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德育 尚行见智

时间:2022-08-15 11:32:04

两河碧波荡漾,畅吟德水涛声;千里沃野绵延,厚泽鬲氏后生。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第五中学地处智圣东方朔的故里,毗邻鬲津河,是一所新生的、充满活力的学校。学校于2012年9月建校招生,是区委区政府为统筹城乡教育资源,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而建设的重点初中。校园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36000多平方米,可容纳45个教学班2700名学生就读,现有教职员工170人。学校建有高标准的塑胶运动场和综合楼、教学楼、餐厅、学生公寓等,运动休闲、教学办公和生活服务三大功能区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教育教学设施齐全而先进。各功能教室内部配套完备,各教室均安装了智能平板,能有力保障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了校园OA网,初步实现了教学办公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教育承载着人类的梦想,生命成长、文化传承、社会进步、民族复兴,对学校寄予了太多期待。风雨三载,陵城五中秉持“明德立身、尚行求真”的校训,坚持“育人第一、创新第一、服务第一”的办学方向,在发展中不断凸显“和美校园,幸福教育”的内涵,让孩子们的人生丰盈而美丽。

一、沟通从心开始

2012年5月13日,温宽峰校长受命负责陵城区(当时为陵县)第五中学的筹建工作,水电气需要开通,教学设施需要配备,可以说“百废待兴”。8月份由政府招聘的140名教师全部到位,如何尽快地予以整合,让每一名教师在五中这个新的起点获得新的“增长点”,成了面临的最重要课题。

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只有营造关系和谐、环境宽松、精神舒畅、人人思进的氛围,使每个教师的行为朝积极方向转化,使大家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提高学校的总体工作效率。学校的教师来自各个乡镇的中小学,他们的个性不同,需要、才能各异,因此,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应当从“心”开始。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如果仅依靠制度进行管理就显得冰冷。只有关注人性化的细节,让学校有“家”的味道,教师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每天早晨,温校长和值班教师都会按时在大门口迎接老师们上班,一句问候,一句嘱托,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学校年轻教师居多,在婚姻、住房、孩子入园入学等方面,学校总是尽最大努力帮助协调解决。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学校会也为教师准备了礼物,虽然只有一束鲜花,一句祝福,但让老师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为了让老师们之间尽快熟悉,增进了解,每次教师会前,温校长会安排利用五分钟的时间,安排两位老师即兴演讲,内容是夸夸身边的好同事,这样既可以让老师在众人面前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被点赞的老师听了心里也感到舒服,有成就感。教师是有着完整而鲜活的生命的人,校长要与其和谐共处,除了要理解、解放、关心、尊重他们外,还要引领教师努力学习、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以此让他们体验到自我提升带来的满足。每一名教师都有把工作干好、把学生教好的愿望,温校长最大限度地去创造机会,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以此推进教师的发展。

目前,陵城区第五中学共有170名教师,学校不仅注重在规章制度中体现人文情怀,还注重教师精神家园的打造。除了平时举行班主任论坛、读书沙龙等活动外,还在中秋节、元旦等节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让老师们在交流中增进感情,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温校长认为,架子不是端出来的,威信不是装出来的,校长不是什么“官”,而应该是教师工作的“服务员”,是教师发展的引领者和助推者。人在一起只是人群而已,心在一起才叫团队。用“心”沟通,校长自己想做的事才会变成教师想做的事。

二、让每一个孩子适才发展

2013年3月,温校长到杭州行知中学等学校跟岗学习,这些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激情四射的课堂氛围和立体化的育人模式深深震撼了他,也让他从中汲取了前行的勇气和力量。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深挖其内潜,让学生在学校能体验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为他们的发展找到支点,实现多元化发展。经过反复调研,学校将育人目标定位为“传承汉风唐韵,培育阳光学子”,就是说,植根于陵城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把“好人教育”浸润到教育教学活动的点滴中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阳光自信的心理品质和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

学校从学生个性多元、智能多元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兴趣和智能优势为导向,明确了“人人进社团,周周有活动,个个有特长”的思路。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是他们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也是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社团建设中要突出体现一个“自”字,学校和老师决不能越俎代庖。基于此,学校落实了“自下而上”的组建模式,打破原有的老师组织、制定计划,发动学生的形式,变“教师需要”为“学生需要”――组建哪些社团,开展哪些活动,需要谁来参加,邀请哪些老师指导等,都让学生来操作,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了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在创建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经过班级、级部、学校多个层次的酝酿,学校初步成立了30多个异彩纷呈的社团,主要分三类:

一是才艺培养。主要根据学生文体方面的特长,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让学生各展其才,各美其美。如“青春风铃”广播站旨在培养学生的播音、主持能力,“润翼”文学社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表达自己的思想,此外,还成立了“追梦”足球俱乐部、东方棋社等。

二是文化传承。“汉风唐韵大美陵城,朔文颜书激励后人”。在陵城区“东方朔文化研究会”的指导下,十多名学生组成了“智圣研究中心”,开展猜谜大赛、智慧树、剧本表演等活动,传承东方朔睿智幽默的语言艺术。地理教师指导成立了“两湖湿地研究会”,实地考察仙人湖和得月湖的生态环境,并撰写调查报告。为彰显汉风唐韵,继承传统,提炼特色,爱好书法的同学组建了“真卿书苑”,邀请区里的知名书法家定期开展讲座和指导。

三是乡风乡韵。陵城中的学生多来自农村,他们因地制宜,组建了剪纸、泥塑、根雕、炭画等富有乡土气息浓郁的社团,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自主快乐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们勿忘祖辈艰苦奋斗的历史,老师们倡导学生收集祖辈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老物件,成立“岁月有痕”社团,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

为了给每一个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学校还设立了五大节:感恩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和科技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很多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社团活动的开展,非但没有冲淡学习成绩,反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在小组交流和展示时更加自信大方,在学习上更有动力了。更为欣喜的是,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幸福,个人素质也有了明显提升,懂得了文明待人、讲究礼仪,初步形成了“质朴仁爱品质好、清刚儒雅气质佳、博学智慧素质高”的品质。

《张子正蒙注・中正篇》说:“顺其所易,矫其所难,成其变,变其恶。”只有顺应孩子所易于乐于从事的事情,矫正孩子所难于把握的事情,才能有助于其成长和发展。只有尊重差异,扬其所长,学生才会的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三、文化是学校的遗传密码

环境是学校的土壤,文化则是学校的遗传密码。校园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凝聚性,一旦形成,可产生强大而持久的力量,持续地推动学校向前发展,并形成经久不衰的特色品牌。学校在多方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于2013年10月份初步完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框架。随后,校园绿化、楼宇走廊文化、教室宿舍文化的命意和设计也初具雏形。

首先是构建物质文化。目前,陵城五中的校园文化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关注细节,从校园内广场、道路、走廊、教室、宿舍、绿化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加学校文化的内涵和张力,让师生在幽雅怡人的环境中浸润身心,快乐工作,快乐学习。比如,综合楼设立了“读书吧”,让教师在课余阅读,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摆放花草,让学生感受到书香,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其次是完善行为文化。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学校落实了序列化的德育,即初一重在习惯养成,初二重在感恩诚信,初三重在理想励志。主要是由级部牵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通过演讲比赛、读书交流、征文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正、阳光的品德。还充分利用周边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让他们有责任感、能担当,比如组织学生远足、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等。

最后是优化制度文化。在建校之初,学校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初步制定了学校的系列规章制度。但经过实践的检验,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和优化。比如完善了绩效考核办法,实行积分制,对教师的工作从师德、出勤、课堂教学、教研能力、教学业绩等方面予以量化,“用数据说话”。学生评价方面,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关注情商、德商,注重学生的“成人”教育,为他们建立“成长档案袋”,从品德养成、行为习惯、学习进步等综合评价,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

为了让学生的生命成长更丰腴,学校还举办体育艺术节、才艺展示和社会实践活动,挖掘学生的生命活力,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生命潜能。2013年1月,校刊《启航》正式创刊,成为教师交流教育智慧、切磋教学技艺和学生展示个性才华的交流平台,成为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提升了学校文化的软实力。

四、课堂和课程是学校发展的引擎

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穷的,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唤醒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巡课、与学生座谈时,温校长了解到,有的班级老师要求学生把单词、课文等抄十几遍,让学生一套一套的做题,小组长检查,完不成者再罚抄写。学生迫于教师的权威,虽然按照要求做了,但只是疲于应付,学习效率和效果可想而知。而有的教师则不然,他们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形式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学习的乐趣从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上可见一斑。

温校长认为,一个教师的成功就在于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充分调动其内驱力。内驱力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学习理论,是指学生学习的社会性需求。这种需求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一旦引起,学生便对学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兴趣、主动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注意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从而发动并维持学习行为的进行,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当前,各学校正在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各种模式铺天盖地,无论什么样的模式,最终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教师要遵循模式但不可拘于模式,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王金战老师提出“别把学习当罪受”,为师者善于引领学生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尊重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从心底里愿意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也不是为了老师、为了家长而学。

课堂教学,变在学生,改在教师。学校的总体思路是推进“三级建模”(学校――学科――教师),用“改课”增强学生的自信,逐步把课堂转变为活力四射的“学堂”,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温校长借鉴王敏勤教授的“和谐教学法”,确立了“352和谐教学模式”,使之更符合校情和学情。主要内容是:整合三要素,落实五环节,实现双自主。其核心是“画知识树”,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和课堂师生互动,让学生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树,堂堂滚动,从章节、单元到整册、整套教材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社团活动,依据初中生的成长规律,优化三级课程(国家――地方――校本)体系,逐步开发出像颜体楷书、东方朔文化、乡风民俗、手工制作等地方特色鲜明的特色课程。

其实,素质教育就是教师素质的教育,教师有什么素质,学生就会有什么素质。教师的成功就在于唤醒和激励,让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功至于此,善莫大焉!

2012年9月开学伊始,学生报到时填写《信息采集表》,很多学生的字歪歪扭扭,没有章法。这一现象触发了温校长的忧虑,字品如人品,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先从写一手好字开始。为此,学校以“立字立人”为引领,在全区率先开设了书法课,并编写《颜体书法教程》,督促学生“每天一练”。现在,每天坚持练字已经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校园内墨香四溢,形成了浓厚的书法练习氛围。2014年11月28日,德州市首届“颜真卿杯”师生书法大赛颁奖仪式在我校举行,《山东体卫艺教育》对陵城五中的书法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足球俱乐部”在几位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刻苦训练,还代表陵城区参加了全市青少年足球比赛。2015年9月,温校长随同山东省教育考察团在台湾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学习研修,深感传统文化对学生品德教育的作用之大。我国正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但这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根植于学生的心田,给他们打上精神的底色,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此,学校开辟了“国学经典文化长廊”,并开设了“国学大讲堂”,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营养,让品格教育生活化、经常化。

现代教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教育,而是在此意义上升华的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锻炼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和与人共处能力等多角度、多层面的多维教育。因此,校长应树立现代教育观和人才观,帮助教师整合并开发有准助于学生成长的校本课程,这也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引擎。

五、成长没有休止符

“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教师的基本素质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着素质教育实施的现实效果,所以校长要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的教师来自各个乡镇,带来了各学校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年富力强,有干劲、有热情,但教育思想还不成熟,经验还不足。为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熟,学校实施“以老带新战略”,注重传帮带,用骨干教师的引领与指导带动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为了让教师过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变压力为前进动力,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鼓励教师外出培训、进修、会议研讨、学习交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为了深化师德建设,引导教师把无形的师德转化为有形的师能,在市区教育局领导的科学指导下,学校从2013年9月起,实施了“八个一名师培养工程”,即以读书反思为主线,每学期精心阅读一本教育经典进行一方面的职业反思实施一项职业创新解决一个职业问题实现一个职业目标培养一个职业习惯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形成一项职业特色,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采取积分考核办法,并积极搭建并完善教师成长平台、学习平台、研究平台、展示平台、激励平台。德为师之本,能为教之基。有了德艺双馨的教师团队,学校才会具备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五中名师,在全校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作为校长,其主要职责是引领。除了从文化上引领教师,逐步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外,学校还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积极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由青年骨干教师牵头,学校成立了“教师幸福成长联盟”,目前已有成员39人,他们提前拟定主题,通过演讲、课堂展示、磨课等活动增进交流,各显神通,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创造能力和管理智慧。目前,学习已成为教师的一种责任,发展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当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发展,执教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就有了自信和力量,这份自信和力量便是新的生长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三年筚路蓝缕,今朝满园芳华,温宽峰校长是一个智者,更是一位仁者,他融智融德,逐步开拓出了本土化的育人思路,办学特色初步彰显。植根于颜陵古城的沃土,汲取着汉风唐韵的精髓,学校一定会以和谐、民主的风格,走内涵发展之路,办有温度的教育,办负责任的教育,在实际行动中做到有温度的、有道德的、有责任的教育!■

(作者单位:全国幸福教育联盟)

上一篇:浅谈路面水泥稳定土施工技术 下一篇:对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