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四月天 外拍正当时

时间:2022-08-15 07:57:24

“啪!”一个三脚架的顶盖掉在地上。正在操作这支三脚架的一位影友一把将太阳镜推到脑门上,慌忙去拾,抬头问正在讲解的老师:“这不要紧吧?不是故意的⋯⋯”

“不要紧。就算是故意的,你也摔不坏它。”讲解的捷特脚架商新康华公司的小赵漫不经心地幽了一默。

一片笑声就这样突然在人群中响起来。

这是2011年4月8日下午在颐和园石舫东侧小广场发生的一幕,新华社培训中心和《摄影世界》杂志社正在这里组织新华社摄影培训班和新康华影友俱乐部的50多名摄影爱好者开展外拍活动。

《摄影世界》杂志社主编李根兴介绍说,本次外拍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风景拍摄,属于摄影培训的实践课程之一。“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样的实践练习,学员与教师能在实拍中手手相传,深化大家对摄影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员们的摄影水平。”

时值农历阳春三月,颐和园内百花怒放,昆明湖中春水汩汩。微风拂来,天高云淡,真是天公作美;学员们手捧各式单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名家助阵界湖桥畔显身手

受《摄影世界》之邀而来的教员中有相当多的专业摄影师,擅长风光摄影的李少白就是其中一位。

“李老师,您来讲几句吧?”李根兴主编笑语盈盈。

“不讲了,既然是实践课,就上路吧,路上说!”

界湖桥是此次外拍的第一站,因处在昆明湖内湖与外湖分界线上而得名。凭栏而立,昆明湖的阳春胜景一览无余。李少白也忙了起来,围着他问问题的学员里外两圈,他根本顾不上打开自己的相机。

有的学员初学单反相机,“李老师,这个感光度怎么调啊?有什么用?”

有的学员已有一定基础知识,“李老师,如果要自定义白平衡,现在多少比较合适?”

李少白一一作出解答,并亲自指导大家进行拍摄,还时不时点评一下大家拍摄的效果。围观请教者,莫不点头称是。

和李少白一样应邀为影友们作指导的,还有在北京摄影圈颇有名气的洛路、傅纯荣、李健等摄影师。

来自新华社技术局的一位影友告诉笔者,这次实拍收获非常大,在老师的指点下摄影,和自己摸索着拍摄获得的提升完全不一样。

学员们三三两两,且拍且行,从界湖桥沿昆明湖外湖一路向南,既欣赏着户外的美丽风景,也用镜头记录着一路的欢歌笑语。

西堤日落古柳余晖踏花去

傍晚6时许,影友们陆续齐聚西堤凉亭,等待日落那一刻。

晚风习习,吹在身上仍然让人感觉到丝丝凉意,女影友们悄悄把帽子戴上,以遮挡阵阵袭来的凉风。

太阳在劳碌了一天之后,终于收起了万丈光芒,换成缕缕绯红,准备收工。西方的天空中,层霞尽染,一片祥和;昆明湖上,波光粼粼,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群野鸭自由自在沐浴在湖水之中,一派温馨。

影友们各选良址,早早支好新康华公司为大家准备的数支三脚架,不停地试拍着眼前的落日美景,等待着最佳效果的出现。

“我先和大家说一下,今天的试拍活动每个人要交一张作品过来,作为作业,回去咱们要评选!”李根兴主编站在台阶上大声说。

“请李主编说说拍摄夕阳的窍门呗!”有人高声回应,人群中又是一阵笑声。

“P挡,用曝光补偿功能,减0.3或0.7级曝光,以突出夕阳暖色的效果。”

终于,“日薄西山”的完美景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现场只听到一片嚓嚓的快门声和偶尔的窃窃私语。

大约20分钟后,太阳就完全隐去了自己的身形,拍摄现场又恢复了热闹。影友们三三两两开始拿相机比划着、讨论着,相互交流着刚才的作品,或许也在发愁哪张能代表今天的最佳水平⋯⋯

西堤之上,古柳依依,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影友们也陆续散去。来自摄影部的一位影友把笔者拉去观摩她拍的作品,兴奋劲儿并没有随太阳下山而减退。

上一篇:读画册《溯 . 望――陇州社火》有感 下一篇:高清后期的宽屏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