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市集”:以边缘方式构筑食品安全

时间:2022-08-15 06:20:46

“农夫市集”:以边缘方式构筑食品安全

举办农夫市集的目的是修复那曾经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打开生产与消费之间彼此交流与参与的可能性。上海的农好农夫市集还倡导一种消费者与生产者是平等关系的理念:消费者不是上帝,他们应该感恩生产者为他们种养安全食材,带来泥土与好食材的气息,同时提供了一种共建共享的生活方式。

“农夫市集”在欧美行之有年,缘于1970年代中期以来,环保人士与小农面对全球化农业贸易的反思。在全球化浪潮下,大型超市和跨国农业企业联手垄断农产品销售渠道,看似物美价廉的产品,却是用牺牲环境与健康的化学肥料滋养,集中化的工业生产也排除了弱势小农的生存机会。

“农夫市集”在各国风起潮涌。以日本为例,常态的农夫市集已有近3000个,全年营业额高达1000亿日元。它不仅带动有机农业复苏,也促使许多国家顺势推出扶植小农市集的政策。“小而美”的农夫市集既着眼于重建友善耕作的小农的销路,也着眼于唤起消费者的环境意识和权利意识,尤其是重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在上海农好农夫市集上,笔者也常听到消费者这样问生产者:你脸上又没盖着“有机认证”的章,我凭什么相信你?事实上,农夫市集恰恰不强调“有机认证”,而以“友善环境的耕作方式”或“无毒”概念取代。主办者对参与的农夫严格考核,亲自至产地拜访,直接了解产地环境与耕种方法,有的再加上验证单位的无农药残留抽验证明。

我们这个社会搞“有机认证”,原因就在于信任体系已经毁掉了,但办农夫市集的目的,恰恰是为了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这种价值找回来,所以农夫市集是要营造一个彼此信赖的公共生活空间,而不是迎合基于相互不信任的“有机认证”制度。

此外,有人将农夫市集称为“新的环保公共空间”,意思是说,环境运动不应只是理念,而必须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才有生命力。也就是说,农夫市集将逐渐培育一个地方朝向“社群支持型农业”发展。热爱“自然农法”的社群一起消费,将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共同购买力”,成为对食品安全危机说不的时代强音。

本质上,农夫市集是一个“共赢的共同购买市场”。表面上看,有机农产品价格比较贵,这是因为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后,生产者需要投入更多劳动力,如果没有价格激励,农人是不愿意去种植有机农产品的。

农人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等,是“利益最大化”这根魔棒在起作用。作为消费者,去质疑、大骂农人,一点作用都没有。农人是弱势群体,在市场潮起潮落中,他们跌宕起伏,却没有太多主动权,此外还有自然灾害的风险。因此,才会有消费者来到农夫市集,他们愿意花高一点的价格去支持无毒食材生产。吃没有毒的菜,是农夫市集的最大支点,没有这一点,市集发展不起来。

广州的“城乡汇”有机小农圩主办者称,“城代表食品,乡代表土地,汇代表人情,三者都是我们要推动的,缺一不可”。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有这样的认知,中国食品安全就会有出路,中国健康农业实践就会从边缘走向主流。对于消费者而言,安全食材不能等别人送上门,有必要让自己首先成为一名负责任的消费者。

上一篇:“十二五”专项规划目标比较 下一篇:新型城镇化催生 “大刘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