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县7~12岁小学生肥胖的流行现状

时间:2022-08-15 10:50:31

揭西县7~12岁小学生肥胖的流行现状

[摘要] 目的 了解揭西县城区与乡镇7~12岁小学生的超重及肥胖现状,对超重及肥胖儿童进行干预和指导。 方法2013年9~11月随机抽取揭西县城、乡各2所小学,2824名7~12岁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测定身高、体重等数据,以 “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 结果 小学生总体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40%、7.97%,城区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乡镇(超重:x2=11.470,P

[关键词] 超重;肥胖;健康教育;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23.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2-143-03

Obesity epidemic status of pupils aged from 7 to 12 in Jiexi county

ZHANG Huiqi LI Liangmin HUANG Zhihui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enters of Jiexi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Jiexi 515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overweight and obesity situation of the pupils aged from 7 to 12 in Jiexi county urban and township , to give intervention and guidance for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Methods 2824 pupils aged from 7 to 12 in 2 primary schools of Jiexi county district and township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 201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Measured height, weight and other data. Used “China school-ag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verweight, obesity screening BMI valu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to evaluate overweight and obesity. Results The overall overweight and obesity prevalence rate of the pupils respectively were 11.40%, 7.97%, overweight and obesity prevalence rate of urban were higher than the township(weight:x2=11.470, P

[Key words] Overweight; Obesity;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单纯性肥胖患病率逐年上升,儿童肥胖已成为日趋严重的、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为了解揭西县7~12岁小学生肥胖的流行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制订科学防控措施,2013年10~12月抽样调查了揭西县城乡各两所小学,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9~11月随机抽取揭西县城区和乡镇各2所小学,共计282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年龄7~12岁,平均年龄(10.0±1.8)岁,男1500名,女1324名。

1.2 方法

按照原卫生部《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卫医发〔2008〕37号)的方法和要求,由经过

统一培训的医务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身高和体重的测量,身高精确到0.1cm,体重精确到0.1kg。

1.3 超重和肥胖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人体质量指数值分类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2]。当个体BMI值大于或等于相应年龄、性别组的超重值,而小于相应组段的肥胖值时,评价为超重;当个体BMI值大于或等于相应年龄、性别组的肥胖值时评价为肥胖。

1.4 统计学方法

以Excel软件建立资料库,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共调查2824名揭西县城乡小学生,肥胖状况分析详见表1。

表1 揭西县城乡小学生肥胖状况[n(%)]

年龄

(岁) 性别 城区 乡镇 合计

超重 肥胖 超重 肥胖 超重 肥胖

7~ 男 13(9.92) 26(19.85) 9(8.04) 4(3.57) 22(9.05) 30(12.35)

女 15(10.34) 5(3.44) 11(11.34) 5(5.15) 26(10.74) 10(4.13)

8~ 男 19(12.34) 23(14.94) 10(10.10) 10(10.10) 29(11.46) 33(13.04)

女 9(5.59) 11(6.83) 7(7.45) 4(4.26) 16(6.27) 15(5.88)

9~ 男 27(16.46) 23(14.02) 18(14.29) 7(5.56) 15(5.17) 30(10.34)

女 9(6.98) 7(5.43) 9(11.84) 6(7.89) 18(8.78) 13(6.34)

10~ 男 27(20.15) 18(13.43) 10(6.92) 5(4.81) 37(15.55) 23(9.66)

女 14(9.27) 13(8.61) 5(4.95) 3(2.97) 19(7.54) 16(6.35)

11~ 男 48(25.81) 14(7.53) 9(9.00) 5(5.00) 57(19.93) 17(5.94)

女 15(10.14) 12(8.11) 2(2.17) 2(2.17) 17(7.08) 14(5.83)

12~13 男 23(16.31) 12(8.51) 3(6.12) 4(8.16) 26(13.68) 16(8.42)

女 7(7.45) 4(4.26) 3(8.33) 2(5.56) 10(7.69) 6(4.62)

小计 男 157(17.25) 116(12.75) 59(10.00) 35(5.93) 216(14.40) 151(10.07)

女 69(8.33) 52(6.28) 37(7.46) 22(4.44) 106(8.01) 74(5.59)

合计 226(13.00) 168(9.67) 96(8.84) 57(5.25) 322(11.40) 225(7.97)

由表1可看出:(1)超重和肥胖率地区差异:城区学生总超重率(13.00%)和肥胖率(9.67%)明显高于乡镇总超重率(8.84%)和肥胖率(5.2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超重:x2=11.470,P

3 讨论

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2000年我国发达城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呈全面流行趋势[3-4]。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儿童肥胖对成人期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和死亡的影响,有资料显示,儿童肥胖有40%~63%发展为成人肥胖[5-6],而延续到成年的肥胖又与心血管疾病、非传染性疾病相互影响,从而加剧其发生与发展。导致与之相关的慢性疾病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血压等,同时还有心理、运动技能、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影响。如果能对肥胖儿童及早干预,控制儿童肥胖,并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则可以有效降低成人期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7-8]。

调查发现我县小学生肥胖检出率11.40%,超重率检出7.97%,低于邻近地区的报告[9],与我县地处山区、经济较为落后等因素有关,但城区男生肥胖状况已不容乐观,其超重率和肥胖率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10-11]。城区学生总超重率和肥胖率明显高于乡镇,表明经济状况、膳食结构是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地区差别也提示了今后工作的重点。在性别差异方面,男生总超重率和肥胖率显著高于女生,与国内研究报道一致[12-13],可能与传统重男轻女习俗、女生重视体型、生理差异等因素有关。城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区男生肥胖以低年龄组检出率较高,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超重率则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7~11岁为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高发年龄段,应将城区男生作为干预重点来抓。

通过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状况分析,认为有必要对城区小学生特别是男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结合饮食和活动等干预措施,改变肥胖儿童不良的饮食行为,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建立健康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是预防肥胖的关键,及时控制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的增长,提高儿童青少年整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吕书红.儿童肥胖流行趋势及干预对策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8):526-528.

[2] 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3] 季成叶,孙军玲.陈天娇.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1985-2000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动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103-108.

[4] 邱申伟,刘聚矩,刘晓静,等.2011年铜陵市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30(2):262-264.

[5] 孙宪祥,黄碧梧,孙懿斌.单纯肥胖儿童青少年调查[J].湖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3):48-49.

[6] 李海霞,李晓梅,陶静,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现状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1):9-12.

[7] 季成叶.儿童青少年肥胖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5):371-373.

[8] 张鑫毅,李建军,何丹丹,等.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J].中国学校卫,2014,35(3):402-404.

[9] 庄洁.潮州市区小学生肥胖现状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37(6):50-55.

[10] 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R].教体艺[2011]4号,2011年8月29日.

[11] 田江宣.2011年温州城乡九所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患病状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11):1013-1015.

[12] 潘文静.惠州市城乡中小学生肥胖及其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中华新医学,2004,5(18):1670-1674.

[13] 蔡艳华,吴平.不同年龄段学生超重肥胖标准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114-115.

(收稿日期:2014-09-05)

上一篇: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对完善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的启... 下一篇:人性化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