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影视作品对外语学习情境的建构

时间:2022-08-15 07:34:12

原文影视作品对外语学习情境的建构

摘要 外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要掌握语言系统本身,更重要的是具有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语言不可能独立于社会环境单独存在,语言的合理性是通过社会交换过程实现的。因此,学习外语不能脱离语言使用的情境。原文影视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真实的语言范本、语言使用的情境和真实的任务,这些优势使得它们能够为我们构建起外语学习的情境,帮助我们在情境中学习外语。

关键词 原文影视作品;社会建构论;外语学习;情境

一、引言

“怎样才算掌握了一门外语”以及“如何才能掌握一门外语”,一直是广大外语学习者、外语教师和研究者们所关注的问题。在几十年的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掌握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语言系统本身,更重要的是能够在现实环境中使用这种语言。美国学者研制的《外语学习的标准》(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将外语能力概括为5个方面(5个C):交际(communication)、文化(cultures)、联系(connections)、对比(comparisons)和社团(communities)。“交际”是指用外语进行交际,即能够理解各类题材的外语书面和口语文本,从中获取信息:同时能够通过书面或口头方式使用外语呈现信息,发表意见看法,表达情感等。“文化”是指理解和知晓外语文化,即能够了解外语文化的习俗、观念和产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与其他学科相联系并获取信息,即通过外语学习强化和深化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对比”是指通过对比领悟语言和文化的本质,即通过对比母语和外语以及母语文化和外语文化来了解语言和文化的本质。而“社团”是指加入国内外的多语社团,即在学校内外使用外语,从使用外语中获得乐趣并丰富自己的生活,成为终身学习者。

这五方面相互联系,强调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它们不仅是衡量外语水平的标准,也是外语学习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学习目标,我们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只注重语言形式的教学模式,转而关注语言的实际应用,在情境中学习语言。社会建构论对语言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论述,为在情境中学习外语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同时,越来越多走进我们生活的原文影视作品也为我们在情境中学习外语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社会建构论

建构主义都认同个体对于知识的积极建构。但与激进建构主义不同,社会建构论和社会建构主义都强调社会对于个体的影响;但是与社会建构主义相比较,社会建构论者走得更远,他们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置于首位。社会建构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语言。

1、社会环境中的语言

社会建构论认为:我们的文化知识积累主要体现为语言作品的知识库:文本、文件、期刊(有时伴有视觉影像);在课堂中的知识传播还是语言的形式:讲座、讨论、投影等。总之,无论是知识本身还是知识的传播都表现为语言的形式。语言的合理性是通过社会交换过程实现的。这一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语言的意义是通过社会性的相互依赖而获得的。语言的意义不是主观的,而是两个或更多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个人说的话只是在对方承认它时才有意义,否则就是废话。

其次,语言的意义依赖于情境脉络。我们关于语言与指代物之间关系的约定总是根植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的。约定是为了局部的目的而产生的,并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办法能够保证这种环境之外的一般性。

第三,语言主要服务于公共功能。语言并不反映和描绘一个独立的世界,也不代表个人本来就没有办法把这些关系固定下来以运用于以后的情境。在一种情境中有着深刻含义的命题在另外一种情境中实际上是陈酸迂腐的东西。

2、对于教学的建议

社会建构论认为,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对话。知识就是对话空间中的展示定位,即话语的范本。这种话语范本在特定的对话关系中被视为“富有知识的讲述”。基于对知识和教学的全新认识,社会建构论关于教学给出了如下建议。

(1)消除权威。传统认识论认为,个人可以通过一系列经验的积累或者通过内在的思维能力获得权威。而社会建构论认为,权威并不存在于个体之中,而是社会赋予的。教育机构和体制决定了教师在对话中的权威位置。学生从传统的讲演方式中仅能受到极为有限的教育,因为教师只是在演示他们自己占据这一说话位置时的技能。因此在教育中有必要消除教师的权威。消除教师的权威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转换教师的角色。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可以是一个协调者、促进者、资源顾问等。第二。削弱教师在教学日程安排方面的权威。固定的日程将学生置于一个不利或无权的地位。

(2)激活关系,即激活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关系。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划出一条明显的界线。教师“知道一切”,学生被置于待加工对象的位置上。而建构论认为,个体并不是内容和理性的占有者,而是分享者;知识在不断进行的社会交流中整合。教育主要是通过协调对话参与者的行为而产生的,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加入一系列的对话中,学生的角色则由被动加工的客体转化为对话关系中的主体。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能够激活学生之间的对话关系。在合作学习中,一个人通过批判性地考查别人的观点来学习,通过互动产生新见解。

(3)在实践中生成意义。传统观点认为,知识是去情境化(decontextualized)的;知识由抽象的命题构成,不决定于它应用的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储备和掌握知识。而建构论认为,知识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来自于特定情境下人们使用它的方式。因此,教育的任务是产生各种情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各种情境中形成的对话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这种对话与个人、团体、国家当前的实际需要之间的联系。教育对话应与实际应用环境尽可能紧密地结合。换言之,教育应该是公共生活的准备。

(4)打破学科界限。传统的教育中,我们对学科的划分非常细致。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术语,各种术语是通过与现实世界中的特殊指称物相联系而获得意义的。而建构论认为词语的意义主要派生于与它们相联系的关系中;依据使用情况的不同,词的意义也不同。过细的学科划分不利于认识对话的全部潜在内容。为了使教育过程逐步嵌入到实际的应用情境中去,应鼓励将对话从它们的学科中解放出来。教学的重点由让学生重复标准化的课程里成套的话语转向了发展学生应对教育领域之外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

三、在情境中学习语言

社会建构论对于语言的社会性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语言不可能脱离社会环境,只有在社会环境中真正地运用于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语言才是活的语言、有意义的语言。同样,我们要想学习到与当今社会环境相一致、被广泛大众所接爱、能够服务于社会功能的语言,就不能把语言与其使用的情境割裂开来。社会建构论为“在情境中学习语言”这一主张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社会建构论“在实践中生成意义”的主张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知识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来自于特定情境下人们使用它的方式;语言的意义更是来自于使用的情境。教育的任务是产生各种情境,使学生充分认识其中形成的对话的价值和意义;语言教学的任务就应该是为学生学习和使用语言创造各种情境。

如何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赫德利(Hadley)曾经提出5条设想,其中两条为:外语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机会来练习在目标文化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境下使用语言(设想1);外语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机会来练习使用外语,以实现在目标文化中与他人交往时所必需的各种功能或任务(设想2)。没想1还有4条推论:(1)外语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尽早地表达他们自己的意思;(2)必须为学生之间积极的交流互动提供机会;(3)必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4)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使用真实的语言(authentic languages)。

从学习者角度来说,在情境中学习外语可以归纳为三条:(1)尽可能多地接触真实的目标语;(2)尽可能多地接触目标语使用的各种真实情境;(3)尽可能多地在各种情境中完成真实的任务。

四、原文影视作品与外语学习情境

语言的应用除了书面表达之外,口头的交流占有更大的比重。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外语教材大部分以书面材料为主,书面材料提供给我们的情境是有限的。要想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情境,我们就必须开发其他形式的学习材料。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加,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到原文的影视作品。作为口头交流的样本,原文影视作品为我们在语境中学习外语提供了很大帮助。

首先,原文影视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真实的口头语言。影视作品中的语言最接近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这些语言带有时代的特征,往往是当时最前卫、最流行的语言。以最新的影视作品为学习材料,就可以避免我们的语言听起来过时、老套。影视作品中的语言也具有地域性。以英语为例,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和澳大利亚英语等之间在语音和用词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要想学习地道的美式英语,以美国影视作品为学习材料是很好的一条途径。影视作品中的语言也带有社会阶层、年龄和性别特征,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年龄和性别的人使用的语言有所不同。了解这些语言特征有助于我们在用外语交流时使用符合自己身份的语言。

其次,原文影视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各种语言使用的情境。影视作品的题材十分广泛,从历史、政治、宗教、文学作品、科技、神话到现实生活。影视作品中也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场景,这些场景远比我们在传统口语教程中接触到的看病、购物、吃饭等丰富得多。我们学习外语的目的是在真实的场景中使用,原文影视作品恰好为我们展现了真实的场景。

由此,原文影视作品也为我们提供了练习使用外语的任务。外语学习者是在非使用目标语的环境中学习语言;他们不可能和第二语言学习者一样将目的语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外语学习者的交流大多数是在模拟一些生活中的任务,但是由于母语环境与目标语环境的差别,我们在母语环境中能想象得到的外语使用任务毕竟有限,有的可能根本不存在。而原文影视作品为我们提供的是大量的目标语使用的真实任务。

原文影视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语言范本以及语言使用的情境和真实的任务,这些优势使得它们能够为我们构建起外语学习的情境,成为我们在情境中学习外语的有益帮手。

上一篇:西方女性审美:“美”的海伦与“丑”的克鲁格尔 下一篇:英文电影欣赏与英语听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