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肌钙蛋白 T检测分析

时间:2022-08-15 11:59:38

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肌钙蛋白 T检测分析

【摘要】目的 研究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3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同时分别于4h、12h、24h、48h、第l0天采静脉血1次,立即检测,进行肌钙蛋白T(cTnT)心肌酶学的测定。结果 AMI组57例患者中有54例cTnT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94.7%,CHF组35例患者中有9例阳性,阳性率为25.7%,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肌钙蛋白T检测心肌梗死诊断

【中图分类号】TQ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1-00-01

急性心肌梗死(AMI)起病急,进展迅速,治疗时间窗较窄,早期诊断是关键[1]。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变化和心肌酶学检查,肌钙蛋白T(cTnT)是高度灵敏、高度特异反应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K对AMI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本研究通过检测57例AMI患者和同期35例CHF(cTnT)、CK-MB、CK,的检测,旨在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08年7月~2009年7月住院的AMI患者57例(观察组),均符合全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3]。其中男31例,女26例,年龄33岁~70岁,平均年龄56.5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痛、胸闷,从症状发作到入院时间为2.5h~182h,平均34h。临床表现心前区疼痛发作22例、非典型胸痛16例,其中伴急性左心衰3例、心源性休克1例、严重心律失常15例。CHF35例(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为28岁~75岁,平均年龄为53.5岁。功能Ⅲ级18例,Ⅳ级17例。其中冠心病20例,风心病10例,肺心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3例,先心病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57例AMI患者和35例CHF患者同时分别于4h、12h、24h、48h、第l0天采静脉血1次,测定cTnT及心肌酶CK-MB、CK。分离出血清后立即分别检测。cTnT采用快速检测法:所用标本为血清,标本量150μl,检测时间为15分钟,操作方法按我医院检验科SOP标准文件进行,心肌酶CK为IFCC推荐的方法,CK-MB测定用抗M亚基的单克隆抗体抑制法。上述观察指标为由检验科专职人员测定,并以阳性或阴性方式报告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AMI组和CHF的cTnT检测阳性率的比较

AMI组57例患者中有54例cTnT检测为阳性,阳性率为94.7%.CHF组35例患者中有9例阳性,阳性率为2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

2.2 AMI组和CHF组各项指标阳性率的比较

在发病后24小时内检测cTnT、CK-MB和CK,结果57例AMI患者中,cTnT阳性45例,阳性率78.9%;CK-MB阳性27例,阳性率47.4%;CK阳性32例,阳性率56.1%。在35例CHF中,cTnT阳性3例,阳性率8.6%;CK-MB未检出阳性-;CK阳性1例,阳性率2.9%。 结果见表2。

3 讨论

CK-MB为早期诊断心肌损伤的金标准,随着实验室技术的发展,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得到显著提高。cTnT是原面球蛋白结合亚单位,其作用是将肌钙蛋白C和肌钙蛋白I连接到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上,共同完成对心肌或骨骼肌收缩的调节。当缺血、缺氧造成心肌细胞损伤时,存在于胞浆内的游离型cTnT释放入血液,心肌细胞坏死结构蛋白分解,大量cTnT释放,通过细胞间质进入血液循环,且增加倍数及持续时间均高于心肌酶谱指标,是目前反映急性心肌损伤的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标志物[4]。据报道,在AMI后,CK和CK-MB的绝对敏感窗为8~30h,而cTnT升高幅度是CK-MB升高幅度的5倍,诊断AMI的绝对敏感窗也远较CK和CK―MB宽,为10~140h,CK-MB在AMI发生后较早出现阳性,因此在发病6小时内应以检测CK-MB为主;但在发病6小时后cTnT对AMI的敏感性增加,显著高于CK-MB,并对AMI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因此,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渐渐成为诊断AMI的金标准[5]。

本研究结果显示,cTnT在AMI组的阳性率为94.7%,而CHF组的阳性率仅为25.7%;因此,我们认为cTnT可作为筛选ACS高危患者的指标。AMI组和CHF组各项指标阳性率的比较,在发病后24小时内检测cTnT、CK-MB和CK,结果57例AMI患者中,cTnT阳性45例,阳性率78.9%;CK-MB阳性27例,阳性率47.4%;CK阳性32例,阳性率56.1%。在35例CHF中,cTnT阳性3例,阳性率8.6%;CK―MB未检出阳性,阳性率0%;CK阳性1例,阳性率2.9%。由此可见cTnT检测心肌急性损伤较心肌酶谱更为敏感,是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可靠的指标。

综上,肌钙蛋白T可用定性的方法测血清中cTnT的浓度变化,操作简单、快速,可及时获得结果,有利于疑似AMI患者的早期诊断,又有利于早期排除心肌梗死,减少留院观察时间。

参考文献

[1]薛伟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TnTI检测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09,31(17):2335-2335.

[2]朱元州,冯义柏,常超,等.持续性肌钙蛋白Ⅰ弱阳性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2009(9):636-636.

[3]李顺君,黄文芳,饶绍琴.CTnI、MYO、CK―MB质量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9):18-19,22.

[4]刘琳.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09(16):94-94,F0003.

[5]范昭豪,钟永煜,梁胡贞.急性心肌梗死应用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2):31-32.

作者单位:1.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66300

2.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66300

上一篇:梅花针放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临床观... 下一篇:非气腹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