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恒源:职业教育“融合”之思

时间:2022-08-15 07:00:36

江恒源:职业教育“融合”之思

江恒源(1886―1961)是我国著名爱国教育家,是中华职业教育社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其毕生奋斗,为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事业的开拓,作出了卓越贡献。与黄炎培、杨卫玉并称为中华职业教育社“三老”,深受中华职业教育社同人和广大教育界人士爱戴。

江恒源,字问渔,号蕴愚,连云港灌云县板浦镇人,曾多年担任中学教师,后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深造。191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他曾在私立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任课务。后历任江苏省省立第八师范学校校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河南省教育厅厅长,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处主任、总干事、评议会评议长、副理事长等职。在中华职业教育社任职33年中,他一心扑在职教事业上,参与创办了女子职业学校和职业补习学校、职业指导所等职业教育机构。

江恒源为人谦和、宽容,做事“融合贯通”“兼容并包”。他发展职业教育事业主张“普职融合”“教育与生产融合”,这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华职业学校重庆学校的教员办公室里,悬挂着这样几个大字:“身教则从,言教则讼”,是当时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处主任江恒源先生亲笔所书。这不仅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为人为师之道。

原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王艮仲先生曾言:“问老(江恒源)在职教社,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受到普遍尊敬。任老(黄炎培)亲笔写一联赠问老,其中对问老有云:‘爱则兄事,敬则师事。’任老德高望重,且长问老七岁,犹对问老尊敬如此,自非出于偶然。”

1996年,中华职业教育社为江恒源先生举办了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上,王艮仲先生简言“我亦略举数端,以表敬仰之忱”,讲解了江恒源老先生的几大贡献和事迹。

不做大官做大事。江恒源曾任江苏省、河南省教育厅的厅长,厅长已是不小的官职,当时年富力强的江恒源本可以凭借官职开拓仕途、平步青云。然而,志不同,不足与谋。在占领南京后,江恒源立即辞去了厅长的职务,并对四方延揽、委以高官的人以辞谢。当时,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一个受压抑的群众团体,其主要领导人黄炎培被迫离开上海。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处于危难之际,江恒源毅然担任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处主任一职。这种临危受命的高风亮节,永垂典范。

组织学生积极抗日。1939年5月,日本对重庆狂轰滥炸,位于重庆市区的中华职业学校不得不迁往江北的一个私人大宅院内上课。当时,搭草房做教室、睡地板、夯土平操场,学校一切都本着“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精神继续着各自的事情。面对如此乱世,江恒源沉着冷静。中华工商专科学校胡从英曾撰文指出,“当时,有一位慈眉善目、光头、穿中式长衫、脚蹬圆口布鞋的长者来到学校,给学生做报告,鼓舞学生勤奋读书,用行动积极进行抗日救国运动。”江恒源先生的讲座让热血青年们冷静下来,学生们开始用功读书,并经常组织话剧演出、组织进城为前方战士募捐、义卖等活动,用心和行动抗日救国。学生毕业,作为校长的江恒源还给学生的“毕业同学纪念册”题封面字,教导学生“互助互勉,永无相忘”。

以身作则奉献事业。他从不以领导自居,遇事以身作则,始终和大家打成一片。而且,他对中华职业教育社里同人的学习抓得很紧、很认真。他亲自领导读书班,订了学习制度,自己带头执行,雷打不动。他这种以身作则、为事业奔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职业教育的融合思想

江恒源在中华职业教育社任职期间,积极开拓事业,潜心研究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留下了大量关于职业教育的言论和著述,其中广为人知的是他的大职业教育观、职业指导思想等。在当时,其“融合”的思想虽不太引人注意,但非常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即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四教融合、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融合。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江恒源主张普通教育应该与职业教育融合,努力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差别减少到最低限度。教育是解决国家、社会、个人等多种问题的方法,他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没有职业教育和非职业教育的区别,因为,“一切教育皆含有职业的意道”。反之,“凡是一切职业,都要经过教育的熏陶”。人们之所以会区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只是其处的立场各自不同而已。普通教育应该包含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亦应包含普通教育。

为了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切实推行职业教育,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创建了比乐中学。该校改革了普通中学的课程,在授完普通中学通常所设的各种课程之外,增加了职业方面的内容,如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训练。学校还组织各种课外活动,让初中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参加电工组的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慢慢掌握电器的使用和维修技能;引导初中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参加木工组的课外活动,使之学会使用各种木工工具、制作诸如帆布凳之类简单、实用的木制用品。这些职业科课程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兴趣盎然。

这种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的思想以及四教融通的思想,对于当下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四教融合 除了普职融合之外,江恒源认为,公民教育、生计教育、康乐教育和文字教育亦应融合、协调发展。

他认为虽然四种教育各自目的不同,但根据中国国情,应以生计教育为中心,使四教交融。如文字教育,教农民认识“棉”字,应该同时给他们讲解棉花的种类、种植棉花的方法、棉纱和棉布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有机会,也有能力依着有关“棉”的知识,供给生活、改良生活,这就是文字教育与生计教育的融合。

再如康乐教育,可通过运动会、展览会等活动,训练公共集会的习惯,培养互助互让意识和遵守各种法则的意识,塑造爱国爱家爱民族的精神,了解人类利用自然和爱护自然的各种方法。同样,公民教育可以培养工作神圣思想和服务道德,通过生计教育在教授生产技术的同时,可以结合文字教育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

要努力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教育就必须面向经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创造富裕的社会,为人民大众谋幸福。这就是江恒源的产教融合思想。

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融合 江恒源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其代表观点是“富教合一”。江恒源认为办教育万万不能不顾社会和不顾最重要的国民经济力。

江恒源主张一要“平民主义”,要使大多数人都能享受职业教育,“所有涉学施教,应依全民为标的”。二要“生产主义”,“使人人能生产,能享用。”也就是说,教育要和生产相结合,教会学生生产知识和能力。

江恒源指出,职业教育的实施,仅仅依靠学校一方的力量是万万不行的,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职业教育必须依据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而开展,为人们更好地谋生和人们道德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服务。实施职业教育者“只知有学校不知有社会,壁垒森严,不肯离门一步,此等关门式的职业教育,可以断言其效力至微”。教育要取得显著成就,就需要改良人民的生计,需要调查一般民众的生活职业状况,指导民众增加生产与组织合作社,这样民众经济就有所提高。

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江恒源的思想为我们制定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产教融合制度提供了借鉴。

上一篇:“盖房养牛”何以成为美国名校功课 下一篇:杨芙清:中国软件的铺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