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锦生校长的项目学习观

时间:2022-08-15 11:07:41

徐锦生校长的项目学习观

徐锦生,全国劳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首批全国中小学千名骨干校长、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第十二、十三届党代表,现任金华市荣光国际学校校长、书记,浙江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金华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会副会长。

从教42年来,在潜心教学的同时,主持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项目学习”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并顺利通过鉴定验收,其成果获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的《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研究》和《小学生学会心理自助》,分别获浙江省政府第一届、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优化非智力因素促进多元智能发展》获浙江省科研成果一等奖。此外,出版个人专著《寻找教育的新支点》,主编图书10多部,在省级以上报刊30余篇。

本刊记者:如何让广大教师从传

统教学习惯中走出来,积极投身到项目学习的实践中?

徐锦生:我认为,首先是教师的观念要转变。通过项目学习的讲座、学习,教师们知道项目学习是指学生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指向,采用各种手段、策略,独立或借助师长以及同伴的帮助,自主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项目学习变“听中学”为“做中学”“玩中学”,变单一向书本学习为多渠道、立体式学习,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参与式学习,变机械、模仿式学习为探究、创造性学习。项目学习注重学生思维整体性的构建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有效推进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项目学习打破了按学科培养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从多学科的视角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以项目的形式把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融入到学习中,并使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项目学习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方式。广大教师思想上认识,理念上认同,确实觉得项目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就会有热情和兴趣投身到项目学习实践中来。

本刊记者:项目常常穿插、渗透在多学科之间,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多学科综合的项目实施中有哪些值得他人借鉴的经验或注意事项?

徐锦生:是的,在研究中,我们归纳出了项目学了单学科的项目学习,更多的是跨学科的项目学习,也就是一个项目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的多学科学习,所涉及到的知识往往会跨越多个学科,甚至有时很难界定这个项目是属于哪个学科的。在跨学科项目学习中,为了使项目学习有效地开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全面梳理各学科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图,然后各学科教师进行交流,找出知识的交叉点,这是项目学习进行整合的知识基础。第二,根据各学科重复交叉的知识提炼出项目主题进行学习,也就是说项目的确定很关键,能涉及到多学科知识。第三,项目实施中,多学科教师可以协同教学,也可以根据项目推进的需要以某一学科教师为主,邀请其他学科教师拍摄微课,作为项目资源引进。

本刊记者:针对项目学习,学校在教师培训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徐锦生:学校创新了教师抱团发

展的研训模式,探索了“一个课题就是一个培训班”的课题管理模式,形成了“自学感悟――专家引领――实践研究――学术沙龙――撰文反思”的教师校本研训模式。因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在项目学习实施中由忠实的课程执行者向课程设计者转变,不只是“执行型”教师,而且是“研究型”“参与型”教师,教师善于研究课程,领会课程设计者的意图,整体把握教材,将其具体化而进入课堂,并且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参与制定课程,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独特的项目学习课程。通过课题研究,教师逐渐树立了以生为本、学研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逐步积累新的教育经验,掌握新的教育技能;在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学科底蕴,提升了学科素养,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全国课题《基于“项目学习”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被

评为全国科研先进单位,浙、沪、苏“长三角”首届优秀科研团队,建立了20余所项目学习基地学校,成立了12支项目学习研究团队,还培养了全国劳模、省功勋教师1名,省特级教师4名,省市教坛新秀、教改之星8名,省市名师10多名。

本刊记者:在项目学习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在实际操作中有哪些困难?你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以取得项目实施的最佳效果的?

徐锦生:项目学习的顺利开展,除了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家长的支持和参与也非常重要,否则教改实验的阻力会很大。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争取家长的支持:

1.让家长在体验中支持。为推进项目学习的实践探索,我们充分尊重家长对项目学习的知情权、监督权与参与权,利用家长委员听证会,以年级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多种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了解,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搭建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桥梁。通过调查发现,31.37%的家长对学校开展项目学习课程非常了解,53.92%的家长对学校开展项目学习课程比较了解,只有14.71%的家长从来没有听说过学校开展项目学习。由此可见,通过四年的研究,绝大多数家长都知道学校在开展“项目学习”课程研究。

2.让家长在支持中参与。为了推进项目学习的实践探索,让家长了解项目学习研究的意义与价值,学校专门邀请家长参与听课、评课,让其站在家长的角度给学校和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教师开展项目学习研究,提高项目学习实施水平。调查发现,只有16.83%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单独设置“项目学习”课程,

20.79%的家长认为单独设置“项目学习”课程很有必要,也就是说需求比较迫切,有62.38%的家长认为有必要设置“项目学习”课程。换句话说,认为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单独设置项目学习课程的家长超过了80%。另一项调查发现,有45.10%的家长表示会和孩子一起进行项目学习,54.90%的家长表示支持孩子进行项目学习,只是希望孩子能够自己动手。

本刊记者:在学校管理中,教学管理(包括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需要复杂、庞大的档案体系,你们是如何操作的?有哪些经验可分享?

徐锦生:基于“项目学习”转变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是一项涉及内容广泛、参与单位较多的综合性研究项目,为保证研究实施规范有序,顺利完成研究任务,我们制定了《项目学习课程改革与实施管理办法》及

《学校教科研工作条例》《教育科研课

题管理条例》《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教坛新秀、教改之星评选制度》《教师教育教学成果考评奖励条例》等相关配套制度。我们还根据需要专门建立项目学习研究档案专柜,档案专盒、专袋,实验班建立专题档案资料柜,实验教师配发实验资料记录本。每学期期中、期末都对研究档案资料进行整理、装订、归类、存档。此外学校还为项目学习研究提供了录像服务,尽可能满足其研究的需要。

本刊记者:实施项目学习如何有

机地结合升学考试?

徐锦生:在项目学习的设计与实

施过程中,我们自然会遇到这样一个评价问题,即学生学业以及升学考试成绩会不会受到影响?是促进,是促退,还是没有影响?这不仅是家长所关心的,也是社会所关注的,当然也是我们着力研究的一个问题。从我们这些年的研究成效来看,参与项目学习的班级的学业乃至升学考试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提升,甚至在全区名列前茅。这样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家长和社会也很认可和支持了。经过调查分析,自项目学习开展以来,有62.75%的家长表示项目学习方式优于传统学习方式,更适合自己的孩子,只有17.65%的家长表示相较于项目学习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更适合自己的孩子,还有19.61%的家长持无所谓的态度。

至于实施项目学习怎样有机地结合升学考试,我只想说你只要科学设计和实施孩子们喜爱的学习项目,升学考试就不是问题了。当然,升学考试考什么,怎样考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只考死记硬背的那一套,可能优势就不明显了。家长的调查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经过调查分析,有10.78%的家长认为孩子在经过项目学习实践后,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有84.31%的家长认为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有提升,只有4.90%的家长认为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没有提升。由此可见,通过开展项目学习,95%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经过调查,自开展项目学习课程以来,有22.55%的家长表示孩子对项目学习特别感兴趣,73.53%的家长表示孩子感兴趣,只有3.92%的家长表示孩子不感兴趣。由此可见孩子还是非常喜欢项目学习课程的,对项目学习有着比较大的兴趣。

还有调查数据显示,22.55%的家长认为孩子在接受项目学习后,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73.53%的家长认为对孩子其他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只有3.92%的家长认为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没有帮助。由此表明,超过95%的孩子在接受项目学习后,具备了学习迁移能力,对学习其他课程有帮助。

本刊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学校

适宜开展项目学习?

徐锦生:我认为项目学习的开展

都有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主动实施的过程。这需要校长和教师有这样的理念,坚定项目学习能推进课程改革的信念,然后在实施中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得到上级行政部门的肯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敢想敢做会坚持的学校才适宜开展项目学习。

本刊记者:在综合性项目学习中,

如何考核教师,比如工作量、工作性质、工作业绩等?

徐锦生:我们对实施项目学习的

教师的考核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对教师一学年来完成项目学习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估。为确保项目学习研究的顺利开展,我校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体系。

1.健全科研机构。搞好教育科研,

必须有组织保障。为了使教育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校长亲自主持研究课题,和分管科研的副校长及教研室的同志共同组成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从而形成校领导、教科室成员及课题研究小组的三级管理网络,对各课题的研究全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

2.建立激励机制。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强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开展“我与杂志交朋友”的活动,要求教师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名著,选读一种杂志,概括出主要观点,在教师会上交流。对参与项目学习实践的教师,学校在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将学校研究经费的7%用于项目学习研究,并每周分别给2个课时从事项目学习研究工作。

学校编印校刊、校报,定期出版,并开辟“实验之窗”栏目,给教师提供的园地。为了鼓励教师把实践上升为理论,尽快提高科研水平,学校设立论文奖,规定教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给予相应级别的奖励。

3.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教科室制订了《科研管理条例》,每学期还制订阶段计划、月工作要点,对项目学习研究进行过程管理。学校坚持“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程激励”的原则,要求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论文或研究报告,每月参加一次实验例会,每周摘录一条教改信息,每天记一则实验随笔等,加强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反思。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每天反思,并记录实验随笔,把有感而发的事情、棘手的问题、典型的案例、一时的顿悟都记下来;既可以是记叙,也可以是议论,还可以是抒情,内容、形式不拘一格。这样既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促进了教师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本刊记者:能为我们推荐一些大

多数学校可操作的项目或校本课程吗?

徐锦生:我们课题组撰写了一本

书――《项目学习:探索综合化教学模式》,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书中包含了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学习序列清单,项目学习相关用表,项目学习评价方式,便于推广的操作手册等。这些既是项目学习理论的物化形式,也是教学实践的系统化方式,便于实践者采用和推广。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来说,这样可能会更容易理解。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有《长方体》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有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有《小小果壳箱》关于立体图形设计一课,五年级下册品德教材中有《我国的国宝》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内容。教师就将这些内容的学习整合到一个项目中进行系统学习,提炼出了长方体宫灯制作的项目进行学习。这个主题对孩子来说,比较有趣,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孩子们要利用小组中的材料,完成宫灯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经历观察、反思等一系列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从而建构长方体的特征。

在这个项目中,教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他们感兴趣的任务:制作长方体宫灯。孩子们听到这个项目时,不由自主地鼓掌了。在这个项目的驱动下,孩子们开始了探索之路。怎样制作呢?先搭框架,然后再用卡纸把各个面粘上。搭框架的时候,孩子们经历了“想一想”“拼一拼”等操作活动,自己去尝试,去反思,去总结。发现搭成的不是长方体形状的,怎么办呢?在不断地辨析、修正过程中,学生发现了长方体顶点、棱的特征,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真正实现了“做数学”中学数学。框架搭好了,如何选择卡纸?几种规格?每种规格各几张?学生通过做前想――做中想――做后想,让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使空间观念得以形成和巩固。40分钟的课堂,31分钟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动脑思考,整理发现,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开展项目学习与原先学科教学要完成教材学习任务的课时对比:数学原本7课时,现在5课时;语文原本2课时,现在1课时;美术原本2课时,现在1课时;思品原本2课时,现在1课时。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原先总共13课时的教学内容,现在只要8课时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小学共有9门课,有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课程占据着学生相当一部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项目学习能解决学科间内容重复、交叉等问题,我们在学科间找到整合的联系点,年级间统筹规划,形成学期课程,实现一个主题引领多学科的共同学习与研究。同时,减少因学科间教学内容重复而造成课时浪费和负担加重的现象。

本刊记者:您认为,大面积推广项目学习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徐锦生:我认为可以通过当地的

教科所或者教研室组织区域性的推广活动,通过培训学习,让校长和骨干教师先参与进来。其实项目学习操作起来,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它的基本流程是以下五步:第一,选定项目:教师紧扣课程标准和学科目标等设计可供学生选择的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或自行设计难度适当的项目,并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第二,制订计划:教师指导学生制订详细的任务规划与实施方案,特别是项目学习进度、内容以及成员分工的安排。第三,展开探究:学生根据项目方案进行探究学习,或观察实验或实地考察或调查访问,在活动中实行自我管理。第四,制作作品:学生对项目学习成果进行归纳和整理,通过讨论、演示、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与分享。第五,评估反思:师生根据评价方法对项目学习成效进行定量和定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自我和他人的评价。骨干教师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法之后可以进行校本实践,使项目学习在自己学校落地生根;再通过观摩课、研讨课,使项目学习的实施能够顺利进行。这是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和操之过急。

本刊记者:请您展望一下项目学

习的前景。

徐锦生:最近,我看到一份介绍美国的“STEM”课程的材料,很感兴趣。STE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STE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整合教育。在国家实力的比较中,获得STEM学位的人数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研究表明,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如果要了解它们,尤其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割立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只有在交互中,在相互的碰撞中,才能实现深层次、理解性的学习,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技能和认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项目学习和STEM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应该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或者说趋势,因此我觉得前景一片光明。当然,项目学习要吸收STEM教育的精髓,借助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和手段,设计更为实用的项目课程,让学生看到学科之间、学科与现实之间的关联,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刊记者: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

访,祝您和您的项目学习团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的重力在生活中体现 下一篇:如果高考机器人考出了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