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浅谈

时间:2022-08-15 06:38:17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浅谈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环节,是学校培养人才,实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用以处理教学中各种基本矛盾的关系。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和质量如何,总是与教学实践中是否正确地运用教学原则有直接关系。教学原则应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指导着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现就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浅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促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教学的两大主要任务。只注重成绩,一味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是达不到真正“学”的目的的。反之,只进行智力开发,不传授知识,智力同样得不到发展,只有将传授知识与智力发展统一,才是最为恰当的,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学思结合,学思并重”的思想,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加思考就迷乱不明,只思考而不学习也会空泛不实。学思不能脱节,这是符合学习规律的。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有的教师会认为学生在幼儿园就认识了它们,没什么可教的,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然后凭借自己的经验大量练习相关题目。表面上学生会答题了,但当题目略有变化,学生就无从入手。而我们采用橡皮泥、小棒拼搭长方体,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长(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而且还发现长(正)方体棱长间的关系及应用。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知道了知识间的联系,会将所学知识和实际联系。教学的实际说明,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如: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合理的教学方法、知识的性质、难度、数量、结构等。

二、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1.学生智力的发展要以知识技能作为“粮食和原料”

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是能力发展的最大障碍。但是各种不同的知识对发展智力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系统的科学知识对认识能力的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传授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能力,这里的“一”就是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三”与“十”则是在“一”的基础上对知识的升华,对能力、智力的发展。“一”与“三”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原理,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例如:在学习整数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时,一定要将这些定律的过程探究清楚,尤其是乘法分配律。只有把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学明白,在小数、分数及百分数的简便运算的应用中才会得心应手,真正达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目的。

2.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潜在的智力,教学坚持在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

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326×17)时,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应用旧知识类推新知识,得出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326×10=3260,326×7=2282,3260+2282=5542。

方法二:326×20=6520,326×3=978,6520-978=5542。

方法三:学生尝试利用竖式,进行笔算

通过学生的实践、讨论、比较、演绎出计算方法,同时也找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在讨论中出现的一些缺乏考虑的地方,教师可做必要补充,为学生加深印象,培养周密的思维方式。只有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了,掌握起知识来才会觉得容易,也能减轻学习的负担,加快学习进程。

三、重视教学方法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中的作用

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除了传授系统规律性的知识,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潜在的智力外,还应重视教学方法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中的作用。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形式,选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学习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的体积时,让学生准备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通过拼、摆、数、算等多个步骤,观察记录每个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棱长3。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与探究,学生又一次发现长(正)方体的体积可以有一个统一的公式,即长(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长(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探究过程,不仅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公式的含义,会科学、合理、灵活地运用公式,而且为今后学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推导打下了基础,为后续学习服务,学会利用迁移的方法学习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既重视动脑训练,又重视动手操作;既有综合性要求,又有特殊的或侧重的要求。从始至终,注意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总之,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要想使两者同时并举,收到好的效果,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学生与老师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促使学生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上一篇:电机制造工艺装备的质量检测方法及性能分析 下一篇: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情境创设与趣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