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教学中的教学分析

时间:2022-08-15 03:54:26

肾脏病教学中的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价值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导致人们罹患各种疾病的几率不断上升。肾脏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这就要求肾脏病临床教学要不断开展更深入的教学,从而让提升学生对肾脏病的认识,并掌握更多治疗肾脏病的方法,从而满足临床上对肾脏病治疗的要求。根据肾脏病实际教学情况,其中有很多教学方法,但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开展肾脏病教学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方式。本文将根据我国肾脏病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肾脏病;引入问题式教学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I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175-02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授课仍以传统教学模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为主,临床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其学习兴趣不易提高。肾脏病学作为临床内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大量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药理学等多门的基础知识,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对学生来说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性,因此,LBL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单向传输、死记硬背的被动教育模式不能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其临床思维,也导致了肾脏病学在临床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较多。如何训练和加强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了现代医学教育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于肾脏病教学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如下叙述:

1 引入问题式教学法

肾脏病学专业教师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要想上好肾脏病课程,教师本身就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承担肾脏病教学任务的教师要跟加强专业的培训以及深造,掌握好当前最新的知识,而且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传统的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授课仍使用以LBL为主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集体灌输式的教学,临床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其学习兴趣不高。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这种单向传输、死记硬背的被动教育模式不能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其临床思维。

问题式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源于20世纪20年代,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开放性、探索性的学习模式,是国际上较新的一种教学方式。该模式实施的主要方法是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老师总结。该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强调临床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对针对性临床问题的探讨,提高医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PBL的引用,弥补了LBL的不足,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培养临床思维,由此解决医学生在学习肾脏病知识过程中的单向传输的学习问题。

2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为医学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是指将多种媒体元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信息。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是指人能方便地与系统进行交流,以便对系统的多媒体处理功能进行控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CAI)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渗透并融合到医学教育领域[1]。但是我们要明确多媒体技术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它要以服务教学为前提,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而不能让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这样不仅减少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直接交流,而且授课内容超负荷增加,不利于学生学习。教师的课堂教学变为“照屏宣科”,忽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研究,使多媒体课件过于花哨,弱化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掌握,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我们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要给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能随时点播教学课件中的医学音频和视频片段,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以肾脏病学中血液净化治疗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技术,动态地演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血液中的毒素清除和离子交换的过程,使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血液净化的原理与各个步骤,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总体容量。从而节省教师板书和绘图的时间,授课时间相对加长,单位时间内增加教师的授课容量,以满足肾脏病教学知识量大、知识点繁多的特点。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优化医学教育工作。在授课过程中发挥教师的灵活性,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传统的课堂提问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地分配课堂时间,控制教学进度,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同时,适当穿插板书,放慢授课节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增加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眼神交往。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加深对肾脏病教学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制作多媒体课件要符合科学性,生动逼真,重点突出。多媒体课件应根据肾脏病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大纲来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课件设计要明确反应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有区别地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件的设计上要多样化,强调知识的连贯性的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保证教学质量。

3 开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实施专业课双语教学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双语教学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2001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推动英语等外语教学,许多重点高校率先试行双语教学改革,已收到较好成效[2]。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医学书籍与期刊文献等均以英语为主,而且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主要采用英语,可以说英语是西方医学的主流语言和主要载体[3,4]。因此,学习并掌握医学专业英语是医学院校师生不断更新医学前沿知识的有效途径,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双语教学的引入使肾脏病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调动学生努力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要积极营造课堂气氛,课外安排播放医学课程原版录像片段,创造说英语、写英语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消除胆怯心理,敢于用英语与别人交流。总之,开展临床医学课程双语教学势在必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探索适合的临床医学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

4 增加科技人文教育

肾脏病学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对于解剖知识、病理知识、免疫基础等理论知识要求甚多,学生需要背的数据和知识较多,因此医学教育领域中,如果教学思想不够清晰、教学内容就会单调乏味、使得教学课程呆板单一,学生的厌学情绪就会不断增长,缺乏充足的科学探讨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强化人文社科知R,讲述肾脏病的发病趋势,对社会和病人的危害,激发学生的理想、精神以及情操,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和学习动力,进而影响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有足够的人文精神做支撑,必然会提升医学生对社会、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责任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等。

5 确立预防为主的医学教育观念

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与文化水平提升,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疾病出现后的治疗,而是希望提高日常生活中的身心健康,做到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的整体质量,让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医疗服务意识,提高医学人才预防疾病的能力与水平。这是现代化医学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新世纪医学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向。

6 始终贯穿医学模拟教育

医学模拟教学利用各种模拟手段,再现临床医学工作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无风险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条件与环境。在教学中引入标准化病人,开展模拟诊疗等肾脏疾病医学模拟教育,训练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及操作技能。

7 学院讲座与临床小讲座相结合

学生能够接受大到学术发展前沿知识、小到基本理论基础的各式讲座,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科研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医院各式医教研活动,如多媒体教材制作、医学前沿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诊、义诊、社区服务等,建立师生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肾脏病临床学习机会,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融入临床。

8 远程教学以及电化教学相结合

远程教学以及电化教学相结合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大力拓宽教育资源,促使肾脏病教学过程更趋生动、有趣与活泼,提高医学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力与知识性[5]。

我国目前的医学教育观念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新世纪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高超的实践技能与较高的综合素养,即知识、能力与素质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而要培养这种复合型肾脏病专业人才,就必须实施现代的、全面的、科学的素质教育。因此,要求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不断改变教学思想与学习思想,提高相应的创新能力与应变能力,对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符合新世纪对医学人才的新标准与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郑颖,吕杨,张雪光,等.案例教学法在肾脏病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05):438-439.

[2]安海燕,郭颖博,郭晓媛.浅谈情境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0):75-76.

[3]刘刚.CBL结合PBL教学法在肾病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农垦医学,2014(05):476-477.

[4]朱晗玉,张冬,耿文佳,等.肾脏病的临床循证教学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05):428-429.

[5]杨柳,刘娟娟.临床护理路径在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02):184-186.编辑/杨倩

上一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罗昔康注射液的有关物质... 下一篇:浅析未成年人隐私权的民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