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释放了孩子的错别字

时间:2022-08-15 05:06:43

错别字,顾名思义,写错了别的字而形成的另外非正确的那个字。作为语文老师,司空见惯了错别字,很多老师都是摇摇头叹口气说:没救了,现在的孩子识字量太少了。现在的孩子真的是因为识字量太少了才导致错别字层出不穷么?我想有可能这只是一小部分的原因。综合所有的一些因素,我就此来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识字量少跟孩子的阅读量有关系。现在的初中生每天花在看书上的时间可以细数出来,白天上课,晚上做好作业,洗漱一下,时间已经接近十点了。很多初中生住宿就需要熄灯睡觉了,因而能在睡前拿本书起来看一下的时间少的可怜,甚至没有。可想而知,五天在学校的生活都是周而复始,自然看书的时间就少。

放眼当今,能挤时间来读书的学生太少,这也就导致孩子们的阅读量越来越少,识字量也就相应地减少了。有人可能会说,除了五天的学习时间,周末的两天时间也是一个能增加阅读量的最佳时间。但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反应,他们周末两天首先要睡懒觉。再来他们偶尔出去和同学联络感情,一个下午就很快过了。晚上继续忙着其他事,等到周日晚上再来赶作业,根本没有时间看书。

是什么导致了学生没有时间阅读而错别字滋生呢?除了学生不会挤时间来读书之外,学业负担重也成了许多学生、老师们的常用理由。但是学业真的重么?我们从十几年前喊出的减负口号,减到现在有何成效么?照学生现在的学习来看,我觉得学业肯定要多少有点负担的。还有一点,学业负担真的重么?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努力消化老师的课堂知识,提高效率,在课后用练习稍微巩固一下,我想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学业还是驾驭得很轻松的。可是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下课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补,这样的恶性循环不在少数。因而导致家长看孩子读的那么辛苦,都心疼孩子们的辛苦,周末两天就放任孩子尽情玩的心理还蛮多的。

常说孩子的阅读量少,可细问孩子的父母的阅读量,就会发现学生和家长的阅读量是成正比的。常说孩子成长的环境特别重要,这是因为父母起到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父母在平时都会捧书而读,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下也会受到熏陶,阅读量也就会跟着上升了。而在当今的社会,快餐式的阅读、五花八门的各种剧、层出不穷的游戏,分散着家长和孩子们的各种注意力。营造读书的氛围,这不仅仅在学校需要,家庭里面也尤为重要。只有孩子们的学习氛围营造得好,阅读量大,识字就会更多,那么错别字就相对减少了。

社会的导向,是国家正能量的传递。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个字的宣传,都是用文字写在题板上,向社会传递着。这让人们抬头随处可见的字可不少,路牌导航、国家正能量传递、地方的政策、地方大名、风景名胜区指示等等,这些字几乎没有所谓的错字,能给大部分人一些导向。但还有一个常令人莞尔的广告语,宣传产品的口号,能让许多人产生购买产品的欲望。但是对于大部分还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们来说,被顺口顺耳的广告语绕进去,他脑中所产生的认知也就被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孩子们日常最喜欢的自行车广告: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其乐无穷 )等,这种错字给学生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迷惑,受到影响的他们在学习时也就可能受到广告形近字的影响,进而错别字产生的几率就大了。

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可以教导学生识别一些问题?踢皮球似的把所有的问题全推到老师身上,常言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传道授业的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学生从课外获取更多的阅读来加以补充。归根结底,还是阅读量在这一个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有人常会把错别字用罚写来避免问题,但是在下一次,他错的是其他的字,再继续罚,这样反复形成的是恶性循环。治标不治本,花更多的精力来跟学生耗,学生累,老师也累,可能还会引起一些学生的抵触、反感,从而使孩子失去对写字的兴趣,让他在下一次写字时连下笔都不愿意。当然,有些学生可能有用,能在下次写字时注意到自己写错别字的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个体,就是老师也不大可能将每一个人都打造成一模一样的性格,更何况是常被人小看了的错别字。

总而言之,是谁释放了学生的错别字呢?学业的负担、家长的影响、社会的导向、学生本身的阅读量都有影响。但根本原因还是学生自身是否能实实在在地拿起书来认认真真地阅读,不断地在阅读中积累自己的阅读量,认识更多的字。家庭有个良好的读书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多一些喜欢读好书的家长,少一些以假乱真的套用成语的广告。我想,错别字的释放会慢慢地降低它的频率的。

上一篇: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研究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