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茶会 第3期

时间:2022-08-15 06:00:29

今天我们心目中“茶园”的概念,与18世纪很多西方人对茶园的理解完全不一样。昔日时髦人儿八卦、调情、显摆的园中茶会,电影、绘画中常有描绘,这样的茶园,同我们今天习惯的采摘茶叶的茶园之印象是全然不同的。

公元1700年,伦敦有500家咖啡馆,那会儿喝茶还没有专门的公共场所,后来托马斯・唐宇买了一家咖啡馆并开始卖些高品质的散茶,自此茶店才慢慢发展起来,18世纪中,茶当仁不让地成为英国社会的社交生活要素,英国人自上而下,全体着迷于这种源自遥远东方的饮料。与此同时,一些蛮有异国风味的茶园开始在伦敦出现――那些寻奇猎艳者,可以在装点着东方风格的灯笼园子里漫步,求索心中的目标,伦敦当时有两家最有名的茶园:沃斯荷(Vauxhall)和蕾内拉(Ranelagh)。后者比较时髦,光顾的多为中上流社会分子。如今,已变身为全球园艺爱好者趋之若鹜的英国切尔西园艺秀举办地。

1650年,茶叶被引入美国,那时的纽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要求纽约要消费比英国本土更多的茶叶,于是,纽约随后也有茶园开张,两家比较有名的茶园开在罗斯福和查特曼大街的拐角。

说起西方茶园的源起,还一定得提到当时社交生活的另一重要场合:咖啡馆。18世纪的英国,咖啡馆乃男人们的地盘,女人们不能涉足,女性的地界儿在哪儿呢?通常是画室。在咖啡馆男人们把时光消磨得价廉物美,一杯茶或一杯咖啡,一般都只需花费区区两便士,报纸则是免费的。18世纪那会儿,娱乐活动与今天相比实在少得可怜,找个地方聊天算是很重要的娱乐活动。而男男聊、女女聊,难免单调,所以茶园的出现,也可以看作是应势而生。在这个新设计的公共场合,从此男人和女人们可以各捧一杯茶或咖啡,开始他们或直白或曲折的聊天互动。

有名的茶园里通常有一个配备乐队的漂亮舞厅、隐密的拱廊和花径,垂垂长青藤之属,园中还不时举行音乐会、赌戏或赛马,夜色中放起焰火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景观。这么看来,所谓茶园,同游乐园没什么太大区别,怪不得后人描述它们时常使用“he pleasure gardens”来形容而要容纳上述诸种活动,茶园的面积必须得大,还要景致迷人,便于风流聚散。名噪一时的蕾内拉茶园,甚至有中式的亭榭呢。

18世纪中期之后,茶园数量剧增,其中一些大艺术家出没的茶园更成为大众追捧的地方1742年,蕾内拉园开张之日,当即吸引了众多好吃、好饮、好色、好凑热闹之人这个园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几乎是上至皇室,下至作家菲尔丁等各阶层,人人必游之地,而游园同时还承担了制造与流播小道消息、香闻艳史的功能,时人的回忆录中多有记载。蕾内拉等茶园之所以那么受欢迎,真正的原因还是它们凭借时尚的“茶”名,淡化阶层与身份的障碍,为男女的自由交往大开方便之门

正因如此,一旦后来咖啡馆也对女子开放,男女自由交往空间不再受限,茶园之热便退了潮。而旧日风流氤氲、景致如画、全民同乐的茶园社交,今人只好凭借影视与绘画的再现,神游之余慨叹“俱往矣”了。

上一篇:茶道具之深意 下一篇:桐木关:正山传人再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