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报职工收入凸显行业暴利

时间:2022-08-15 12:16:34

瞒报职工收入凸显行业暴利

近日,北京市统计局就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违反统计法,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一事召开行政处罚听证会。据悉,由于北大一院2005年全年劳动报酬总额少报了5163万元,差错率为25.6%,导致全市2005年职工人均工资水平降低了10.95元。

像北大一院这样的大型综合性医院的职工总数不过两千人左右,5163万元意味着该院职工人均年收入被瞒报了2万多元,而这只是他们年收入的约1/4,足可见该院职工收入水平之高!实际上,北大一院瞒报职工收入并非特例,今年以来,北京市统计局统计执法大队对18家医院和24所大学进行了专项统计执法检查,结果发现这42家单位共少报职工收入7.5亿元,导致全市职工人均工资水平降低了159元。

医院和大学所代表的医疗行业和教育行业,是眼下老百姓最不满意的两个行业,同时也是最能哭穷的两个行业。“政府投入不足”是他们哭穷的最好借口,“维持正常运转”是他们高收费的常用托辞。而实际上,医院和大学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事业单位,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他们一方面享受着“计划”的好处―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资金投入、税收优惠以及其他各项政策倾斜;另一方面享受着“市场”的好处―通过市场化运作,以营利为目的,向消费者高收费甚至乱收费,最大限度地谋利。两头“占便宜”的结果,便是行业暴利,是职工收入畸高。所谓欲盖弥彰,这42家医院和大学少报职工收入高达7.5亿元,就是医疗和教育行业暴利的一个明证。

瞒报、少报职工收入,实则瞒报、少报行业收入。一些医院和大学这样做,其主要意图显然不在于逃缴、少缴个人所得税,而在于力图掩盖行业暴利,掩盖职工收入畸高这个事实。而这种掩盖,则是为下一步哭穷预留了话语空间,是为了从政府那里获得更大的财力支持,为了进一步提高收费标准,为高收费和乱收费设下伏笔、制造依据,以保证其行业暴利和既得利益长久延续。

消除医疗和教育行业暴利的根本途径,就是进一步明确医疗和教育的行业性质及社会功能,及时扭转医疗市场化、教育产业化趋势,让公立医院、公立大学回归公益性质,并从遏制高收费、乱收费入手,阻断医疗和教育行业的暴利之源,让老百姓免受行业暴利的盘剥之苦。

上一篇:政府网站上不能举报“麻将街”? 下一篇:警惕对监督的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