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8-15 10:53:46

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摘 要: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主要训练活动。本文从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出发,对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作业设计的思考,分别是:作业容量精练化,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生活化 ,作业难度层次化,作业结果开放化。

关键词:数学作业 问题 优化设计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主要训练活动。目前,许多教师数学作业设计存在问题,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大量形式单一、机械、刻板、未经优化设计的作业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笔者调查身边的数学作业布置的情况,发现了不少问题。部分数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量过大,使得一些学生在一个小时之内根本做不完作业。很多小学生表示,他们除了要做完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外,还需要做完一些家长规定的辅导练习册等等。但是笔者发现,这些作业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巩固和掌握知识的,都是追求以做题为学习数学的核心的,这种理念明显地与新课标中的要求相违背。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模仿课本例题的题目过多,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题目太少。这就使得很多学生虽然做了很多题目,但是类型都是一样的,只是在简单地重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巩固,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且,这种机械地追求做题数量的数学作业,还会让部分学生对数学题目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纯计算的题目过多,而能够有助于学生应用数学的题目又太少。这就使得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不利于学生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三、几乎全部的题目,都是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很少有需要学生相互合作完成的题目。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那么,如何优化数学作业设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作业容量精练化

作业要少而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当教师留作业很多时,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带着这种情绪去做作业,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老师每天只留一、两道题,学生会高高兴兴地去认真完成。这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要使作业有适度的综合性,以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

例如,学习完“长方体表面积”,我只留了一道家庭作业: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5厘米,高10厘米,求它的表面积。只列式不计算,看谁列的算式最多?题的数量虽少,但提高了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锻炼了学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作业形式多样化

泰戈尔说:“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形式总是一成不变,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对作业失去兴趣。所以在作业设计中,要追求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摆脱枯燥乏味的、无思维含量的简单重复练习。

作业题应把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让作业变得更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使之产生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例如:作业可以设计成增强学生统计意识的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数感的实践性作业、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操作性作业、拓展学生视野的查阅性作业、培养学生归纳能力的整理性作业等,可以用写数学小日记,制作统计图表、画线段图、调查报告等多种形式,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作业内容生活化

作业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之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 数学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例如,学习了“数字编码”后,我给学生留的作业是:回家拿出自己或爸爸妈妈的身份证,看身份证号码是多少位?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假如让你编写一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你会吗?明天上课大家互相交流。

又如,学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我布置的作业是:现有边长是80厘米和边长是60厘米的两种正方形瓷砖,量一量你家的厨房或客厅,用多大的瓷砖铺地比较合适?把你的方案写下来。

这样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研究数学问题,学生带着好奇,带着兴趣,把作业完成得很好。正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走进生活,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现数学的生命活力。

四、作业难度层次化

新课标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没有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吃不了”、“吃不饱”的现象,传统作业的“一刀切”无法顾及每个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认知、情感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地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功能不同的作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的“自助餐”中自主选择训练,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后,设计三组作业,要求学生至少完成一组。

第一组: 25×9×4 53×76+47×76

101×65 88×162-87×162

第二组: 85×301 125×88

199×101 79×102-69×102

第三组: 4257+4257×99 879×98

48×501-48 125×25×32

又如,我在教学“圆柱体体积”后设计了一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选择两个条件来完成: 一个圆柱体的相关数据如下:底面积是45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底面直径是8厘米,底面周长18.84厘米,侧面积62.8平方厘米 ,高5厘米,求圆柱体的体积。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了不同数量的习题,一部分优等生全部完成并做对了,我又给他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完成一部分的同学,鼓励他“能做其他题吗?”“做对一道加10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各有所得,获得学习乐趣,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作业结果开放化

传统作业过于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和确定性,新课程作业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作业答案有了一定的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这些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作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设计这类作业时,内容要有实用性,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操作、演示、展示等多种形式的作业,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产生强烈的感情体验。

如,学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留的练习题是:一根铁丝长28厘米,请大家把它围成长方形,共有几种围法?哪一种面积最大?

又如,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后,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题:妈妈拿20元钱去菜市场买菜,市场上的西红柿3元、茄子2元、蘑菇7元、豆角6元、黄瓜5元、甘蓝菜4元、香菜2元,妈妈能买哪几种菜回来?

像这样开放性作业的设计不仅避免了计算的枯燥,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灵活性,锻炼学生求异、发散、集中等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作用。教师在对数学作业进行设计时,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目标。

作者介绍:

张桂芹(1981.08-)女,汉族,甘肃省陇南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汉王中心小学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上一篇:试论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方法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