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充当日寇炮灰的隐情

时间:2022-08-15 12:19:51

台湾青年充当日寇炮灰的隐情

1937年9月,为了补充后勤力量,日本殖民当局开始从台湾征召不具备正式军人身份的“军夫”前往中国大陆随日军作战,成为军中杂役。后来随着日本侵华战争陷入战略相持阶段,加之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正式在台施行征兵制度。

台湾青年加入日军,为日军服务,乍看似乎让人难以理解。但置身于当时的历史境遇,台湾民众的“从军”背后也有说不出的难言之隐,历史和现实的共同作用造成了这种现象。

除了政治上受骗之外,台湾民众现实生活的考量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能够当兵,不仅能够有更多的收入,而且能够与日本人有同等的地位。因此,许多台湾人就志愿从军。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日本殖民当局为了消弭台湾人民的反抗意识、巩固殖民统治,大力推行“皇民化”政策,企图将台湾人改造成在精神与行为上对日本帝国完全效忠的愚民。1937年,小林总督为了切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文化联系,下令各报纸废除中文栏,并强迫关闭民间传授中国语文的汉文书房,1940年更宣布禁止庆祝农历新年,并以纪念日本建国2600年为由强迫台湾人改换日本式姓名。

此外,日本殖民当局还通过教育、文化等途径消弭台湾人的祖国意识,灌输其必须效忠日本天皇、支持对外圣战的思想。其中,以《沙鸯之钟》的集体洗脑最为典型。《沙鸯之钟》是日本在二战期间拍摄的“大东亚共荣圈”样板电影,电影讲述的是泰雅族少女沙鸯,为奉召从军的蕃童教育所日本老师送行,在途中失足坠河的故事。日本驻台湾总督在沙鸯失足的河边,立下一口钟,钟上刻有“爱国之女沙鸯”字样,并在河边立下纪念碑,将这名不幸丧生的少女作为共荣圈人民效忠日本,为国牺牲的样板。

这部集合当时一流编导、演员,并由日本首席红星李香兰主演的电影,在台湾播放时反响热烈。在这个氛围下,台湾原住民泰雅族陈干雄当时也奉召加入由台湾原住民组成的“高砂义勇队”。

正是在现实生活的威逼利诱以及日本“皇民化运动”的殖民政策下,不少台湾青壮年加入了日军。?笪摘自《时代周报》

上一篇:高职航空类专业校企协同建设行业培训机构的研... 下一篇:胡宗南与孔祥熙女儿的相亲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