计的读本。

《装订考》

西野嘉章著,王淑仪译

出版:台大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3年

本书如同一部关于书籍装帧史的小辞典,全书以活字、蝴蝶页、菊版、书盒等与制书有关的名词作为各篇主题,每一篇章以一主题词汇开展、考察其历史流变及表现形式,并且每一篇章以日本出版史上的一本代表著作说明意旨,图文相互参照,剖析了超过三百本日本近代文学书籍的装帧,不仅是一部日本近代装帧史、出版史,也是一部日本近代文学与美术发展史。

《解剖装帧》

出版:麦浩斯

出版日期:2015年

每一位设计师皆有16页的深入访谈,探究个人独到的设计概念、找寻灵感的方法、创意发想、创作历程、设计的沟通、设计规则等等,同时也各精选出8件具代表性,且包含独创特色构想、精细工法、设计隐喻的精彩作品,剖析书籍的设计理念、创作美学、设计手法、灵感来源、创作动机及过程。他们是形塑当代装帧设计新脸孔的最佳推手。

营销与阅读

《赚进版税一亿元:百万畅销作家千田琢哉首度公开生存之道》

千田琢哉著

出版:悦知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

本书作者千田琢哉以这种东西我也写得出来的自我良好感觉,勉励有心创作的人要不断努力创作,而如何引起读者关注自己的书,他列出50条守则,作者、编辑、业务是决定销售成果的49%,作者以自身作为教战守则,鼓励作者们主动出击。多多参与出版的每一个环节。在台湾原创作品非常缺少的情况下,这本书,可以鼓励新生作者以及编辑去了解出版市场心理学的销售要诀。

《诚书潜规则:116条超实务畅销之道》

李鲆著

出版:枫书坊

出版日期:2016年

这本书是简体版授权的繁体书,作者李鲆以他亲身的经历和观察,列出畅销书的14条谬论,造就畅销书的13大原则,构成畅销书的23个元素,图书营销的15个新思维等共116条。美国《大英百科全书》对畅销书的定义是,一个时期内,在同类书的销售中居于领先地位的书,作为表明公众的文学趣味和评价的一种标志。所以究竟多少本才是畅销书?李鲆以“3214法则”来说明:作者知名度占30%,主题选题占20%,内容占10%,出版社的编辑策划营销占40%。他认为编辑在策划产品时就该清楚同一主题缺了什么、读者想读什么,不能为自己编自己喜欢的书而是要做出读者会喜欢的书,这才符合编辑的真正任务。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看到了什么?》

彼得・曼德森著

出版:大块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

我们在阅读时究竟看到了什么?作者彼得・曼德森是位著名的平面设计师,他藉由本书告诉我们,阅读时想象画面的过程是独一无二的,是专属于阅读这一行为。全书含括画画与想象,表演,素描,技巧,抽象概念,眼睛、视觉画面与媒体,记忆与幻想等。作者精由小说特定的主题以符号学整合性地讨论整个阅读与理解的心智过程。细读本书所提到的视觉、认知、想象与理解的过程,可以让编辑在设计时多一些巧思去理解读者如何看、阅读了什么的阅读符号学。

凯丝柯德威尔等著,吕奕欣译

出版:积木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

本书由英国设计类教科书权威出版社Laurence King策划、伦敦圣马丁学院教授与艺术设计类书籍专职作家共同撰编课程内容,分为七章,包括编辑设计、编辑设计格式、封面设计、刊物内容、制作版型、设计者的必备技能等,以当今主流的阅读形式如电子杂志、电子书、各式印刷出版品及刊物为基础,并以大量海外案例辅助说明什么是编辑设计,数字编辑与纸本编辑的思索角度差异,也强调封面设计的品牌与识别的重要,版型的规划与设计。尤其书中设计顾问的人物专访,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们在设计时遇到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小结

我们知道每个产业生态系都有其关键的物种,一旦破坏了关键物种则产业生态链就会整个重新洗牌或消亡。而就整个出版产业不论数字或纸本书,究竟作者、编辑、出版社、书店、数字平台商、读者等,哪一个环节缺了它,就会导致整个出版生态丕变?想想《书的演化史》,每一次的技术改变,都会造成某一产业链断裂,再蜕变。截止去年底台湾地区已近400家书店歇业,出版社也苦撑,假设没了书店,纸本书通路不通时,电子书就会遍地开花,但笔者认为也不尽然如此,本人曾一口气买了十几本电子书,但好好看完一本电子书的情况很少,只为找数据而阅读部分章节。笔者认为,纸本的装帧美感和书卷味,始终能让读者享受书的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只要编辑不死,数字刊物也许未来不久,就能克服传统书的五感,再现重版出来的数字盛况。

上一篇:民航行业统编教材诞生记:从零星尝试到系列出版 下一篇:新历史演义小说的传承和当代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