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消费卡“设卡截留”

时间:2022-08-15 02:44:15

警惕消费卡“设卡截留”

“花1000元享受2000元的服务”“贵宾卡享受8折优惠”……近年来,各种消费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诱人的承诺下,许多消费者成了有特殊地位的“贵宾”。美容美发卡、洗衣卡、健身卡、美甲卡、擦鞋卡……可谓五花八门。殊不知,琳琅满目的消费卡背后,也许是一个个深深的陷阱。

限时“圈钱”的月卡和年卡

刘先生去年为了减掉“啤酒肚”,花1800元在一家健身俱乐部办理了一张包年卡。由于频繁出差,加上运动成效不明显,惰性回升,他就很少再去健身了。仔细一算,刘先生每次健身所花费的费用比单次缴费贵出了10倍,健身俱乐部又不给退卡,真是得不偿失。

很多美容院健身房等推出的消费卡中大多是按时间或次数计费的,如月卡、季度卡、年卡等。从表面看,这些卡的优惠幅度往往都很大,但实际上,短期的消费卡往往会通过限制卡的“有效期”,使没有时间来不及使用的消费者利益受损。

长期的年卡则抓住了消费者喜新厌旧、不能坚持消费的心理特点,或故意降低服务质量使消费者不满,不愿再光顾,或利用消费者自身时间不充裕、工作、生活地点发生变动等原因,从中获利。

因此,消费者要办理这种卡,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能不能坚持固定在这一个地方进行消费。

储值消费卡让人骑虎难下

林小姐去一家美容美发院做头发时,服务小姐热情地向她推荐一种储值消费卡,说花1000元办一张卡,就可以当成2000元的现金使用,且美容美发都能用,还不限时间,可以一直用到扣款结束为止。心动的林小姐忍不住办卡,但在消费时才发现,她的卡只能用于部分高档美容美发项目,一些自己真正想消费的项目却被限制了,店家的解释是那些项目利润很低,而林小姐的储值卡享受了五折优惠不能再用。更让她生气的是,这家美容美发院总在搞特价活动,不少项目都打到三折,但自己的卡背面却明确写着:使用本卡消费时不同时享受店内其他优惠、促销活动。

商家推出储值卡的目的无非是快速“圈钱”,固定、扩大顾客群。消费者最好不要轻易相信自己不熟悉的商家。

储值卡最大的特点是有进没出,不像银行卡还可以随时提现,接下来,商家就会千方百计让你加速消费,或提高收费标准,或限制消费项目,把滞销的项目和产品半强制性地推给你,让你储值卡里的钱花也难受,不花又可惜,进退两难。

积分卡:商家“甜点”难吃到

许小姐在买某一品牌的化妆品时,促销小姐免费给她办理了一张积分卡,说是每消费100元积一分,只要积到10分后,买这个品牌的所有产品就可以打八五折。许小姐知道名牌化妆品很少打折,就高兴地收下了这张卡,并且为了多积分,又买了两样本来不是很急需的产品。

积分后打折或兑奖是商家促销最为常用的法宝。这种消费卡的特点是:不需要额外付费,购物同时就能入会积分,不限定时间,只要消费达到一定额度就有优惠或礼品返还。

事实上,这种销售策略的核心就是“放长线钓大鱼”,商家总是把诱人的“甜点”放在遥远的地方,需要你不断消费支出才能“吃”得到。

当然,不少人会因返利、兑奖的路途过于漫长而放弃,那些好不容易得到优惠的消费者,也不必过于高兴,因为在你得到这点儿好处之前,就早已为它买过了单。

服务卡:美丽诺言难兑现

家政服务季卡、汽车维修年卡等服务消费卡属于刚刚兴起的消费卡,其投诉量却不低。这主要是因为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商家的诺言难以兑现。

某品牌车主姜先生,去年在一家汽车美容中心购买了一张价值1000元的服务卡。该汽车美容中心当时承诺:如果姜先生的汽车在省城出现故障,该中心都可以在半个小时之内上门服务。今年2月28日晚,姜先生的汽车在东五环突然熄火后,他与该中心联系请求帮助,可等了近两个小时服务人员也没有抵达现场。

充值卡:刮开方知上了当

各种各样的电话卡、充值卡或上网卡因其快捷、方便、时尚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然而有不法商贩在“卡”上玩起了“猫腻”。据了解,电话卡、充值卡、上网卡的“猫腻”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一是零售的卡上出现有面值无金额的现象;二是批量销售的卡中夹杂空卡;三是使用过的卡冒充新卡销售。省城某高校大一学生韩刚,今年在校门口一个小摊上购买了一张面值100元的上网卡,刮开密码上网时却发现这张上网卡上只有不足30元的费用。韩刚马上找到那个小摊贩,该摊贩却不承认这张卡是旧的,坚持认为是消费者已经将卡消费了来诬陷他的。

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赢理念

“会员卡”“优惠卡”“贵宾卡”“消费卡”盛极一时。健身卡、美容卡、美发卡、保健卡……大量的服务行业消费卡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办卡消费优惠、免费赠卡等活动的确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便利。本来会员消费、“提前消费”是一种有利于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赢消费方式。它一方面让商家快速回笼资金,另一方面,让消费者通过增加消费次数和选择固定消费场所而得到较大的优惠。但消费者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种消费卡制作、发放在服务方,“最终解释权”也在服务方,消费者往往吃了亏不知道怎么回事。

也正因如此,某些商家在获得利益的时候,却轻易地放弃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要么拍屁股走人,要么想花样推脱责任,将“双赢”变成“损人利己”。

我国的会员制度很不健全

会员制是一种成熟的销售方式,我国的会员制度还不太健全。现在市面上发放的一些会员卡,只是商家借“会员卡”形式来推销和敛资,目的是为了达到会员消费的稳定性。当有会员要求退会时,还会受到商家的百般刁难,拖上三五个月都是常有的事。至于单方面提高某项服务的价格、促销活动中非会员和会员同等待遇等情况,更是时有发生。更令人头疼的是,对于会员制消费引发的各种服务纠纷现在没有一个明确的部门负责管理。所以,商家发放“贵宾卡”“会员卡”等十分随意,缺少监督。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只能处于受伤害的地位。

由于没有针对性较强的法律、法规供消费者保护机构作依据,现在只能用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带有普遍性的法律来套用,缺乏针对性。对此,有关法律界人士指出,会员制消费要以商业信用作为保证,而商业信用又是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的,目前亟须立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此进行规范。

办理预付款消费卡当心陷阱

办理预付款消费卡当心陷阱在消费者的投诉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伎俩是商家惯用的。

陷阱一以极优惠的条件吸引消费者购买消费卡后,以营业场所变更、撤销等为由携款逃跑卷钱走人,坑你没商量。使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这种情况最多,也最难处理。

陷阱二以免费赠送诱导消费者办卡,在办卡之前经营者将服务内容和服务承诺说得天花乱坠,一旦办好卡,消费者得到的却是另一种待遇。

陷阱三以让利的方式向消费者推销办卡,当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经营者趁机向消费者推销一些质价不符的产品,巧立名目收取各种额外费用。

陷阱四以甜言蜜语诱骗消费者购买消费卡,但消费者持卡消费的金额比现金付款方式还要高,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实惠。

陷阱五以连锁店的形式推销消费卡,消费者在其不同分店持卡消费时却另外加收费用。

陷阱六以第一次感受价来吸引消费者购买消费卡,消费者在持卡消费后,价格与第一次感受价相差极大。

提醒消费者在办理消费卡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谨防上当受骗。一是消费者在办卡前要详细了解卡上的服务项目,防止在接受服务时,被商家推荐使用一些价高质劣的产品,或者被巧立名目收取各种额外费用;二是办理消费卡最好签订书面协议,一旦商家卷钱走人,消费者应尽快向公安部门报案。

面对“霸王条款”要依法维权

由于不少俱乐部实行的是会员制经营模式,在向会员出售健身卡时,往往会与会员签订类似“会员合约书”的格式合同。合同中已发现几种典型的“霸王协议”:如“本俱乐部拥有最终解释权”;“本俱乐部有权在任何必要时修改、改变、删除或增加会员章程之条款及其细则而无须征得会员同意”;“对于会员使用本俱乐部任何服务、设施或场所而引起的任何人身、财产和损失所导致的任何赔偿、要求、仲裁或诉讼程序,本俱乐部无须承担责任”等等。

以上这些“霸王条款”使消费者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而经营者则拥有任意的合同修改权。在签订合同时消费者必须清醒认识到协议的风险,因为这种对消费者不平等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最让消费者心寒的就是经营者的突然消失或更换。所以,购买消费卡必须当心商家早已备好的陷阱。

上一篇:出口关税折射中国贸易手段 下一篇:中部崛起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