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视矛盾是达不到和谐的

时间:2022-08-15 01:58:13

和谐是一种状态,更是人民的一种心理感受;

和谐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希望之美。

和谐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通过对不和谐的妥善处理达到和谐的境界,则是一种现实的科学境界,是能力与水平的体现,也是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体现。

社会整体的和谐是一种协调之美,统筹之美,科学之美。

当前,之所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上还存在着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问题;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就是要承认和认识这些矛盾和问题,着力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精神上和道义上的团结一致,整个社会不存在任何社会矛盾。他十分强调社会的团结、统一、一致,但这种团结一致是建立在抹杀矛盾和掩盖问题的基础上的,结果许多矛盾和问题长期被掩盖着,一旦爆发出来就会引起巨大的社会震荡。斯大林去世后苏联东欧地区出现的波匈事件,整个国际共运出现的争论与分裂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同志敏锐地觉察出了这个问题,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他强调党和政府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这就从基本理论上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还需要重视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问题。但是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却出现了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偏差。这种偏差不但在社会发展问题上出现经济与政治关系严重失调,背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且使整个社会长期处于对立和动乱状态,社会和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今天,我们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总结了历史上的这些经验教训,把全部工作建立在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我国社会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之上。只有下决心解决那些影响社会和谐的重大矛盾和问题,广大人民群众感到满意了,才会达到真正的社会和谐。

上一篇:“物权法”对金融企业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两税合并助推上市公司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