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建议分析

时间:2022-08-15 01:31:42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建议分析

摘要:目前,新课改正在逐步深入地向前推进,各学科也正在尝试向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的角色也正从传统的“管理者”向着“引导者”转变.人们开始意识到教学质量有效性的重要性,新课改中更加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要求学生对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健全小学生的情感和生活态度.这是实施新课改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学理念滞后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小学数学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掌握,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国内仍存在不少滞后的数学教学理念,过于注重学生分数,以为分数高,数学能力就强;同时,将能力知识化,觉得只要学生记住了课本知识,就能掌握相关方面的能力;并且在教学的角度上,没有重视学生的“学”,只重视教师的“教”,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

总所周知,学生个性差异要求教学方法实现多元化,小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只为完成教学进度,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了解,对学生要求整体划一,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教学.为了达到较快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要求学生与自己的教学速度保持相同水平,并与自己的教学思路保持一致,这忽视了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客观上造成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枯燥.

3.教学目标不明确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能力,教师不仅仅是把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让他们知道如何自己学习.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看重学生分数的高低,使得学生在学习竞争中是拼的分数,忽视了对基本能力的学习和培养.所以,课堂上,多数教师都是以灌输式的教学为主,注重文化知识的传递.

4.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被应用于教育领域,新的教学设备也逐渐出现在小学的教学中.教学手段本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应该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设备的作用.但是因为对这些运用不当,反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特别是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本能很好的发挥出作用,由于方法不对,比如,在对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三角形发生变化,使学生在头脑中形象的留下三角形的各种类型.但是如果只是静态的对三角形进行展示,不能充分达到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对问题进行情景设置,在课堂教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所以,要想达到有效性教学,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其中教学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形成自主的思维模式,问题的解决要让学生参与.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解决能力,能够对基本的数学问题形成一定的思考能力,并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生活态度,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平衡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常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数学问题的设置要有目的

对数学问题的设置要有明确的目的,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明白通过这个问题掌握解决方法的思维模式,而所有的环节都要围绕这个目的进行,这样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了方向.案例:在教学生进行加法运算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问题进行计算.比如,可以拿出14支粉笔,先摆5支粉笔在左边,然后在右边再摆9支粉笔,问学生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并让其他学生来回答.

学生A:“一共有多少支?”

学生B:“是怎样算出来的?”

多数学生对回答是对的,此时教师可以问学生还能通过其他方法算出来吗.

学生C:“将左边的一支粉笔移动到右边,这时右边共有10支粉笔,加上左边剩下的4支,一共14支.”

2.课堂教学要带有趣味性

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激发他们的兴趣所在,一般而言,小学生对生动有趣的学习材料都具有好奇心,这种情况会更加乐于学习.

案例:让学生利用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画自己喜欢的画,然后根据图画中的图形来计算它们的周长.比如,学生A画的是一辆车,用了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形,这里可以让学生A用尺测量长方形的长宽,让他算出自己图形的周长.因为每个学生的图形不一样,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算图形,这样不仅促进学生的互动,还活跃了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

如果单纯的让学生计算数学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仅带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增加计算的错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也是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方法之一.

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堂活动,一个小组扮成文具商店,另一个小组可以扮成购买文具的顾客.

学生组A:到学生组B购买文具,包括4支铅笔(0.5元/支),7个橡皮擦(0.5元/个),一共付了10元钱.此时,教师可以设置几个问题,首先是铅笔应该付多少钱,其次,橡皮擦应该付多少钱,最后,B组应该找回多少钱给A组.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对生活的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且计算问题始终贯穿于情景的整个环节,让学生置于其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周小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学习(上),2012(4).

[2]陈敏.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

[3]郑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4).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民小学 (318000)]

上一篇:让学生在体验中建立数学新概念 下一篇:初中物理解题思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