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25例临床研究

时间:2022-08-15 04:24:38

当前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25例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3年1月~10月我院接收救治的45例被确诊为难治性鼻出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鼻腔填塞相结合进行治疗,对照组只采用鼻腔填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鼻内镜;双极电凝;鼻腔填塞;难治性鼻出血

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的系统性疾病,难治性鼻出血是鼻出血中的一种急性、重症,近几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增加。多数难治性鼻出血的出血部位比较隐蔽,难以查寻。鼻内镜微创治疗操作方便、直观、可视性好,能够快速且准确的找到出血点,有助于实施电凝止血,且不会损伤正常的鼻腔黏膜,避免给患者造成手术带来的痛苦,深受广大医生及患者的信赖[1]。2013年1月~10月,我科采用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25例,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取患者45例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5~58岁。观察组25例患者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部位,经电凝后结合局部鼻腔填塞进行治疗,而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的鼻腔填塞进行治疗。治疗前,所有患者经检查并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以及血液方面的疾病等。且在年龄以及性别等资料的对比上,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仰卧,在鼻内镜下,用吸引器将腔内血性分泌物吸除,之后将鼻腔黏膜进行局部麻醉,通过检查,寻找鼻腔黏膜的出血点。电凝能量(18~30W),电凝时间2~3 s,然后再黏膜表面,使用3~4块吸收性明胶海绵进行微填,填塞物于术后2d内取出。

对照组:使用单纯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法进行治疗,从后向前连续填塞,将纱条填满鼻腔,填塞物需在3d内取出。

1.3疗效评定 治愈:病灶处黏膜光滑,出血侧治疗后1~3个月内未再发生出血;有效:症状明显减轻,出血部位黏膜存在部分血管扩张;无效:症状未减轻,出血部位黏膜血管扩张。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组间比较通过t检验进行,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进行比较,其中P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率为69.23%高于对照组治愈率16.67%,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

2.3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观察组术后鼻腔恢复通气时间以及鼻黏膜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鼻腔填塞组(P

3讨论

一般的鼻出血能够在前鼻镜下较容易的找到出血部位,治疗上也相对容易;而有些鼻腔出血的位置比较隐蔽,不易被查寻,也就加大了治疗的难度[2]。这种在前鼻镜看不到出血点,且经传统鼻孔填塞不能止血的鼻出血统称为难治性鼻出血,又叫顽固性鼻出血。

难治性鼻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出血剧烈且易复发的急危重症。采用传统的鼻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填塞过程中患者痛苦大,且易引起一系列的不适及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以及压迫性坏死等),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3]。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与鼻腔填塞相结合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重点是在鼻内镜下准确的查找出鼻腔出血点。而由于鼻内镜具有视野广以及可视操作等优点,它不仅可以通过对鼻腔内部各区域的检查,准确的找出出血部位,也可以通过采用激光、电凝以及填塞等手段达到准确止血的目的。既能够有效的治疗难治性鼻出血,也减少了鼻腔粘膜的损伤,降低患者的痛苦,且术后恢复快。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观察组治愈率高于采用传统鼻腔填塞治疗的对照组治愈率,且达到显著水平(P

参考文献:

[1]郑文雄,皮冰.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2,19(10):33-34.

[2]钱小飞,徐允良,陈建良.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38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288-289.

[3]申明放.鼻内镜下双极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52例临床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6):70-72.

[4]黄春平.鼻内镜下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2):91-92.

上一篇:新生儿重度窒息早期应用多巴胺效果观察 下一篇: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