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诞生30周年那些改变了世界的极客们

时间:2022-08-15 05:49:19

PC诞生30周年那些改变了世界的极客们

在那三十年前海的那边有一群洋极客,

他们勤劳又聪明,他们加班到天明,

他们从早到晚坐在那里捣腾Pc机,

他们没有时间到处去相亲。

噢,性能更强大了

噢,软件更丰富了,

他们齐心协力开动脑筋,让人人用上了计算机,

他们数着钞票回家养老去!

各种类型的软、硬磁盘,是个人电脑最重要的存储设备,而它的发明者便是舒加特。这位仁兄的童年比较坎坷。大学毕业后加入IBM,担任现场工程师。他负责1BM的项目开发,其中包括首台IBM2321数据驱动器及双面磁头硬盘驱动器的开发。1967年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张软盘,设计者就是舒加特。1968年,IBM又首次提出了“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即使用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1979年,离开IBM的舒加特和他人一起组建了希捷(Seagate)公司,专门为个人电脑研制高性能的小型硬盘。当TCD/IP互联网协议刚刚出现时,舒加特又发明了“舒加特联合系统接口”(SASI),后来改名为“小型汁算机系统接口(SCSl)”。由于具有速度高、可同时接人多个设备的特点,SCSI迅速成为硬盘和其他存储设备所采用的通用接口。次年,希捷推出了第一款适合于微型计算机使用的硬盘,容量为5MB,体积与软驱相仿,这成为未来十多年的产业标准。1998年7月,希捷董事会要求年届67岁的舒加特退休,但是后者没有答应。于是董事会痛下杀手,将他强行解雇,就这样他被自己19年前创办的公司踢出门外。

即便是不关心IT的人也大都听说过“比尔盖茨”,因为这个名字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世界首富的代名词。盖茨于1955年出生在美国西雅图的一个富裕家庭,曾就读于一所私立中学。他对电脑软件十分着迷并苦心钻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一直持续了15年。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他与好友保罗・艾伦一起为第一台在商业上大获成功的个人电脑――Alfair 8800设计了Alfair BASIC解译器(即后来的Microsoft Basic)。1975年,年仅19岁的盖茨预言:“我们意识到软件时代到来了,并且对于芯片的长期潜能我们有足够的洞察力,这意味着什么?我现在不去抓住机会反而去完成我的哈佛学业,软件工业绝对不会原地踏步等着我。”于是盖茨决定从哈佛大学退学,与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Mic rosoft)公司。接下来的事情想必熟知PC发展史的发烧友们再熟悉不过了微软从MS-DOS起步,借助IBM PC及兼容机的流行,由微软开发的Windows

操作系统逐渐占领了绝大多数个人电脑。而盖茨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创造的财富,比传统的汽车大王、石油大王、钢铁大王或金融寡头在200年时间里创造的家庭财富还多。盖茨如今已经从微软退休,但并未闲着,而是和股神巴菲特一起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许多人会问:“梅特卡夫是谁?”他是以太网之父,是3Com创始人,是一位广受欢迎的专栏作家。一位见多识广的博学者,还是业内著名的会议主办人。梅特卡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后来到哈佛大学念博士。他在哈佛大学宣读了阐述以太网的论文,哈佛大学说理论性不强,要他进行理论升华,然后再答辩。梅特卡夫无奈,只好到心理学家泰勒这里来“升华”,想不到却搞出惊人之举。在他主持下,施乐硅谷研究中心于1973年5月第一次在局域范围内实现了微型计算机之间的联网。为此梅特卡夫欣喜不已,当他要给这个新联网系统取名字时,一想到哈佛大学说他的理论深度不够,就气不打一处来,想到19世纪末物理学家们提出的玄虚不已的以太(Ether)理论,就郑重其事把它命名为“以太网”(Ethe rnet),并于1977年申请了专利。不仅如此,梅特卡夫还提出了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即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1979年,梅特卡夫回绝了史蒂夫乔布斯邀请他到苹果公司主持网络开发的工作,他打算筹办自己的公司,亲自改变这个世界。同年4月,3Com公司成立了,目标就是推进以太网成为业界标准。后来3Com联合DEC、英特尔和施乐,制定了以太网通用标准。

不可否认,是苹果电脑打开了个人电脑产业的大门,让计算机技术有机会进入普通家庭,但计算机产业的中坚力量却不是这个被少数派崇拜的“艺术品”。当第一台打破常规的IBM PC问世后,个人电脑产业才真正迎来了繁荣。而发明了IBMPC以及提出了个人电脑“开放”和“兼容”概念的人,正是唐・埃斯特利奇。1980年,为应对如火如荼的个人电脑浪潮,IBM决定打破常规,挑选了12名最优秀的工程师,秘密送到佛罗里达州研制PC。这个名为“西洋棋”的项目由埃斯特利奇来担当。当时他已经43岁了,还只是个中层经理,而在接管P C项目前,他几乎就要被炒鱿鱼了。他一改常规做法,直接向供应商购买最便宜的元件,并与微软的盖茨合作预先在电脑里安装DOS操作系统。而I BM只做成品组装,不生产每个零部件,市场和销售也全部交给商和零售商的做法,直到现在还一直为众多电脑公司所采用。一年后第一台IBM PC诞生了埃斯特利奇又创先河地向每位用户提供电脑说明书,把IBM PC技术公诸于众。在这种“开放”和“兼容”的策略下,IBM PC销售一路攀升。1985年,由于所乘坐的飞机遭遇台风袭击,未满50岁的埃斯特利奇不幸遇难,他没能亲眼看到个人电脑迎来的最辉煌的时刻。在lT行业有一个神话,这个神话就是一条定律把一个企业带到成功的顶峰,而这个定律就是“摩尔定律”。信息产业几乎严格按照这个定律以指数方式领导着整个经济发展的步伐,这个定律的发现者不是别人,正是Intel公司创始人之一的高登摩尔。1 965年的一天,摩尔顺手拿了把尺子和一张纸,画了一张草图,纵坐标代表不断发展的集成电路,横坐标是时间。他在月份上逐个描点,得到一幅增长的曲线图。这条曲线显示出每24个月,集成电路由于内部晶体管数量的几何级数的增长,而使性能几乎翻倍提高,同时集成电路的价格也陪好减少一倍。后来摩尔把时间调整为18个月。摩尔是在集成电路技术的早期作出结论的,在那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还远未出现,所以他在1965年的预言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技术的进步,摩尔的预言被飞速发展的微电子技术和电脑产业验证了。1968年摩尔与罗伯特诺伊斯率领一群工程师离开仙童公司,成立了一家叫集成电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简称“Inter)的公司。在摩尔主导Intel的十几年时间里,他果断地做出决定,Intel进行战略转移,专攻电脑的“心脏” ――CPu。随着PC获得的巨大成功,Intel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CPU供应商。

如果没有Windows系统,微软也许不会称霸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市场,比尔盖茨也许不会成为世界首富,个人电脑也许很难像今天这样普及开来。说到Windows,就不得不提阿尔钦这个人。阿尔钦在加盟微软之前是Vines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负责人。1990年盖茨多次邀请阿尔钦加盟微软,但他最初都置之不理。在后来的面试中,阿尔钦对盖茨直言,微软的软件是世界最烂的,实在不懂请他来做什么。盖茨笑称,正是因为微软的软件存在各种缺陷,才需要这样的人才。阿尔钦在微软主要负责Windows操作系统的研发,也掌管企业服务器业务。事实上,正是他将微软带入了服务器市场,并凭借Windows NT及后续产品在此前对微软来说一片空白的领域打下了江山。在他的带领下,Windows NT取代TNovell地位,从网络操作系统的跟随者变成颁跑者,并让Windows成为主流桌面平台。当年也是阿尔钦力促IE浏览器与Windows整合,并强烈反对在其

他操作系统上开发IE。此举虽为微软引来反垄断诉讼,但最终成就了微软在浏览器市场的绝对垄断。阿尔钦负责的产品经常跳票,如折腾了五年的Windows Vista。时任微软CEO的鲍尔默对Windows Vista的开发周期很不满意,但阿尔钦认为“时间很紧,但质量更为重要”。苹果电脑到底好不好用?或许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若问苹果电脑好不好看?想必几乎没有人会回答“不”。个人电脑发展到今天,硬件性能、软件数量以及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之下,始终逃不脱“显示器+主机箱+键盘+鼠标”、外观非灰即白的设计思路。直到苹果iM0cG3的出现,人们才第一次知道原来电脑也可以如装饰品一般点缀家居,而不是放在家中碍眼。殊不知这款貌似果冻的电脑乃是乔纳森艾维在糖果厂观察了数小时才找到的灵感。当年艾维为了设计出世界上最轻薄的笔记本电脑,甚至不辞辛劳地乘了14个小时的飞机,专程到日本去拜访一位铸剑大师,从中寻找灵感。艾维何许人也?苹果首席设计师,主持设计了iMac G3、PowerBook G4、Macbook,iPod、iPhone以及iPad等产品。虽然从1992年就进入苹果设计部门,但艾维一直郁郁不得志,多次打算辞职回英国。1997年,回到苹果的乔布斯参观了设计部,他对艾维的设计赞叹不已。于是乔布斯迅速提拔艾维,负责新产品的开发。艾维被同事们称作工程师中的“炼金术师”,只要他能够想到的,就一定能变成成品。苹果现在引领了世界的潮流,而艾维无疑是引领这一潮流的最成功的设计师。

一个对技术没有太多追求的公司,却在崇尚技术的lT产业胜出;一个看似简单明了的直销模式,却让那些采用更为复杂的分销体系的电脑厂商感到神秘莫测――这就是戴尔公司。1984年19岁的戴尔带着对电脑的热爱退了学,以1000美元创建了自己的公司:戴尔电脑。戴尔公司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不断壮大,现已成为PC业界举足轻重的巨头,它的实力已与惠普、宏暮这些业界元老们难分伯仲。这多半要归功于低价直销的经营策略,即绕过对产品不增值的中间商,为最终用户直接出售定制的PC机。如此一来,可以根据订单生产以取消库存,并把后勤服务与供应商结合起来。由于戴尔公司富有创意的营销方式,使得它的库存周转次数是它的竞争对手的一倍多。戴尔在巩固和扩展自己传统直销市场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寻找着建立其他销售渠道的可能性,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戴尔决定进军互联网。2000年戴尔公司通过互联网的成交额更是达到了160亿美元。通过这种创新的直线订购方式和在业界率先倡导的服务和技术支持方案,戴尔公司已成为全球顶尖的个人计算机供应商之一,并且是领先的计算机直线订购公司和全球发展最快的主要计算机系统公司。在中国,苹果电脑的用户数量远不如PC兼容机,因此很多人认为苹果电脑是不人流的小众玩意儿。非也!苹果电脑对个人电脑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首先苹果Ⅱ是业界公认最早的个人电脑f因为苹果的封闭策略才给了IBM PC后来居上的机会),鼠标、图形操作界面、无风扇电源设计等都是苹果电脑率先采用的,iMac则开创了多彩外壳以及透明亚克力材质的先河,Macbook Air则将便携式个人电脑的轻薄演绎到极致,而iPad的出现更是吹响了个人电脑从桌面走向掌上的号角。而苹果公司之所以大获成功,与一个人的付出密不可分,这便是“苹果教主”乔布斯。尽管乔布斯在电脑技术方面的能力并不像他的合伙人沃兹尼克那样出类拔萃,他也没有乔纳森发维的设计功力,但是乔布斯是一位不按常理出牌且非常执着的完美主义者,拥有常人不具备的魄力以及坚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信念。乔布斯在苹果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不仅仅是一位大权在握的管理者,还屡屡亲自插手各项新产品的研发过程,然后单凭个人喜好“指手划脚”。换做别人,也许早就遭遇失败了但乔布斯似乎总能抓住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这种独一无二的能力让苹果产品迅速成为了市场宠儿,也成就了苹果公司以及乔布斯本人的辉煌。

写在最后

有人说“电脑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对此咱举双手赞成。你可别不服气,要不是有了这玩意儿,你能像现在这样每天看片、打隆、泡网、聊天……轻松地打发无聊时间?言归正传,电脑原本不是为咱普通人发明的,但在三十年前,有那么一群和谢耳朵一样痴迷电脑技术的Geek们,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不仅大大缩小了电脑的体积,还降低了购买门槛,让电脑走进了千家万户。回首个人电脑的三十年,它的历史就是一部英雄的历史,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为人羡慕、令人敬仰;他们对个人电脑的兴起,对计算机技术的繁荣,对人类的贡献是我们不应忘记的。除了本文提到的乔布斯、盖茨、摩尔、埃斯特利奇、艾维之外,还有许多人为个人电脑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由于篇幅有限我们无法一一介绍。仔细研究他们的经历,你不难发现当年在这些人的身上无一不体现了Geek的特质,即具备求知欲、好奇心,对科技充满热情,希望用科技来改善生活。最终引领他们取得成功的,也正是这些特质。

虽然三十年过去了但是个人电脑的发展远未到头,它的历史需要新一代的英雄来改写。也许再也不会出现类似乔布斯、盖茨那样的人物,但有一点咱深信不疑,那就是Geek精神仍将在下一个三十年里推动个人电脑向前进!

上一篇:从东方红岛天宫一号 下一篇:拳打消费DC脚踢入门单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