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自主创新 稳创出口新高

时间:2022-08-15 08:10:05

聚焦自主创新 稳创出口新高

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自主创新。当今国际贸易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后危机时代经济贸易持久复苏繁荣的不竭动力。在国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及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背景下,预计到本世纪的第二个10年,我国外贸将倚重创新驱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双实现“倍增”,到2030年将初步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战略性转变。机电产品出口依然是我国外贸“十二五规划”平稳向好发展的中坚力量,预计未来五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全贸出口的比重,将由目前的57.5%上升到65%左右。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前提、以机电产品企业为主体,要把自主技术创新作为“十二五规划”期间转变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奠定坚实基础。

一、大力推进企业技术研发自主化

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是反映企业在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撑上对自主技术创新的倾斜,对自主研发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的重视程度。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可以用研发支出和自主无形资产的总值与企业营业收入的比值来衡量。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反映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具有的独特性、异质性和难以模仿性的特征,隐性技术研发的自主创新,将在后危机时代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居主导地位,而不再是显性技术研发为核心的创新价值取向。隐性技术研发的隐含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的难度越大,企业参与内需和外需市场的领先度越大、市场占有率越高。例如,被喻为“工业皇冠上明珠”的航空发动机,是当今新兴技术装备领域惟一要同时解决超高速、超高压、超高温三大隐性技术难题的高端装备产品。目前,全球民航飞机发动机的市场及隐性技术,基本被美国GE公司、英国罗罗和加拿大普惠公司等巨头所垄断。我国首台大型客机将在“十二五”期间诞生,中航商用发动机等强势主力企业,在牢牢抓住自主化研制创新的先决前提下,还将顺风顺水汇聚国内国际之智,助力我国企业对具有时代化的客运航空发动机及其新兴隐性技术进行自主攻坚。

“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要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机电产业新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企业技术研发自主化的进程,在重大技术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节能环保和高端电子等机电产品领域,构筑企业有影响力的自主技术研发高地,为中国机电产品跻身世界强国行列做贡献。

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竞争力,在“十一五规划”的推动下,已比先前有了长足的提高,但与美德日机电产品出口强国的企业比,还存在较大的国际差距。我国企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许多核心技术受制于欧美日企业,大量关键技术装备和先进前沿技术依赖进口。2008年,我国80%以上的大中型科学仪器设备要靠进口,进口总额约为200亿美元,是国家研发总经费支出的8%左右,自主技术创新和自主技术研发与外贸出口的结合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研发人才少和研发投入不够与自主新兴技术储备和在线应用严重不足的局面尚未改观。备受世界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新技术及核心低碳技术,欧美各国已掌握了70多种并已进入商业化和产业化阶段,而我国只拥有其中的25%左右。改变技术竞争力落后的状况,要靠国家和企业的力量。我国出口企业要提高自主技术创新的自觉性,极力摆脱低价格竞争力的羁绊,从对技术创新的习惯性“懈怠”中解放出来,构建企业强势的自主创新体系、机制和研发团队。要倾力调动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我国的国有企业缺乏创新动力,源于对有形资产的考核指标,主要是考核有形资产的保值增值,没有考核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所形成的无形资产指标,要建立激励国有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创新机制。要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国有外向企业集聚,加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能参与国际财富分配、国际技术竞争与合作和提高出口竞争能力的技术创新体系。

机电产品企业在我国500强进出口企业和500强制造业企业中占有65%左右的席位,在外贸自主创新中占居主体地位,企业要竭尽所能从战略高度致力于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使企业自身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出口成果转化的主体。建议企业实施以研发促创新稳健推动出口持续增长的策略,要按照“技术预见内在化”的自主创新理念,形成以出口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才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自主创新投入源于企业;90%以上的创新成果和自主技术输出产自于企业。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上至关重要,但要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知识产权分配方式进行变革。

三、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关键核心技术是企业提升自主技术创新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其自主突破主要集中体现在:关键应用技术上的领先开发;国际新市场的率先开拓和拥有份额以及自有的强势知识产权团队。提升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及自主拥有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是推动机电产品企业结构调整与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和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轨道的核心价值取向。“十二五规划”期间是一个以实体新兴产业创新胜出的新时期,就科技全球化条件下的机电产品创新而言,正在由试验性向工程性市场化、商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方向转变,而工程性的创新是多知识和多技术的交叉、多种创新方式的集成。关键技术创新在思维跨越创新、创新方法、工艺改革、发明与革新的非主流层面中,占据基础性的主导地位。从模拟到数字,再到网络;从感应到数码,再到网络超算、智能软件构成的全智能定位急速的发展,都是因为关键技术实现了突破。关键技术创新又分为质变性战略技术和细节性战术技术。两者都是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的关键所在,是我国外向型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有效策略。

20世纪70年代来,全球彩电行业从细节性战术技术的角度,投入了高清晰电视(HDTV)关键技术的研发竞争。日本起初走在了世界的前列,1984年就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高清晰电视工业标准,1990年在市场上推出了高清晰电视机,1991年提供了世界最早的高清晰电视节目。为突破高清晰电视技术,日本政府在研发上投入了20多亿美元,企业花费了20年的时间。日本以细节性战术技术理念推出的高清晰电视机尚未普及,却被后来居上的欧美国家,用质变性战略技术的理念,把世界高清晰电视技术带入数字电视的新时代。日本的教训是他们选择了模拟信号的制式,后来日本通过国际合作重新开发数码技术的高清晰电视机。日本的案例说明,企业在质变性战略技术选择上若失误,那么在细节性战术技术选择上无论怎样登封造极,也无法扭转大势,甚至还会南辕北辙。但日本汽车企业在突破关键技术创新上,始终以“改善”为宗旨,坚持细节性战术技术的创新理念,从改进每一个零部件、生产工艺、生产款式和工艺装备做起,逐步在质量和技术上深挖关键技术的潜力,保持同等质量和技术水平条件下,全球汽车的低成本优势和高收益标准。丰田等汽车企业大量召回的起因,不是细节性战术技术创新理念导致的,而是产能全球恶性扩张与跨国零部件组合生产质量失控的使然。从我国外向型出口企业关键技术创新的实践看,“十二五规划”期间仍然要坚持细节性战术技术为创新突破的重点,因为细节性关键技术失误也会影响企业出口增长的份额和竞争力。外向型企业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掌握和控制,预示着出口企业新一代产品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某种产品甚至整个行业技术发展的进程,从而在国际市场或国别细分化市场的竞争力中领先一步,以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巩固传统国际市场份额,进而抢占新的市场乃至创造新的市场。我国出口企业要立志从核心技术的源头、核心技术团队两个方面寻找占据国际高端机电产品市场的主动权、话语权和定价权,竭力书写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由“制造”向“创造”和“智造”深度转型的新篇章。

四、尽力缩短自主创新周期

自主技术创新言之非艰,做成惟难。建议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要以国际国内的前沿市场走向为主导,建立自己的自主创新动态决策体系,极力缩短自主创新周期,在此借用比尔・盖茨曾今说过的一句经典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慎供企业在稳健确立自己的自主技术创新周期时做参考。“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是因为微软有着巨大的危机感,比尔认为一个全球化的创新型企业,没有危机感就没有动力。正因为微软不断的在信息技术快速更新的软件行业中积极进取,才能在短短的20年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软件企业。为什么比尔把微软的技术更新周期定格为18个月呢?这是因为每隔18个月,单位面积上的芯片数量就会翻一番,智能技术含量才能成倍增加,这是摩尔定律所决定的。摩尔定律使得电脑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小,电脑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国际市场不同产品的技术创新周期是不同的,而创新最佳的周期,都必须紧密与目标市场的潜在需求相结合、同企业的创新资源要素相匹配。18个月就是CPU芯片同目标市场需求和创新资源相得益彰的最佳周期。微软清醒的认识到如果新产品没能在18个月研发出来,那么18个月后的市场就有可能被其他企业占有,原有产品就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出局,再想夺回原有的市场份额就会变得很困难很被动。

后危机时代是一个创新制胜的时代,2010年5月《时代周刊》的《企业技术创新竞争力全球排名》前10强中,苹果公司排第三,微软则由当年的榜首降到了第七位。尽管对此排名见仁见智,但就IT业的全球排名而言,苹果公司的创新周期的确比微软又缩短了6个月,这标志着即使是“定律”的摩尔定律也会被重新修订。我国企业自主创新周期的国际差距很大,企业只有因时而变,审时度势,并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和国别区域细分化市场的变化,整合目标市场与自主创新技术资源的匹配。切实把自主技术创新的长远计划与短期安排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出口企业的知识资源配置效率与研发投入强度和技术竞争力,从而加快企业出口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由先进制造向创造和“智造”转变的进程。

五、慎控对外技术依存度

2010年是我国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最快的一年,其中一部分是过去的积累,不少是危机下被逼加快向出口转化的成果,从而使长期居高不下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有所降低。在我国大量出口的主要大宗机电产品中,其关键制造技术的对外技术依存度已由先前的85%以上降到如今的60%左右,而且已有部分的核心关键技术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所替代。我国出口企业关键技术自给率偏低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与美德如日出口强国5%左右的对外技术依存度相比,其差距相当悬殊。对外技术依存度偏高已成为制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向好转的瓶颈,企业每年要向国外缴纳数百亿美元的专利技术许可费,是直接导致我国高新技术机电产品效益低下的关键因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彩电生产国和出口国,然而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基本依赖国外进口。2009年我国液晶显示面板进口480亿美元,成为继集成电路之后的第二大进口产品,由于液晶面板占液晶电视成本的70%以上,导致彩电产业自主技术“空心化”和对外技术依存度偏高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我国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引进和建成,预计到2012年后,完全依赖进口的压力将逐步得以缓解。改变技术落后的局面,实现出口增长由技术依赖向技术自主的方式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要把企业出口的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下来,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因此企业要在强化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前提下,采取务实渐进适当控制对外技术依存度的策略,决不能盲目冒进轻易切断国外先进技术供给链。从某种意义上讲适度的对外技术依存度,仍然是“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企业保持中长期出口稳健增长、提升自主技术竞争力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助推力量。

上一篇:新时期潮州扩大对台经贸合作的探讨 下一篇:国际钢铁企业科技创新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