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作家具 拍案叫绝

时间:2022-08-15 11:50:42

晋作家具 拍案叫绝

说起晋作家具,须从晋商们勤俭持家的奋斗奇迹说起。

山西商人的活跃,到明代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清代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从南自香港、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东起大阪、神户、长崎、仁川,西到塔尔巴哈台、伊犁、喀什噶尔,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凡是有鸡鸣狗叫的地方,都有山西人”,这是煤炭之前山西的名片。 工匠在制作中

山西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兴办私塾、学堂,以提高其文化地位。兼容并取的性格使得山西文人商贾辈出,富甲一方,他们讲究生活质量,对房屋和家具的要求极高。山西在明清时虽然很少有制作家具的手工作坊,却有制作家具的名匠,这是因为很多商贾巨富使用家具一般都是请工匠上门,按照庭堂所需和主人所好制作。因它用工不惜、用料不吝,所制作的家具有着极高的水准,许多晋作明式家具被视为中国古典家具之典范。这个时期产生了诸如乔家大院、曹家大院、王家大院、渠家大院、雷家大院、侯家大院、日升昌票号等著名的古民居。这些大院少则数百房间,多则上千,家业的扩大、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家具的需求与日俱增,促进了家具业的发展,独特的晋作家具就这样开始形成。

明清时期 就地取材

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贵黄不贵黑,黄花梨自然受到明代文人雅士的大力推崇,他们利用木材的自然特征设计并参与家具制作,多以实用为主,线条简洁流畅,从而使黄花梨材料为代表的明式家具融入了文化人的书卷气息。见多识广的山西商人因地制宜地使用了本地出产的榆木作为黄花梨的替代材料,所作家具均为明式,线条简练、大方古朴,品位亦是很高。 手工雕刻

从当今留存下来的古典家具来看,柴木家具的数量多达数十万件,而硬木家具的数量很少。其实在四大古典家具派式中,除广式家具的用材以一些硬木为主外,其余派式家具大部分还是以柴木为主,晋作家具以榆木为主,有关古典家具的用料俗有“一榆二槐三核桃”的说法。山西是内陆地区,交通运输不畅,比较闭塞,家具的制作从清代中期直到晚期都是沿用明代黄花梨的制作方法。用料是柴木,做法却沿用硬木的方法,这也是晋作家具与其他派式家具唯一的不同。因清代没有晋作家具的地位,所以晋作家具只代表明代。

清人贵黑不贵黄,喜豪华富丽。紫檀木色深沉,极受清皇室宠爱。紫檀因此成为京式家具用材之首选,制作时精雕细琢,存世多为宫廷器物。清中期后由于紫檀紧缺,京作、苏作、广作均采用红木、新鸡翅、酸枝等来继续这样的时尚,而山西人则是用柴木如榆木、槐木、楠木、核桃木、松木、杨木等制作家具,不同的是以漆黑色、红色或黑红色的生漆来迎合时尚的口味。 皇宫圈椅 素面如意双人床

柴木家具制作的地域性很强,大都就地取材。南方柴木家具以苏州地区制作的榉木家具为首。北方晋作则以榆木制作,其做工之成熟可与苏作媲美,由此形成了南苏北晋两大地域文化的特点。

晋作家具的料是山西本土的,手艺却是全天下的。不管是京作、苏作还是广作家具的优秀匠人,都参与设计、制作晋商家宅陈设。在今天河北保定、邢台一代,也有一些大院留下来。这些大院是当年入晋的家具匠人的家,因为常年给晋商们制造家具,积累了大笔金钱,也为入晋便利,就在古代入晋的路上,盖起了自己的家宅。

做工精巧 风格独特

山西家具在艺术造型上是多姿多彩的,体现了古代工匠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家具有的含蓄简约,有的华富丽,有的朴拙自然,可以说代表了儒、释、道三种文化的影响。晋作家具做工精巧,其玲珑剔透之构与苏作的雄健凝重之态、京作的铺张扬厉之势以及广作的华靡丽不相伯仲,样式则多为仿清三代紫檀工,乾隆味很浓。其结构精密巧妙,纹式简约洗练,虎腿花牙、束腰托腮,或雕刻镂凿,或螺钿镶嵌。由于交通闭塞、滞于往来,晋北家具形态上更近乎明式,且蕴存宋辽遗韵。晋南家具多以描金彩绘髹漆,或山水人物,或花鸟文玩,俗称描金柜。

晋作明清家具,从继承、演变、发展,到形成为自己的独特风格,经历了三四百年的时间。晋作“明式”到 “清式”家具,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明末、清初至康熙、雍正、乾隆初,这个阶段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工匠的技艺,都还是明代的继续。造型上简练、率直,不似第二阶段那么浑厚、凝重,装饰上也不似那么繁缛富丽。所以,这时期的家具造型、装饰等,还是明式风格。第二阶段是乾隆中期以后至嘉庆、道光年间。这段时间是清代社会政治的稳定期,社会经济的发达期,也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院落的扩充、人口大幅度增加,家具的需求与日俱增。此时黄花梨、紫檀渐少,多以楠木、榆木等代替。这个阶段的家具生产,也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呈兴旺发达的局面。这时的家具生产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成了特殊的、有别于前代的特点,造型厚重。虽形制上仍采用“明式”,但雕饰开始繁缛富丽。由于榆木不似硬木那样质地细腻,雕饰较少,也有多雕饰者,应为晚清作品,做工较粗。第三阶段光绪至民国初,造型笨重、文饰呆板,梆框平、少起线,如大柜、扣箱等。炕柜门多走花边框镶镜子样式。其中二、三阶段属于 “清式”风格。 休闲方桌五件套

晋作家具的另一个特征是造型对称、结实、稳重、内敛,没有苏作家具的轻灵、京作家具贵族气息和广作家具的霸气,体现了晋人做事、生活的态度。

然而,随着明清晋作家具实物的减少和工艺技术的断档,以及现代文明的冲击,西风东渐,晋派家具的制作技艺日渐流失,能够利用独特的制作工艺、精巧的榫卯结构、多变的雕刻技法制作传统中式家具的艺人越来越少,对蕴含在其中的力学原理、美学理念的研究严重不足,这门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高能工艺,面临绝灭的危险,抢救和保护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对其晋作家具和制作工艺的研究,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上一篇:电动车成马路“祸害” 下一篇:从今天起,做一个“白日梦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