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引发的“心病”

时间:2022-08-15 10:20:39

“性病”这个字眼,不仅会让患有性病的人感到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而且还会让那些并没得性病的人产生“过敏”。不过,不管是压力还是“过敏”,一旦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成为一种精神障碍,影响当事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质量,并让当事人深感痛苦。那么,“性病”究竟会引发哪些“心病”呢?相信下面四个人的故事会对很多人有所启发。

故事之一

患者概况:宁女士,女性,38岁,大学本科,机关干部,已婚。

患者自述:近一年多了,我害怕进医院,看到医院的标志就紧张、害怕,宁可绕道而行。我不敢与人握手,偶尔与人有皮肤接触,就会感到心跳剧烈,呼吸加快。看电视或看书时,只要看到艾滋病字样,就感到害怕。要知道我的“心病”的由来,还得从1999年11月的一天说起。那天,我去某医院放避孕环,走进手术室后,看到四周脏乱无序,手术器械放置不整齐,心中顿时感到很不舒服。手术结束时,我听见医生在谈论有关前一位患者的事。听到他们提起了“艾滋病”三字,我的心情一下变得很低沉。直到回到家中后,“艾滋病”三字还不断地在我脑子里冒出,我真的怀疑前一位是艾滋病患者,而医生没有将用过的手术器械消毒,就拿来给我使用。我越想越害怕,无法自拔。事后,我在家人陪同下作了两次HIV检测(间隔3月),结果均为阴性。我心里明白,自己并未感染艾滋病毒,但是,我对艾滋病的恐惧心情不仅未减轻,反而日益加重。一年多来,我感到精神上非常痛苦,焦虑不安,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我知道自己这种担心毫无必要,但又无法控制和摆脱。我该怎么办呢?

医生点评:宁女士患的是对艾滋病的恐怖障碍。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她对艾滋病的恐怖程度与真实处境不相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同样情况下不会像她那样异常害怕。②患者感到精神上很痛苦,并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这在一定程度说明她患有精神障碍。③她对所害怕的处境(医院)极力回避。明知恐怖不合理,也无必要回避,但又无法控制自己。对疑患有恐怖障碍的人,应劝其接受心理医生的治疗。医生还会教患者做放松肌肉的自我训练,以逐渐消除不适。

故事之二

患者概况:张先生,男性,58岁,高中毕业,干部,已婚。

患者自述:1999年初,我到某南方城市出差时,由于一念之差,与一名女发生了性关系。回家后没几天,就感到尿道口有异常,排尿疼痛。认为自己染上了性病,我心情变得很沉闷,连话也不想说了。后来,我主动去当地一家医院求治,医生检查后说我无病。可没过几天,我又感到双腿有些红肿,便到另一家医院求治,结果被诊断为患有梅毒。我感到万分后悔,回家后,就将妻子儿女叫到跟前,当着他们的面,痛哭流涕地诉说了自己情况,我感到无地自容!我请求全家能原谅我。几天后,在妻子在劝说和陪同下,我又到省里其他大医院多次作了检查,结果都说我根本没病。但我没法相信他们的话,因为我双手发红,还有掉头发、腿肿等症状。我坚信自己是患了性病,所以我还要继续到别的大医院诊治……

医生点评:无疑,我们应该相信数家大医院的诊断。张先生并没有性病,而是有心病。他是一位疑病症患者。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他对疾病的存在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他反复就医并多次进行检查,但“阴性”的结果和医生的合理解释无法打消他顾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其次,张先生还常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显而易见,他是患有疑病症的。一般地说,易患此病的人多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平时总是反复不停地对自身健康进行检查。他们对来自机体的各种感觉过分在意,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气候变化等过分敏感。他们对医药知识也特别感兴趣,易受医学书籍和医生的影响,经常拿某个疾病“对号入座”;不少人还有依赖性强、易紧张、易烦恼等特点。有类似张先生这种情况的患者应及早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

故事之三

患者概况:小余,男性,29岁,大学毕业,外企职员,已婚。

患者自述:,两个月前,我出差时,由于一时冲动,竟和一位按摩女发生了性关系。我是学医的,所以我很快就发现自己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有些肿大,包皮也有些损伤。我感到情况不妙,立即到医院求治。经检查确诊我患了二期梅毒,于是医生就用青霉素为我治疗。自从生了这病后,我的情绪一直很低落,我感到痛苦、忐忑不安。好在妻子并未觉察到什么有不对劲的地方。我目前还没有小孩,如果有了孩子,万一把病传给下一代怎么办?为这事,我天天坐立不安。想到这些,我感到嗓子发堵、胸闷、心悸、四肢无力,有时还会出冷汗。这桩心事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我……

医生点评: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话用到小余身上一点都不差。他不仅患了性病,而且还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他的焦虑程度很严重。他极度的痛苦情绪、整日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出汗、胸闷、气短、心悸、尿急、无力等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点。由于患性病出现焦虑甚至焦虑的情况比较多见。对于这些人来说,应当面对现实,处理好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适当降低对生活的“期望值”。不要沉缅于过去,要参加一些更有积极意义的活动。及早接受正规的性病治疗,并做自我放松训练,以减轻焦虑情绪。如果焦虑情绪较严重,应该向精神科医生求助。

故事之四

患者概况:小胡,男,26岁,干部。

患者自述:八个月前,我有过数次婚外,至于那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恕我不予奉告。反正在五个月前,我开始感到下身发痒,是间歇性的,而且每次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多在数分钟左右)。我还发现自己包皮上出现了结节样的赘生物,我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被诊断为尖锐湿疣。从四个月前开始,我的情况更差了:全身乏力,食欲下降,偶然还有恶心的感觉,胃部出现不适,有轻度腹泻。为此,我时常感到后悔、自责、情绪低落。我每天只睡2~3小时,更没有精力工作,脑子里时常一片“空白”。一次,我发现儿子耳后淋巴结肿大,我认为是自己将病传染给了儿子,感到非常内疚,我觉得活在世上没有什么意义……我采取的不理智的自杀行动都被及时阻止了。慢慢地,我似乎觉得自己的脑子出了点问题。家人带我来看心理医生,我也希望先医好脑子里的病,再去面对尖锐湿疣的问题……

医生点评:小胡确实患了心因性抑郁障碍,表现是:兴趣下降,愉快体验缺乏;精力明显减退,疲乏无力;自我评价低,自责,内疚;自觉思考能力下降,产生自杀念头与行为;有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对于这类患者,最好及时送其去精神科治疗。如果患者有自杀念头,或曾自杀未遂,一定要严防其采取自杀行动。

上一篇:妈妈浓妆宝宝拒奶 下一篇:医学专递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