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 第10期

时间:2022-08-15 04:54:38

黯然回首间,钢筋水泥的丛林,市井巷陌的攘攘冠盖,使暗香疏影早已成为苍海桑田,还有谁肯闲情雅致的栏杆拍遍,欲说还休?影青瓷的那种气韵,那种凝重与低沉,那种简洁与流畅,需要足够的时间来品尝。

—题记

站在时间的维度上,宏观的看待整个中国陶瓷史,会发现宋代陶瓷呈现出一种巨大的张力,这种张力一方面来自日渐成熟的制瓷工艺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从中国陶瓷的发展轨迹来看,宋代也是整个陶瓷史上最显著也最重要的历史转型期。

在陶瓷发展初期,最重要的就是让瓷器摆脱黑暗,首先要让它白起来,这点在唐代已经基本成熟,白瓷不再是制瓷所追求的目标。在皇家“雨过天晴云,这般颜色做将来”的审美指向和文人士大夫的文化指引下,随着工匠南迁,景德镇终于具备了材料,技术和审美这三项制瓷要素,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仿佛冥冥中注定:白色的高岭土和瓷泥,釉果和由于柴窑烧制留下的草木灰而被配置出来的灰釉,二者的结合恰到好处,在当时“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下,有着“饶玉”之称得影青瓷诞生,景德镇也因此由“昌南”而被皇帝赐名为“景德”,继而窑火传承千年。

当瓷器只依靠器型和釉色来传达审美,对于线条的把握和釉药的配制势必是第一要务。影青瓷的要旨全在“影青”二字:“影”字指器型需轻薄透光,对瓷泥亦有极高要求,“青”字指釉面颜色非蓝非绿,稍有偏差都离题万里。

真如堂制影青釉系列瓷器遵从古法配釉和手工制器:从工艺角度来说:由于灰釉的流动性很强,对于釉料处理和吹釉有极高的要求,就算处处小心谨慎,仍然会时常出现釉面有黑点或是积釉过度的现象,导致成品率不高;手工拉坯利坯,考验工匠对于器物线条的把握,至于厚度的拿捏有时更多的则是经验,旋转之间,说是电光石火不为过,后期的各种雕刻也不是轻松的事,刀法和力度缺一不可,影青釉在凹处堆积,烧制后形成宛若湖水的积釉效果,这些都是工匠们要事先所需要预计的。

白云苍狗,时光荏苒,那些掌握手工技艺的人一代代的逝去,却也一代代的成长,哪怕如夕阳余晖般的背影,哪怕快要消亡,工艺依然不变,依然有人固执的坚守。真如堂,用最高级别的手工向影青瓷致敬。

漫言窑厂器难成,终须窑火找丹青。 我们以黑白影像向诸位呈现这组历经七十二道工序而成的影青器物,与你们分享。黑白象征着历史和过往的时间,当磨砺一切的时间流逝,只有那些经典可以在历史中被沉淀下来,光线不断的变化,象征着审美的变迁,人在器物前停留,但只能看到那一瞬间的美,时代的审美会不断变化,正是有变化才会有沉淀,只有那些经典能经得起人们的评说,改无可改。

如果您向我们问起关于影青瓷的种种,我们无法可说,唯有捧出它们,无论是惨淡经营或是窑火历炼,应该都在这一片冰心里了吧。

上一篇:箭牌:穿越时代 下一篇:弹性延迟退休提上日程